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中国招标》2010,(36):33-33
近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对代表的监督,并设置了"禁令",规定代表不得利用代表职务牟取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3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3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人大知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  相似文献   

5.
尹中卿 《东北之窗》2010,(17):12-12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地方组织法,对我国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做出了重大改革: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根据这一规定,各级地方人大开始设立常委会。1980年8月11日,旅大(大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设立常设机关。  相似文献   

6.
45年前的9月15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明确的规定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自己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电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1979年,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经走过了对年的光辉历程。回顾省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创造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在建国后确定为国家的政体,又…  相似文献   

7.
在1979年以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代会没有常设机构,这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有一定的障碍。省、市、县三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处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每年就开一次代表大会,时间有限,国家权力机关的日常运作就是个空白。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2004,(4):14-17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各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共14条,约2000字。这次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僵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就这次修宪的有关内容,我们采访了西北政法学院宪法教授董和平先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优化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担负着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实践使我们感到,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整体功能和职能作用尚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距离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其核心是组成人员的素质问题。为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问题作一探讨。一、提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整体素质势在必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职权作了具体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权,即:立法权(省及较大的城市)、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三十周年。三十年前,1979年7月1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作为七个重要法律之一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这一值得载入史册的重要规定,在1982年宪法中重新得到确认。这是我国政权建设的重要进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是一项彪炳史册的政治体制改革创举。  相似文献   

11.
项曦 《魅力中国》2010,(25):196-197
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尘嚣于世,全国人大对现行法律提出了修改意见,这符合现实的需要,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谈减少副职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一般都设置副职,少则一、二个,多的达3到6人。而且每个层次都设副职,往往形成一个部门官多兵少的局面,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根据《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副职。它们的工作部门也可以设副职,但没有规定副职的指数。从实践上看,副职的设置对各级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副职设置多少为宜,应当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表征不同含义和不同指向的三个范畴。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统称,它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次选举办法。二、黑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由大会主席团主持。三、本届会议选举黑河市社科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90人。四、候选人名单由本次大会主席团提名,提请大会表决。五、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实行等额选举。六、本次选举设总监票人1人,监票人5人,由大会主席团提名,经大会通过后,在主席团领导下,对发票、提名和计票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全州43个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将任期届满,依法进行换届选举。认真民主、依法搞好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自治州各级党委和州县(市)人大常委会的重大而共同的工作。搞好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搞好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代麦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权建设中,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因此也具有奠基性作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由其选举产生的乡镇人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生产、工作、生活于国家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建设…  相似文献   

16.
邓肄 《理论观察》2013,(3):24-25
三权分立并非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司法独立的模式也多种多样,人民代表大会至上的全权地位并非不能容纳司法的相对独立。司法活动本身蕴涵了司法必须对人民负责的内在要求,在西方国家,司法部门应该对人民负责并承担政治责任的观念也是深入人心的,我国宪法要求人民法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无抵牾之处。在我国,根据司法独立的要求对地方各级法院的设置或产生作全新的调整并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排斥,也不会冲击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性条款。  相似文献   

17.
过去9年里,煤炭大省山西创下了主政者翅替的纪录——2004年1月至今,山西省府大院五易其主,除已调内蒙古自治区任党委书记的王君,王之前的:二任省长任期均未超过曲年。2013年1月29日,山西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李小鹏正式当选山两省省长。  相似文献   

18.
陈捷 《改革与开放》2003,(10):32-33
<正> 人大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健全和完善人大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同级政府由它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监督权,尤其是对政府的行政监督权,是地方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现代行政学的鼻祖、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就曾指出:"一个有效率的,被赋予统治权力的代议机构,应该不只是象国会那样,仅限于表达全国民众的意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1,(19):65-65
1、朱镕基讲话实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最新修正版)4、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青年及大学生版修订本) 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 6、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7、郎成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8、人生不设限 9、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10、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快讯》2014,(8):38-41
新一届政府任期内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召开在即。2014年全国两会将有哪些新变化、新亮点和新会风?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或可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