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供销商情》2006,(12):36-38
关注农资产品,共同规范有质量的农资市场。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农药给农民和市场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据统计,2006年全国春季农资专项打假共立案查处各类假劣袭资连法案件26862件,其中案值5万元以上的大要案77起,捣毁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033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53亿元。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的假冒伪劣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农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充分发挥垂直体制优势,不断完善“96315”消费者举报投诉中心,重拳整治区域性和专业市场制假售假,狠抓大要案查处,深入开展红盾打假系列行动和工商百日执法大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05万起,案值4-35亿元,罚没款6711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大力整治区域性制假售假,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发展。1999年以来,全省工商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有关浙江区域性质量问题的重要批示,按照“重点地区、重点商…  相似文献   

3.
方炎 《华糖商情》2001,(34):40-40
企业向来对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必除之而后快。如果说有企业帮助不法分子制假售假,你肯定会惊讶不已。在味精行业,企业纵容、甚至帮助不法分子制假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李颖 《商业研究》2002,(7):16-19
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在我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自身的假冒伪劣性。所以,根治制假售假行为,就应根治市场主体的假冒伪劣性。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建设中,必须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市场主体的儒商人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儒商形象。  相似文献   

5.
李颖 《商业研究》2002,(4):16-19
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在我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自身的假冒伪劣性。所以,根治制假售假行为,就应根治市场主体的假冒伪劣性。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建设中,必须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市场主体的儒商人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儒商形象。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机关在食品安全执法中共出动执法人员236万人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390万家,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67650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581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38356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案值2.568亿元,罚没金额1.269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近150起。6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工商办字犤2004犦第94号),各地工商机关迅速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在7月份加强儿童食品和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共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27425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846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2051…  相似文献   

7.
假冒伪劣商品行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80年代开始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近二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国质检系统仅在2000年10月到2001年年底,共捣毁制假窝点2.8万个,立案查处案件22.5万件,向公安机关移送500多件,一批制假首犯、惯犯以及包庇纵容制假售假分子和参与制假售假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惩处。但尽管如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商品常打不绝,且在个别地方大有滋生、蔓延、泛滥成灾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如此行销?又该采取何对策?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制假售假向集团化发展,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打击假冒伪劣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季斌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见,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依据取决于行为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金额。但是由于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使得其销售金额难以查实,这已成为困扰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打假治劣难题…  相似文献   

10.
截至10只底,湖北省共查获假冒伪劣产品145万个品种,涉案价值17.98亿元;查处违法经营案件43736起.行政处罚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0225个,依法取缔非法经营场所9744个,端掉制售假黑窝点2771个。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22人.追究刑事责任159人。  相似文献   

11.
据多家媒体报道,在去年年底召开的“首届中国打假扶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研究所冯杰研究员透露,从2001年4月到2004年10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11亿元,而保守估计,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超过1370亿元。  相似文献   

12.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工商部门始终把打假工作放在执法的重要位置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假治劣活动 ,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制假售假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打假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制假售假无孔不入 ,无所不为 ,种类多 ,数量大 ;二是制假主体日趋复杂 ,手段越来越狡猾 ,“技术”越来越高 ;三是一些地方对假冒伪劣商品活动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把打假工作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 ,放任制假售假的存在 ,干扰执法部门执法 ;四是执法不严、惩处偏轻 ,对假冒侵权责任追究和赔偿不到位 ,使制假售假者存…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是近几年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受理消费者申诉,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数量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30544件,比上年增长36.86%;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61%;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574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2835个,是上年同期的4倍多。受理消费者申诉案件4467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64.24%;行政调解成功率95.2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9478.01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在本刊前三期的两整顿专题报道中,我们已较详细地介绍了山东、江苏、河北、山西、北京等省市为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的部署。非独上述地方,全国各地工商系统都把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作为“两整顿”的重要内容。经过有计划、分步骤对确定的重点地区、重点商品和重点市场的拉网式的大规模集中统一行动,目前取得显著战果,如:浙江省工商系统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923件,案件总值86643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44个,其中制假售假产地和集散地165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市场标值…  相似文献   

15.
工商消字[2001]第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自国务院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以来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打假”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积极行动。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动快 ,声势大 ,效果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0年12月15日 ,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3万人次 ,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642个 ,查处案件41438件 ,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2103件 ,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3 .64亿元 ,协助公安机关收审…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我们全省工商系统共检查农村各类食品经营户86796户,检查乡村集贸市场、农村食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3402个,捣毁制假售假食品窝点167个,查处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案件486件,为农村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7.99万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以“查假冒伪劣、保生活安全”、“查热销商品、保假日经济”为主题,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日打假联全行动的第一个月,全国质检系统主动出击,直捣已经掌握的制假贮假窝点,掀起了百日行动的第一高潮,取得了首战告捷的良好开端。统计显示,当月全国质检测系统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3亿元,捣毁制假窝点1090个,立案查处案件1.3万件,其中10万元以上大案50起,移送公安机关13起。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下发以来,各级工商机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把食品放心工程作为市场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月的统计,共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56375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651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31964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2.14亿元,罚没金额1.08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2件。一、结合两节市场监管,确保节日消费安全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假冒伪劣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猖撅,防伪打假成为各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中之重。在与制假售假行为的斗智斗勇中,不少国家纷纷亮出自己的打假“绝活”。  相似文献   

20.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惩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制假售假行为,是中国入世后的一大任务。本研究以公共经济学、知识产权等理论为指导,对假冒产品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假冒产品的危害性,系统研究了我国打假发展历程,揭示了制假售假现象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并据此提出有效打假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实践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