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源 《开发研究》1995,(2):14-17
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分析刘源区域政策是国家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区域政策在指导资源的宏观配置、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区域政策的目标取向、主要内容、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经济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区域特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任务所采取的特殊政策.其总体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经济公平最大化.建国以来,我国进行过两次大的宏观区域发展政策调整,对全国经济布局总体框架的塑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区域经济问题,不仅因幅员辽阔,区域间自然资源分布及原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同时也因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上的原因而具有特殊性。如何处理好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始终是国家宏观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建国...  相似文献   

4.
协调区域关系 改善生产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布局政策的目标冲突与区域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区域关系中的诸多问题,都同宏观布局政策的目标取向有关。协调区域关系,首先就要协调布局的政策目标冲突。国家的宏观布局有两大政策目标:一是效益;二是均衡。前者包括适度的速度和综合效益,后者主要指各类区域在全国区域总格局中发展机会的平等,也兼顾结果的相对平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三大经济区域税负差异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水平极不平衡的结论,并探寻造成地区税负差异的原因。我国总体宏观税负状况是地区宏观税负的综合平均,经过对地区的差异研究进入对总体宏观税负的分析和原因探究,提出优化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谓区域金融,主要是针对我国现行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区域经济的要求二者间存在的摩擦与矛盾而提出的,其特别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大金融”意识,是介于国家宏观金融与省级地方金融之间的一种中观层次。区域金融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现行的金融运行格局,通过区域内非同一行政区划间的金融联系与开放,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政策,进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先导和催化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环渤海区域金融组织在环渤海区域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上,总的思路是:本着“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在科学分…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变化很大,不论是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还是地方的区域发展战略,都有崭新的调整。在国家区域经济及其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新的调整。一、世纪之交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向1中国区域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社会的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处在高潮之中。因此,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过程远远大于扩散的过程,产业的优势区位集中,形成各级经济中心,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圈,并进一步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产业、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带。如果我国到201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达到600,则人口总数将过到84亿。…  相似文献   

8.
英国区域政策研究:80年代以来的调整及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开发研究》1995,(4):47-50
英国区域政策研究──80年代以来的调整及其趋向赵伟在欧共体国家中,英国是区域经济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注重区域发展问题的国家,因此其区域经济政策较为系统,富有代表性。两年前,笔者曾就欧共体的区域经济差异及区域政策撰文,提出这样一种看...  相似文献   

9.
国家统计局等开展新阶段农村贫困监测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和反贫困进程,掌握扶贫重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评估宏观经济发展和专项扶贫项目成就,制定扶贫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关于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的要求,国家  相似文献   

10.
孙学艳 《魅力中国》2011,(8):203-203,154
21世纪人才就是生产力!区域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国家的宏观人力资源政策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配置工作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从开发到培养到应用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考虑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诸多因素。为此,人力资源工作应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提出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并结合区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区域倾斜的空间政策.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与时俱进的,在我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当下,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兼顾效益、公平和生态的前提下,我国空间政策由区域倾斜到产业倾斜成为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几个基本问题●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区域经济政策,亦称区域经济协调政策、地区经济政策或简称区域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系统的区域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13.
横向经济比较方法评析贺密柱(内蒙古第二轻工业学校)横向经济比较信息,是国家宏观上制定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国内各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随着国际大市场的形成及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国际间及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更为明显。因此,进...  相似文献   

14.
西门成 《中国经贸》2010,(10):63-64
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域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当前要促进长吉图先导区加速发展必须依靠区域金融政策倾斜促进这一地区的金融聚集。区域金融政策倾斜是政府采用宏观干预的方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针对金融聚集动因,建议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管理两方面进行倾斜政策,先行先试,促进这一地区加速金融聚集。  相似文献   

15.
刘海潮 《宁波经济》2009,(12):40-43
伴随经济转型与社会转轨,我国工人阶级尤其是作为其主体的工人阶层出现一定的分化趋势。从宏观视角看,这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经济政策,明显表现出牵引力的作用,加剧了工人阶级的分化;社会政策,则体现了弥合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工人阶级内部的过度分化。因此,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政策,是缓解工人阶级分化、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九五”后期以来城乡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竞争-互补”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目标上存在的差异。论述了经济转轨阶段的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与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行政体制密切相关联的。从增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性,促进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目标出发,国家在宏观配套政策方面应着重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4):1-20
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特征、生态功能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报告首先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概述了我国现行环境政策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促进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使人口、经济活动等的分布能够与各个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制定分区域管理的环境政策的原则、政策思路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路径建构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福柱  丁四保 《开发研究》2005,(1):104-106,73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和规范的管理体制。随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 ,其区域经济政策也相应经历了准备、兴起、调整与发展等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路径建构提出了 5点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东部地区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正在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日新月异,成为我国率先发展的地区。河北作为东部地区之一,一些指标相对落后,没能进入先进省市的行列,是多种原因形成的。现在研究河北省多元性的区域特征以及国家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给予的政策支持非常必要,目的是通过综合研究国家的各种相关支持政策,结合河北省多元性特殊区域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陷入剧烈振荡,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明显放缓,债务风险可能通过传递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我国公布外债统计监测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分析外债运行安全状况,深入评估我国外债风险状况及外债管理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剖析当前外债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加强外债管理和监测、抑制外债过快增长,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