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退耕还林(草)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陕西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 (草 )的重要作用 ,针对陕西退耕还林 (草 )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不久前做出决定,今年将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范围,由去年的17个省扩大到20个省,其中新增试点县36个。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已向此次涉及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湖南等5省区下达了任务。今年退耕还林还草涉及20个省(区、市),主要是湖南省洞庭湖流域、江西省的鄱阳湖流域、湖北省丹江口库区、辽宁省西部风沙区、广西红水河梯级电站库区、陕西省延安地区、新疆和田地区。今年试点任务分别为退耕地  相似文献   

3.
2605项目与退耕还林(草)政策创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世界粮食计划署2605项目在宁夏昙花一现的历史教训表明:"以粮代赈"政策的效果究竟能否持续长久,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退耕还林 (草 )试点中的问题提出对策 ,政策引导 +市场机制 +科技支撑 +农民意愿 ,生态补偿制度 +林权和农林地制度 +经营模式 +营林模式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5.
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内蒙古各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问题,然后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逐渐恶化的特点,对内蒙古全区的退耕还林(草)问题进行分区分析,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呼伦贝尔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借鉴三个盟(市)的经验,分别探讨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股份合作造林、与农业产业化结合退耕三种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草)模式,值得内蒙古其他盟(市)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地区实施以退耕还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切入点。而以粮代赈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兑现的主要政策措施。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这一政策,确保补助粮食足额兑现,弥补农民因退耕而形成的粮食短缺,才能保  相似文献   

7.
西部退耕还林(草)现状分析及税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土地沙漠化导致西部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为保护西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提高到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地位这个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草)试点,西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政策必须加强,特别是生态税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西部退耕还林(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若干宏观和税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草),必须应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实现上游不受穷,下游不受灾,全国不受害的大目标。为此,必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抗旱集流式整地,乔、灌、草合理配置,科学化栽植,集约化管理的措施。否则,就是有了“被子”(生态社会效益),因没有“票子”(经济效益),也难保住“被子”。  相似文献   

9.
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甘肃的退耕还林(草)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了4年,取得了许多建设性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探讨退耕还林的途径,使政策、技术、运作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操作;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使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恢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国家投入的林业建设资金不被挤占、挪用,有效合理地使用林业重点建设资金,积极贯彻慎用钱的方针,各地、州、市、县林业局、国有场圃必须加强林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好林业工程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草)和其他林业工程的有关政策,依据现行的《国有场圃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按照财政部《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会计处理规定》,笔者对国有场圃有关退耕还林(草)、生态草建设、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的会计核算,提出如下处理方法:一、国有林场、苗圃有退耕还林(草)、生态草建设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国家投入的林业建设资金不被挤占、挪用,有效合理地使用林业重点建设资金,积极贯彻慎用钱的方针,各地、州、市、县林业局、国有场圃必须加强林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好林业工程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草)和其他林业工程的有关政策,依据现行的<国有场圃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按照财政部<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会计处理规定>,笔者对国有场圃有关退耕还林(草)、生态草建设、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的会计核算,提出如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退耕还林(草)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是进行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第一年,试点工作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应尽快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和政策规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建设规律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生态产业化与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未能处理好林草植被建设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与农民之间不是监管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通过生态产业化,将林草生态链转化为产业链和就业链,则退耕还林还草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大批湿地被破坏,大量鸟类迁徙他乡,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因此,树立湿地保护理念,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着力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粮食补助的标准,应根据农户退耕面积、当地实际平均粮食单产和还林还草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要有利于鼓励农民积极退耕。粮食补助的期限,根据试点情况确定,需要几年就补几年,以防止砍树复耕。粮源的组织由省(区、市)负责,原则上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必要时可动用地方储备粮或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粮食的供应要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下,就近调运,组织到乡、到村,兑付到户,减少供应环节,降低供应成本。向农民提供的粮食,不仅要兑现数量,而且要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西部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退耕还林还草要实事求是,尽快推行停耕封山补粮政策1政策来源。近几年,国家粮食出现过剩,国家粮食经营部门亏损,农民种粮不合算。这种市场状态,如果国家不及时干预,由市场自发调节,必然会影响全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国家怎样干预粮食市场,可能有多种选择,但选择缩小粮食种植规模是最直接的。因此,国家首先考虑退出陡坡耕地粮食种植。但是陡坡耕地是一些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让其自动退出不可能做到,国家粮食补助政策也就应运而生。因此这次退耕还林还草也是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一种做法。2政策实施的主要困难。从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患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几大淡水湖的泥沙淤积不断增加,泥沙的60%以上来自中游开垦的坡地,仅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就达5.33亿吨。特别是1998年我国遭受罕见洪水灾害,除了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原因外,也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有关系。同样,由于黄河上中游过度垦荒、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沙化土地每年净增2460平方公里。特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而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完善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以来,我国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决定还要继续追加投资.单纯的政府"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也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应该利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商业机会、经济政策、土地使用权等,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将退耕区或沙区建设成为他们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农牧民致富,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来,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对自主创业农户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