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整治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策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认真落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妥善处理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全社节约资源意识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通过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科技进步改善资源利用 ,提高国土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以往过度透支环境和能源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资金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要转变经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柱 《经济师》2010,(9):31-33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粗放利用比较普遍,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交.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6.
单德朋  王英 《经济导刊》2007,(11):56-58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甘肃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甘肃经济快速增长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贴近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边界.粗放的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7.
一、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依据与节约指数(一)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依据。准确把握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开展节约型社会评价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我国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先天脆弱、承载力十分有限而经济增长方式又比较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作出的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和选择。它要求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2005,(B04):1-2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3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刘蕊 《经济导刊》2012,(2):42-43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摒弃不利于资源节约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将是长期的历史的任务,也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抓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个核心,紧紧把握发展循环经济这个重点,以多样化的经济、技术和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全面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陕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自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1.
自从我国从深圳建立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情况变化巨大,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已经承受不住,长此以往,即使不考虑环境资源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使我国经济呈现增长临界状态。因此,我国必须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改变,以符合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带入到经济生产中来,以循环经济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来讲,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已经将中国压弯了腰,只有使资源实现循环的利用方式,使每一点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将我国从人口和资源压力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只有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水平,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破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反过来带动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方式,它相对于以前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品”的循环方式,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晔 《经济问题》2006,(8):79-80,F0003
山西省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匮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提出山西“十一五”期间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目前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认同和拥护.但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并不顺利,首先是不可能舍弃的经济发展速度目标与显形政绩的追求,其次是体制方面的障碍.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艰巨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发展的标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两个率先”进程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刚 《经济论坛》2007,(8):28-31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引领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经济,它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洛阳要打造成一个生态化工业体系、生态化农业体系的新型城市,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这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化城市转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树立城市品牌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晔 《经济师》2007,(6):261-262
山西省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匮乏。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出发,阐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并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强全民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行动。常言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我国首次把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目标,从而缓解各种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