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永康  马坤 《经济师》2011,(10):109-110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山西省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村一社区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文章主要从高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角度,对山西省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山西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效开展与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尤其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去实践.在这种大背景下,从2008年起,各省每年定期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基层农村党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部分就业难问题.从长远眼光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对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依 《时代经贸》2010,(14):226-22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尤其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去实践。在这种大背景下,从2008年起,各省每年定期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基层农村党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部分就业难问题。从长远眼光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对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0,(1)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基层人才匮乏矛盾的关键举措。通过对山西省X县已就业大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就业观念扭曲、薪资社保不理想、发展规划不明晰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就业观、高校教育宣传、政府选聘、政策激励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校企政媒联动的对策建议,为如何走出大学生基层就业困境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蕾  肖楠  王雪飞 《时代经贸》2014,(6):139-13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女性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能否实现快速、健康、文明发展的大问题,是一个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和谐的发展,本文呼吁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女性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对于用人单位、女性大学生和社会都是益事。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个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缓解城市严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面临经济危机和国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农村就业积极性仍不高.本文通过时武汉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调查数据的分析,从个人的视角出发,使用logistic模型对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发现,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受其性别、户口类型、社会价值观、就业价值现以及个人对农村的认知情况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抉择过程。基层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流动机制不畅等导致目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通道未完全打通。建立赴基层就业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保证收益一风险匹配是构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和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大学生就业有机结合的组团流动模式,并从模式的提出背景、实现方式、作用与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认为组团流动模式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农村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模式的顺利实行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农村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宋玉彬 《经济师》2012,(1):130-131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论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竞争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和方法,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着眼于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着眼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着眼于提高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理论性、系统性,教学理论较守旧,教学模式较单调等,这就要求必须加以完善,以促进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毕业生的家庭状况、社会心理状态和基层就业意向等十五个方面了解西南交通大学07级毕业生下基层态度,发现了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为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施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是本科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经过本课题组近三年的实践研究,获得了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具体如下: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展、学业的进步,有利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的指导;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和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适当聘请校外导师和学生导师,可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外,还有高校大规模扩招、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等,因此,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等举措来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5.
杨春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305-306,3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仅需要相应的物质与制度保障,更需要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就是要凝练"气"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创新教学方法、加大理论宣传和抓好课堂管理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压力,衔接好高校教育教学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大学生们的就业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本文借助新疆大学生调查资料,对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均、学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就业条件较差等是造成目前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今后应采取提高教学质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畅通就业输送渠道等措施来减轻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构建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有利于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了新途径,暴露了当前职业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将有利于加强职业生涯辅导,提高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发挥其在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体现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和信息技术支撑。然而网络媒体其特性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其虚拟等特性而可能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带来冲击。拓宽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意识、丰富和利用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和多形式教学手段等,以此来促进网络化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通过管理者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品格培养,形成完善的廉洁文化制度、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高尚的廉洁文化价值取向。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面临思想认识不到位、客观环境不乐观、自身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加强制度反腐;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