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一项经济制度。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土地制度的合理与否对于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思路——论土地保障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洁 《开发研究》2004,(4):49-50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土地保障与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经济效率的矛盾 ,结合实践 ,主张农民可让出一部分承包经营的土地 ,获得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 ,并以其经济补偿参加社会保险 ;并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形式 ,从而建立新型土地保障制度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韦石 《江苏改革》2002,(4):40-41
所谓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就是在不改变承包土地集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倒包、租赁、入股等有偿使用形式将承包土地经营权在农户、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转移的行为。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政策方面继实现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农民和各种农村合作组织灵活运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实现发家致富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带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启了"三农"新征程,这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巨大,它不仅增加了农业的效益,更是给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繁荣。除此之外,土地流转也使我国原有的农业经营体制变得更加完善,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为前提提出了推动我国土地流转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立阶  劳洪喜 《南方经济》1990,(4):51-54,72
一、问题的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实质上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场深刻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革。这一变革,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得以分离,形成土地集体所有、两权分离、双层经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焕发了新的活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农村改革的深入,在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同时,孕育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速发  相似文献   

6.
薛臻 《乡镇经济》2002,(12):14-1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稳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建国以来,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极大地激活和释放了农村生产力。然而,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苏州广大农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涌现了许多好的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式,土地流转正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个热点。一、当前土地流转的状况1.面广量大。苏州很早就进行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探索,在全国刚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部分…  相似文献   

7.
何涛 《发展》2001,(9):4-9
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国,尤其在土地广袤的西部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抓好农业这个基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农业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可以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根基”。最近一段时间,针对农业和农村问题,特别是规模农业、土地承包政策、农村经营体制等方面的讨论比较多。为此,本刊记者特别就此有关的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同志。  相似文献   

8.
赵文学  李世篡 《发展》2010,(1):36-37
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村稳定的基础。为此,我们深入全县各乡(镇)和有关村社、农户,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一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三是农田抛荒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使农业走出低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坚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这次会议最大亮点是农村经营制度,把土地的三个权利进行了分配。三个权利是指农民的集体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的家庭承包权和土地的经营权,实际上是“谁来使用土地”,确保农民有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村放心地把土地通过其他方式流转出来,让土地承包者、土地经营者来使用。农民放心了,土地私营者安心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就有了基本保证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04,(15):14-15
《中国经济周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则规定得更“具体”:“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  相似文献   

12.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以农村劳动力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关系为研究基础,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提出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寻深化城乡分治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经济权利实现、提高农民内在素质、开通农业之外的就业渠道、相关部门做好辅助支持工作等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唐远志 《重庆经济》1994,(5):48-49,47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与城市二元结构造成的反差越来越大,驱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力或外出务工经商,或投向二、三产业,从而也带来了土地向来外出有劳力的农户流动。农村剩余劳力的向外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后,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土地抛荒,粗放经营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和约束农村经济向深层次发展。为此,我们围绕长寿县土地流转情况及土地调整的方向作些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农村合作经济是一个值得注重的途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一方面可以集中分散耕种的土地,扩大土地规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集聚和有效整合其他农业要素资源,扩大要素资源规模,提高要素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浙江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及其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要事流动活跃的浙江农村,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悄然变革.土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框架内,在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所有权,稳定村民的土地承包权,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反租倒包、有偿转包或转让、土地投资入股、土地信托服务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流转.  相似文献   

16.
以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状为突破口.掀起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幕。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农业用占全世界约10%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全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令世人赞叹。纵观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伐:第一步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二步是农村税费改革,核心是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实现了农民减负;第三步是农村综合改革,核心是促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王琢 《特区经济》1994,(4):7-10
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农村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不是凝固不变的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土地产权制度已和农村现代化大趋势产生了种种矛盾.出路在哪里?广东南海从1993年开始,以改革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目标铺开了164个改革试点,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是更具深远意义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努力提高集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举峰 《发展》2008,(6):37-37
一、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土地流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大多数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无力从事土地经营和管理,使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以至放弃田地,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甚至使土地撂荒,浪费资源,影响农村发展。“人动”是“地动”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为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创造了条件。只有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地区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随着外出打工、经商农民的增加,土地流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流转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侵犯承包户利益、掠夺式土地经营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政府无暇顾及社区公共事业的现状相联系,与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体制相适应,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选择,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