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全社会通行的单一的分配制度,但经过30多年的实践后,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以最大限度地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充分表明  相似文献   

3.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强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重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在分配理论上是个新的重大突破。这一新突破,为我们当前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这为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尤其是为解决困扰国企因收入分配而导致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积极性不高、活力不够等难题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保证。因此 ,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 ,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把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内部分配新机制的探索摆在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煤炭企业转机建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工资分配机制的确定是其中比较迫切的问题之一。国家关于分配的最高原则阐述在十五大报告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按劳分配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它是更高一层次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必须允许并鼓励企业家才能参与收益分配,同时避免国有企业职工直接参与利润分红的不合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全社会通行的单一的分配制度,但经过30多年的实践后,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以最大限度地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坚持国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劳者有其股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中 ,按劳分配应该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即劳动者在得到工资收入的同时 ,其劳动力也应该资本化 ,作为劳动者所有的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现阶段劳动者投资分享利润的具体形式就是职工持股。  相似文献   

11.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分配关系不过是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社会采取何种分配形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领取等量产品原则分配个人收入。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和条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物资资料生产外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分配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大小和多少是分配的客观经济依据,而所有者对要素的合法产权是分配的法权依据;最终实现依据,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应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生产出来的价值,按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凭借合法产权参与分配,这两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我国新型分配制度的基础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普遍实行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扩大了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 ,实行了以劳动评价为基础的基本工资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同时试行职工持股制度。在分配制度上不但有按劳分配还有按资分配 ,这就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制度 ,基本上适应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1 持股制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60年代的美国 ,就业率下降 ,劳资关系紧张 ,在重振美国经济 ,改善传统劳资对立关系的过程中 ,产生了“职工持股制度”。这种制度使任何人都…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 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 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 定。报告中还说,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 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江总书记的报告,为进一 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企 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主 义现代化进程指出了方向。 在企业工资改革方面,吉林化纤作为全国 现代企业试点之一,作为吉林省深化企业三项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公司从1996年起告别承包经营,实行资产经营,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但是,长期一贯制的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尤其是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已严重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海洋中生存与竞争的能力。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近一年来,建设公司坚持学邯钢,以成本为中心,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方法,实行了"按效益分配"、"按成本状况分配"、"按劳动实物量分配",在现代化管理实践中努力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名义工资进档案,实际收入看效益"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一、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建设公司是1984年由武钢四个基本建设单位合并而成的自营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分配制度基本沿袭了武钢主体厂矿的工资分配方法,人均月收入  相似文献   

16.
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着力构建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决定机制,继续完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经营者年薪制;积极研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健全配套改革政策和措施以及加强...  相似文献   

17.
论煤矿实现宏观按劳分配的条件煤炭部财务劳资司何德良《劳动法》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入分配方面,《劳动法》的中心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所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  相似文献   

18.
对煤炭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煤炭企业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通过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等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原有的平均主义虽有所克服 ,新的平均主义现象仍然严重 ,还存在着分配方式单一、缺乏按劳分配以外的其它分配方式等弊端。这样 ,不仅压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也不利于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发挥。因此 ,要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  相似文献   

19.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重塑现代企业制度。按劳分配仍然是我国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确认其他各种收入合法性的同时,应当对按劳分配这一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地研究。研究其中劳动内容标准、计量指标及其横向比较标准,从而把按劳分配原则更好地贯彻下去,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存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对企业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的不公平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分配因福利份额逐步扩大造成平均主  相似文献   

20.
劳动报酬是企业根据职工为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而支付给职工的相应回报,劳动报酬的分配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经济杠杆,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作为劳动力再生产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媒介,劳动报酬的升与降、高与低以及对其走势的预测常常是人们较为关切、议论颇多的话题,也被上上下下、左邻右舍所关注 。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按劳动分配传统理论与当前劳动报酬分配时所显现出的各类矛盾,诸如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格分配的矛盾、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在理论上还不够清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