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投资与企业生产效率:助力还是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梅  傅立立  申宇 《金融研究》2015,425(11):159-174
本文选取2004-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风险投资与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风险投资总体上并没有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总体无效率主要由低声誉风投机构导致,其与企业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但是高声誉风投机构与企业生产效率却显著正相关。情景转换模型显示,高声誉的风投机构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比低声誉的风投机构高1.24-1.65%。本文的研究为企业选择风投机构提供了参考,也为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增值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双方而言,饥也需择食,择其善者而从之。另外,本文也提出了关注风投行业系统风险、规范行业行为、做好政府定位和突破风投行业反腐禁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9—2019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实证检验了CEO海外背景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可得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和行业专长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海外经历对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有海外工作经历的CEO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拥有海归CEO更能显著提高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可能性;海归CEO能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具有行业专长的风险投资,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13-2015年3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风险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后续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监督职能抑制企业对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而且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获得外部融资,缓解企业因资金短缺造成的投资不足问题。研究还发现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的投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非国有背景风投公司比国有背景风投公司更能缓解创业企业因内部现金短缺引起的投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2010年深圳中小板上市的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对其支持企业的IPO抑价以及上市后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声誉对IPO抑价无显著影响.低声誉的风险投资存在着过早将所支持企业推向IPO市场的动机;风险投资声誉与被投资企业的长期业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上市后的经营业绩均出现了下滑,但是高声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业绩下滑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行业是创业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网站影响力是互联网创业企业前期着力培养的竞争力,也是创投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本文以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的182家PC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为研究样本,提出了创业投资对网站影响力作用的假说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投资持股的企业网站影响力更强;而创投的声誉越高,互联网企业的网站影响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与创始人的控制权之争在资本市场上屡有发生,但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事件对创始人及企业的影响,鲜有关注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借助赛富亚洲涉及的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本文立足投资机构及其投资的关联企业两个层面,考察风险投资声誉受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控制权之争严重损害了赛富亚洲的市场声誉,影响其募资、投资和退出表现,其募集和管理的基金规模、投资事件的数量和金额、成功IPO的数量均呈下滑趋势,表明风险投资声誉具有约束效应。(2)声誉的约束效应是可逆的,当市场意识到风险投资机构被误解而声誉恢复时,前述不利后果得到缓解。(3)针对赛富亚洲声誉的受损及恢复,其投资的关联企业分别表现出负面和正面的市场反应,表明风险投资声誉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风险投资声誉的约束效应,不仅丰富了我国制度背景下风险投资声誉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健康发展、自我约束及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顶  罗炜 《金融研究》2019,471(9):169-187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甄红线  王三法 《金融研究》2021,487(1):131-149
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战略,企业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本文以2016-2018年A股市场参与精准扶贫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精准扶贫参与水平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精准扶贫的参与水平越高,其股票市场风险越低;(2)企业信息透明度越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风险的降低作用越强;(3)制度环境越薄弱的地区,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风险的降低程度越大;(4)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精准扶贫提高了企业声誉、资源获取能力和生产效率,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本文研究了企业精准扶贫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经验证据表明,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既响应国家号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又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能够获得承担社会责任与规避风险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8-2018年在中小板上市并有风险投资介入的企业为样本,从机构持股比例和委派董事数量两个维度探究了风投机构介入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风险机构在投后管理阶段增加持股比例或委派董事数量,均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股权集中度在风险投资介入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当股权集中度越高,风险机构介入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会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可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强化风投机构参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也验证了股权集中度的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本文从风投机构促进企业创新的角度,提出一些完善企业股权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声誉机制、政府偏袒效应两个维度探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同银行贷款成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表现为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越高,企业所承担的银行贷款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削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贷款成本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食药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福祉,也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研究风险投资机构能否降低被投资企业食药品安全违规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相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更不可能实施食药品安全违规,并且其违规行为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影响机制发现,如果风险投资机构担任被投资企业的董事、声誉较高,或者来自于对食药品安全监督较严格的地区,则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食药品安全违规行为,这些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主要通过发挥监督职能来降低企业食药品安全违规行为。最后,我们还发现公司型风投和无政治关联风投更能显著降低企业食药品安全违规行为。综上,本文揭示了风险投资对所投资企业食药品安全违规的监督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我国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借力金融中介机构,筑牢食药品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截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3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2)在对有风投参股的投资公司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一一随着风投参与度的增大,IPO调整折价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提升,创业板企业IPO时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调整折价率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合作的三个阶段分别建立三个博弈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家的私人收益是影响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风险资本初次投资阶段,当私人收益不足以超过隐瞒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时,创业企业家会拿出高质量的项目进行融资;在继续投资阶段,风险投资方通过有效的合约设计,适度提高对创业企业家的奖励水平,以降低道德风险并实现双赢;在退出阶段,当企业发展较好时IPO是最优的方案,风险资本在获取资本增值的同时还获得声誉收益,创业企业不仅获得更大的融资平台,创业企业家也获得高额的私人收益。  相似文献   

14.
将社会资本这一社会学概念引入到金融学领域展开研究,为优化企业融资决策拓 展了新的思路。本文以2011年1月1日之前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 本,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能帮助企业积 累良好的声誉以及获取关键性资源,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 社会资本越高的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方式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2017年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的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税收激励对风险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提高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对投资数量无显著影响.风险资本通过提高投资比例和支付更高的投资价格加大了对创业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风险资本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但对种子阶段的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融资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企业避税活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避税活动往往会加剧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且会扭曲激励契约而引发代理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预期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投资效率越低。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与非效率投资额显著正相关,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避税引发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抑制避税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结论补充和拓展了新近关于避税代理观的研究,也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从根本上反映了会计契约未得到有效执行,本文研究了作为契约执行机制之一的声誉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实施了正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显著抑制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而对于实施了负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却能够显著增加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对外报告了更加稳健的盈余信息,符合声誉机制的有效契约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通过高质量审计师的选聘和有效内部控制的实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1994年至2014年获得A轮融资的创业企业为样本,研究财经媒体关于创业企业的报道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实证结果表明,财经媒体的曝光度和报道的正面倾向能够预测创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而言,媒体报道越多,报道倾向越正面,创业企业在下轮融资中所获得的风险投资额越大,并且被收购或成功上市的可能性也越大。此外,当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信号较弱时,媒体报道预测创业企业发展前景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公司财务视角研究在社会网络中"结构洞"位置的不同对企业经营效率和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通过董事的关联关系定义企业社会网络进而计算了不同企业所处结构洞位置的区别,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在所处的网络结构洞越丰富,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投资效率越高(主要体现在对投资不足行为的降低),区分行业竞争程度之后的结果发现结构洞位置与企业效率的促进关系更主要发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拥有网络中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在未来的业绩要好于结构洞较少的企业。结果表明"结构洞"位置带来的控制优势和信息优势对企业的公司财务活动至关重要,本文结论为"社会网络和公司财务"的交叉领域研究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20.
张玉洁 《征信》2020,38(3):82-87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初创公司上市后是否吸收风险投资、吸收风险投资的比例以及是否存在风险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风险投资参与仍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风险投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联合投资也对此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