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转移方式包括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两种转移模式的互动特征、内外制约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两种转移模式呈明显的轮替关系,转移模式失衡和被动调整是改革开放后一阶段收入分配效应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原因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富远  李坚 《当代经济》2007,(12):68-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伴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非农收入在农民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成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陆德明  高一兰 《经济师》2011,(2):213-214
卢卡斯的"农村—城市"迁移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积累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对2001—2008年海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数据的OSL估计结果显示,教育、福利、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向且显著,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相似文献   

4.
许勤 《经济师》2008,(7):259-260
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转移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转移能力”从转移源头、转移空间、转移渠道三方面进行解读,为增强劳动力“转移能力”,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制度变革,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5.
马万敬  李晶 《经济论坛》2006,(12):123-125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配置劳动力的客观要求,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劳动力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已经发生重要影响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而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低收入部门(农业)向高生产率、高收入区域(城市)和部门(工业)的转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从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历史来看,劳动力流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供求的角度对我国三阶段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李爱侠 《经济论坛》2005,(9):132-134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世界劳动力总量的25%,占中国劳动力总量的45%,正确认识和把握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而发展中小企业对于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规模的扩大,其城乡收入差距也相伴扩大。当前,学界就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如何响应城乡收入差距尚存分歧。文章旨在控制城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投资结构、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农力度后,以河南为例分析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运用河南省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双对数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拉大作用,并且限制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的消解,有助于缓解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军  孔令丞 《经济学家》2020,(11):58-67
基于中国30个省市199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迁入和迁出,劳动力净流入与净流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1)制造业的迁入和劳动力流动均对城乡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制造业迁入和劳动力的流动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均显著大于农村,制造业迁出抑制了城乡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增加。(2)通过城乡相对收入差距考察,在整体上制造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动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区分制造业转移方向发现,在制造业迁出情况下,劳动力流动和制造业迁出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制造业转移情况下,劳动力流动同样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在区分劳动力流动方向条件下,劳动力净流入没有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而在劳动力净流出条件下,劳动力流动和制造业转移均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这一领域从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方法包括了实证、模型研究和规范研究,研究角度主要是从工农业生产部门差别和劳动力个体迁移动机异同来考察,以及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探索。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提出深化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宁俊 《财经科学》2008,(12):13-16
30年前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郝爱民 《生产力研究》2006,(12):39-40,56
文章利用我国1981年~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结构变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ECM指标正相关与ECG指标负相关6同时,经济结构变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原因,但并不显著。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从解决转移结构问题上着手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通过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春雷 《时代经贸》2011,(2):235-236
长三角区域经济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科学分析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空间和特点,不仅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策略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区域城市化的进程。本文对长三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余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独特之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中分量最大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会是吸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行业。努力搞活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实现转化将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技能的高低是影响其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技能角度对劳动力进行分组,推导出决定不同类别劳动力份额的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并将基尼系数用上述诸因素来表示,便得到基尼系数因素分解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城镇劳动力收入差距进行因素分析,结论认为不同技能劳动力份额及工资差异与基尼系数正相关,失业救济金等转移支付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基尼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的影响,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和非农收入成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分别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价格成本和就业风险成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转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二是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在地域空间上的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全国统计数据,依据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经验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强农民预期收入、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扩大对第二、三产业的投资、消除制度因素的阻碍作用,将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