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减值政策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2006年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已执行两年,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沪深市场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财务报告中关于资产减值的信息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变化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的资产减值政策的确在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方面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上市公司却更多转向通过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新的资产减值政策是否真正地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资产减值现象频繁发生。2006年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正趋于完善。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探讨,继而研究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方面的相关内容,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此外,本文还在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上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会计在确认时间的规范程度以及流动资产减值和长期资产减值处理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分了来自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还理解的不够清晰与准确,笔者将就此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行为进行了具体说明,同时对于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作出了一旦计提以后不得转回的硬性规定。文章就非流动资产减值计量方法的改进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资产减值的定义及其范围为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它要求对所有资产的减值进行测定。当一项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对减值损失加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该项资产应按可收回价值确认和计量。这就是相关资产发生减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资产定义为: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所产生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极不稳定,因此资产价值的地位也就有所降低.在近年经济极不稳定的环境中,企业资产兼职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对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耐寒及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而后详细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和想如今的经济和政策形势相结合,找出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问题的相关对此,以期对相关操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祝群 《当代经济》2007,(20):126-128
由于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的可选择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困难、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多样性、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等,资产减值政策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我国2006年颁布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但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增强可操作性;加强规范资产价值的计量;完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制度;重视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公司的可信度,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资产减值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当前各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为:如果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使企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内容更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也体现了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的特征。但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收政策,由于各自的出发点、目的和依据等不同,存在不少的差异,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存在更如的差异,理解此差异对会计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执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被上市公司利用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建议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化,提高资产减值计量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明确资产组的划分标准,有条件的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并将其计入所有者权益,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中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执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反而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新会计准则为了完善准则的合理性,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遏制这一现象,对旧会计准则和制度作了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小议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其中之一的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更是对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针对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让会计使用者更加熟练掌握该准则的内涵,以下基于新旧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对比,来说明在利用新准则过程中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存在主要差别,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和应用新资产减值准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资产减值准备的产生背景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更趋于真实、客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却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新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等具体问题,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概述 1.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从会计学角度来看,资产减值是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时所产生的计量差异,这种计量差异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历史成本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就不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该资产就发生了减值。二者的差额即为资产减值。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利益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19.
一、新旧准则资产减值的差异 1.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原准则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及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会计制度发生了数次巨大的变革,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财政部于2006年2月25日颁布了39项圣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就是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主要规范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和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