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迟 《经济纵横》2012,(2):86-88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具有以下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业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国际化水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应继续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切实开展产业融合、有效实施产融结合、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格局及区位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姜海宁  谷人旭  李广斌 《经济地理》2011,31(10):1666-1673
运用Arc GIS9.2软件并基于点和面两个方面对2004-2008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度,具体结合核密度指数、Moran’s I、Getis—Ord GeneralG和Ceils—Ord Gi^*等指标,结果表明:基于点层面,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等区域,尤以前两者更显著;基于面的层面,全局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其中热点区布局较稳定,并以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而珠三角有日益衰退趋势,而其增长格局呈现出极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年时段增长热点区与冷点区均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2007--2008年热点区范围与数量远高于前3个时段,而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由次冷区转为次热区。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可达性、人力资源以及拥有权力等方面的11个影响因素,并采用Eviews3.1软件对其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迟 《经济研究参考》2012,(24):5-19,27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具有十大成长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国际化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切实开展产业融合、有效实施产融结合、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5.
李建明 《当代经济》2003,(11):14-15
(三)赢利能力差距较大2003世界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1335亿美元,其中实现利润最多的是500强排名第十三的美国花旗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53亿美元。2003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3.7亿美元。2003中国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3505亿元,折算成美元为423亿美元,尽管2003中国500强企业利润比2002中国500强利润增长了15.78%,而2003世界500  相似文献   

6.
李魁 《经济与管理》2007,21(6):16-21
为了深入地了解民企500强的发展状况,掌握民企500强的不足,依据《中华工商时报》每年发布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民企500强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民企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差距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民企500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商周刊》2012,(19):18-20
作为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风向标.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布总是能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由于两者发布时间非常接近,人们经常把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进行对比,以此来解读中国经济形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9.
钱巧江 《经贸实践》2009,(10):43-43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协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9月5日下午在浙江省人民火会堂举行。会议以“危机下的大企业发展:变革与展望”为主题,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浙江企业100强名单。  相似文献   

10.
尚媒 《大陆桥视野》2006,(10):71-71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日前发布的2006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显示,500强企业的入围门槛在逐年提高,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但存在垄断特征,而与世界500强的差距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春霞 《经济地理》2006,26(5):742-747
产业空间集聚研究对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依赖于对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的准确测度。产业空间分布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发展了多种产业地理集中测度方法。传统的Herfindahl指数、区位Gini系数是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最为常用的方法。近年来新发展的E—G指数、M—S指数、L函数、D函数、M函数是对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和提高,极大促进了产业地理集中研究的发展。上述方法可以分成两类:单一地理尺度方法和基于距离的多空间尺度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成功和不足之处。文章对已有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以促进对这些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集聚过度及其生产要素拥挤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散度指数、MHHI系数、产业规模指数衡量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计算结果表明1980—200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呈总体上升态势,并存在明显的东倾特征。通过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趋势分析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制造行业生产效率与产业聚集度成正相关,东南沿海一些制造业空间聚集过度,生产要素拥挤现象明显,生产要素配置存在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数据包络分析结果显示:减少生产要素配置输入(剩余)、改进生产要素配置比例,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的目的。研究结果对当今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等具有实践启示和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梅 《经济地理》2006,26(1):156-159
通过对52家国际旅游企业区域型全球化市场结构的统计分析,指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区域化运作才是旅游企业国际化的主导战略,从而启发中国旅游企业集团“立足于中国市场区划,走区域型全球化”的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省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张同升  梁进社  宋金平 《经济地理》2005,25(3):315-319,332
利用1980—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计算并分析各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趋势,判断各工业行业在省区之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发现:①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我国26个制造业工业行业总体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12个分散分布型工业行业中有9个分散的程度有所收敛,9个集中分布型行业中有5个集中的程度得到加强,另有5个行业的省区分布由分散型转为集中型;②自然资源的禀赋条件对行业生产的地域集中有较大的影响;③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偏好及行业投资重点的差异会导致相应投资行业的生产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  相似文献   

16.
曾丽云  韦素琼  耿静嬛 《经济地理》2011,31(10):1680-1685
基于2008年和2004年福建省制造业产值,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66个研究单元进行聚类、合并,根据制造业集聚程度将福建省划分为核心区、中间区和外围区3个区域;并测算制造业空间结构的集中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集中度变动的贡献率α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动对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的贡献率β,结果表明:核心区制造业高集聚,但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中间区和外围区的制造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相对缓慢;各产业类型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均有较大的差异,集中度区域变动较为显著的产业主要有食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本地资源依赖型行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外向度高的行业;本地资源依赖型的木草加工、饮料食品业和原有发展基础影响大的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变化是影响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依广  曹乾 《经济地理》2003,23(3):304-307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c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可以获得递增收益.客观存在的技能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迁移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之间内生性的累积循环,这个循环的动态结果是劳动力持续向人力资本集中地区流动,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差异随之扩大.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迁移的人力资本地区集中效应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9.
基于SPSS的中国网络团购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钰  杜建会  郭鹏飞 《经济地理》2011,31(10):1660-1665
通过收集中国网络团购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数据,采用回归、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网络团购市场总体发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团购网站增长率已趋于平缓,维持在30%左右。同时,团购市场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沿海快、内陆慢”,由东南沿海的较发达地区牵引向西北内陆的次发达地区发展。区域差异主要与不同城市的经济实力、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交通力有关,除北京和上海市场已较为成熟外,广州等6个城市是未来发展最为可观的城市,而武汉等10个城市则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