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基于三元交互视角,文章从人(居民行为逻辑)、事(旅游本质)、境(社会网络环境)视角系统探究我国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的内涵与产生机理,构建“关系嵌入-感知价值-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的概念模型,并基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37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关系嵌入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2)感知价值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3)关系嵌入与感知价值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为研究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行为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同时为培育居民的旅游支持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4.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旅游地面临恢复旅游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居民作为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群体之一,其对旅游业的态度是影响旅游业恢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居民政府信任、新冠风险感知为前因变量,以旅游地社会责任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居民旅游支持度模型,并选取边境城市博乐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居民政府信任对旅游支持度有直接正向作用,也能通过降低居民的风险感知间接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度;(2)旅游地社会责任对居民政府信任和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即居民旅游地社会责任感知会强化居民政府信任对风险感知的负向影响;(3)旅游地社会责任对居民政府信任和旅游支持度之间的关系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政府信任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旅游地社会责任会强化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坤鹏 《西部旅游》2022,(23):94-96
基于大数据视角,以散客的差异化旅游需求为导向,对促进散客旅游市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以旅游需求为导向,对散客的旅游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散客旅游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明确散客旅游管理目标。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散客旅游管理水平,文章以大数据为依托,提出完善旅游数据服务平台、以数据分析模型制定精准化旅游服务、以旅游个性化管理提高散客旅游满意度等策略,旨在优化散客旅游管理体系,促进散客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翔 《旅游学刊》2017,(10):91-103
当下我国,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主要领域.旅游社区是社区治理领域中较特殊的一类,只因其虽然具有相对固定的主体结构——居民、商家、游客和政府.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仍会产生传统治理模式失灵现象,而形成治理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多元利益无法得到有序调和,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社区成员认同感较低造成了社区既有的熟人格局解体,共同体内部规范逐渐失效;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者由于体制原因,难以形成行政协力以构建有效的外部治理体系.其治理困境的因素大抵包括成熟的社区、激增的人口和内涵丰富的旅游价值.针对此困境,鼓浪屿建立了多元主体协商平台的鼓浪屿公共议事会,重建旅游社区的整合功能.首先,鼓浪屿公共议事会不仅有效弥补了现行政府管理体制中以街道办为主的社区管理和以管委会为主的景区管理体系之间行政协调性不足的制度缺陷,而且从结构上联通了居民、市场(行业协会)和政府三方主体;其次,议事规则通过设置居民的表决权,重塑治理主体,提升居民认同感,继而为共同体内部规范的恢复提供了可能.根据顶层设计,鼓浪屿公共议事会是符合共建共享治理理念的程序性机制.通过对议事会的实证分析可知,在旅游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共建必须综合考量程序的可执行性、功能性和议事效率;共享则体现为以政府赋权于民为前提,依托程序,达至多元主体的功能性结构重整.但专业性不足以及程序工具主义的偏离倾向是目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议事专家的训练和专业人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厘清旅游虚拟社区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产生的机理,对旅游虚拟社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O-R模型为理论框架,从用户感知的旅游虚拟社区特征出发,引入依恋理论探讨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旅游虚拟社区用户感知特征对情感依恋的两个维度(人际依恋和群组依恋)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不能直接影响其价值共创行为,需要通过情感依恋的中介作用才能激发行为效应,其中群组依恋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两类产生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组态模式,其中娱乐性是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群聚性、信息源影响力、群组依恋和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从UGC(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角度入手,在携程与大众点评上选取了2018—2022年的2873条文字评论,并使用ROSTCM6软件对其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分析,以此得出在游客看来山东九如山风景区有哪些优势与需要改善的地方,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旅游形象的策略,从而为推动九如山风景区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研究居民对大型赛事活动的支持度是否会受到个体情感因素的影响。引入“爱国情感”这一变量,探讨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爱国情感、复杂国际环境感知与居民支持度三者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爱国情感与居民支持度呈显著正相关;(2)复杂国际环境感知在爱国情感与居民支持度的关系中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3)个体置身于国家群体中,当个体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感知增强时,爱国情感得以强化,居民对大型赛事活动的支持度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Logistic增长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流行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确旅游目的地品牌流行度生命周期的演化阶段对于目的地政府和营销人员制定相应的开发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目的地品牌流行度演化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表现和与之对应的游客情感联系的演变及目的地的地域表现特征,并以大连市为例,运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其品牌流行度的演化周期进行了定量的模拟预测,针对大连市品牌流行度所处的阶段及将来的演化方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郭华  甘巧林 《旅游学刊》2011,26(8):87-94
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为例,在质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社会排斥的主观感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旅游开发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社区居民的挫折感、自卑感增加,他们往往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和关系排斥等多个维度来感知自身“被排斥”的状况。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制度设置为社会排斥提供了可能空间,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在社区中的交互作用成为社会排斥的推动力量,社区居民个体自身能力与认知状况也构成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入手消除由旅游开发问题所导致的社会排斥应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准确地把握旅游产业政策内容组态以及充分认识其绩效生产路径,对于推进、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31份省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分析样本,通过NVivo 12 Plus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到关键词,然后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例,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并与前面词频分析得出的关键词进行对照,从而确定共同变量,最终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提炼出旅游产业政策绩效生产的2条路径:一是根据产业基础设置重点任务和资源投入的“适配”路径,对应的是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发展欠发达的省份;二是产业基础和目标引导任务部署、分工以及投入资源的“完善”路径,对应的是旅游产业发展发达的省份。两条路径的政策重点和绩效生产效果各有不同,可以为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使其把握重点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绩效管理,因地制宜的优化政策规划和设计,进而部署行动并配置资源,以提高旅游产业培育绩效。  相似文献   

16.
传统旅游动机研究多着眼于群体的时间断面,对个体旅游动机动态变化的揭示及其背后的理论建构关注较少。留学生在华旅游的空间、时间和文化特征均介于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本研究以留学生身份的“我”为研究对象,从过程理论视角,通过自我民族志方法对留学生在华旅游动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基于完整的自我叙事以及对旅游动机的过程反思,从文化接触期、初步适应期、深化适应期和生活倦怠期等几个阶段,分析在华留学生追求新奇、自我发展、建立声望、逃离惯常、健康放松和社会交往等旅游动机的变化过程,并建立留学生在华旅游动机变化模型。同时,也提出了留学生在华旅游所特有的距离错位动机和文化适应动机。本研究试图阐明留学生旅游动机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自我探寻与变化逻辑,结论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市场开发也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7.
旅游扶贫的核心焦点是贫困人口,但旅游扶贫带来的效应却是惠及大多数人口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和评价是衡量旅游扶贫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梳理旅游扶贫效应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以片马镇全体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民旅游扶贫感知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旅游扶贫效应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片马镇旅游扶贫综合效益良好,但各方面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中政府作为感知的评价最高,其次分别是环境效应感知、社会文化效应感知、经济效应感知、居民参与意愿感知和居民参与能力感知。片马镇应该立足于居民旅游扶贫感知评价结果,以感知差异为依据,对旅游扶贫后续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引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势位";旅游产品创造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民族认同的层次不断深化;民族旅游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研究将为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张丹妮 《西部旅游》2023,(2):85-87+90
文章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以旅游地图创新设计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基于体验视角的乡村旅游地图创新设计策略,通过主题品牌塑造、地域图形符号提炼以及空间逻辑整合,研究体验视角介入乡村旅游地图的设计路径,以期有效发挥乡村旅游地图的人文艺术、情感交互和视觉延伸等价值,最终实现乡村地域文化的传承及传播。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过程的土地收储,不断导致乡村旅游开发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识别居民对土地收储意愿态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不但有助于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的顺利进行,更对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北W村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对非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的536条数据资料进行层级编码分析,探析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征地意愿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居民在土地收储阶段的意愿会依据个体条件产生差异化价值需求,并根据需求的被满足程度形成积极响应、条件支持、矛盾屈从和顽强抵抗4种典型形态。通过扎根理论形成的条件-需求-意愿作用路径,可对意愿细分形成原因进行阐释,其本质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地理环境影响人行为选择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