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城市建设占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水资源紧张态势日趋严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合理规划城镇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粮食生产中,实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近些年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节水灌溉设施开发缓慢、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今后应节约耕地资源、建设生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加大粮食生产中生态补贴的政策力度,使吉林省的粮食产业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3.
不当的发展策略以及长期的超强度资源粗放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土地失控、耕地流失、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出走、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必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探索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完善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把实现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统一起来,使农民积极性得到保护、恢复和保持,聚集科技、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以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着力构建提产增效的粮食生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萌  龚为纲 《经济学家》2023,(9):119-128
本研究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归纳了耕地抛荒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农业劳动力外流和耕地要素价格等因素,分析了耕地抛荒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程度的增加,耕地利用效率既存在村庄层面的分化,又存在区域之间的分化。在一部分村庄或区域,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程度的增加,耕地流转规模增加,而在另一部分村庄或区域,则出现耕地抛荒的态势不断加剧。(2)在农业劳动力外流的过程中,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化与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密切相关。在耕地要素价格较高、耕地资源禀赋较好的村庄或区域,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激化效应较弱;而在耕地要素价格较低、耕地资源禀赋较差的村庄或区域,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激化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粮食结构矛盾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应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开展多元化国际粮食贸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少粮食消费基数;利用非粮食物资源,分化粮食消费需求;完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大是吉林省人力资源的特点,吉林省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在吉林省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需要分析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探析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制约性因素,对症下药,在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教育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吉林省农村劳动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不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是我国农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已经不足1.5亩,耕地数量的减少不可逆转,同时,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却不断增长。一方面,耕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需求越来越高。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家及时实施了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是我国的粮食主要产区,因此,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倍受关注,探讨河南核心区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庞英  张绍江  王伟  孙巍 《财经研究》2007,33(9):79-87
转型期在国家推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中,耕地资源的经济供给无法同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要求相协调,这就使得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各大流域粮食生产规模效率最差,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化大力气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稳定或进一步提高松辽流域粮食生产效率,改善黄河流域粮食生产低效状况,这也是转型期弥补市场失灵、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波动.从政策、农民、科技、生产条件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农业组织创新、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与水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粮食生产科技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榆树市粮食生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榆树市在粮食生产上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粮食产量高、机械化水平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榆树市在粮食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保护好耕地;科学施用化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抗旱、排涝能力是解决榆树市粮食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重点计算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带来的增长"尾效",以及农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基于DEA方法计算了各资源的节约潜力。研究发现: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增长"尾效"存在,因此每年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1.32%;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76.86%,其次是土地资源和能源——分别为1.08%和1.01%,水资源的贡献率仅为0.07%;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17%,劳动力的贡献率甚至为负(-1.19%)——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就业冗余;1983年以前,冗余量最高的是水资源,其次是土地,再次是劳动力和能源,之后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但是2002年以后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3.
江苏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的耕地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涛  陆建飞 《经济地理》2011,31(11):1886-1890
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将粮食生产分解成耕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强度、广度4个因子.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分区域-地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分析粮食生产的耕地因子过程,比较各地粮食生产变化的差异及其耕地利用变化的成因.结果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显著,南部耕地大幅减少、有限耕地的生产功能减退,导致粮食生产全面萎缩;中北部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粮食生产功能总体趋于强化.影响各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各有不同:粮食单产是连云港、盐城、宿迁、扬州、泰州5市粮食增产的主导因子,结构调整是南京、徐州、南通粮食减产、淮安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复种指数调减是苏州、无锡粮食生产衰退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王亮方 《经济地理》2006,26(5):824-826,835
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600万,却生产了世界约20%的粮食,劳动力素质高、生产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尚且需要高额农业补贴。中国要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极不容易的,而要使8亿农民脱贫致富更加困难,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焦点。美国2002年新的农业法大幅度提高了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的补贴,虽然两国的国情大不相同,其作法却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农业基础差、农业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资源少、农业生产率低,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量减少农业人口,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云南省2000~2010年的耕地压力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0年,云南省粮播面积总体呈减少的趋势,而常用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总人口数量及耕地压力指数却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未来15年内,云南省耕地压力指数会呈总体降低的趋势,到2030年,耕地压力指数将小于1,耕地压力进一步缓解。控制人口数量、控制耕地非农化、确保常用耕地面积及播粮面积比稳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及配套,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力度将是解决耕地压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 ;水资源浪费大 ;水质污染严重。西部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除土地利用率低 ,利用方式落后 ,经营粗放以外 ,最突出的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农地质量不断下降。鉴此 ,西部大开发应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为核心 ,以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为重点。本文从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质量、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等方面 ,提出实现西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结合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经济思想,并运用调查数据来验证农业劳动力流出是否对粮食生产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会影响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降低粮食生产效率,也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继续夯实粮食生产,是吉林省未来农业发展的正确取向.目前,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不成比例,对吉林省粮食生产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本文在提出吉林省粮食与经济作物结构调整瓶颈的基础上,提出破解瓶颈的对策建议,试图为吉林省推进粮食与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工作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农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从供给侧看,主要在于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视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支持和鼓励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以加大货币和实物资本投入突破农业生产环境束缚。在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可借鉴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适时调整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以新耕地、新技术带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改善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和素质水平,推动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庞英  李树超  周蕾  孙巍 《经济地理》2008,28(1):113-117,162
提高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保证这一主题实现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将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分析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以来,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变化态势以及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流域粮食生产资源投入要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水平是上升和改善的;中国及其三大流域制约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产出规模效率。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粮食生产、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稳定粮价、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