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长艳 《经济》2012,(6):24-26
2012年,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与企业赴美上市一样抢眼. 由于被做空者狙击,市值大幅缩水,中概股的日子很难过,很多企业后悔在美国上市,比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后悔上市.为谋求出路,避免被动退市,一些中概股选择了逃离华尔街,主动退市希望回归本土市场.然而洋股回归也是长路漫漫并不平坦.不堪"赖活"主动私有化 所谓私有化,即拟退市公司公开收购已发行的股票,变公众公司为私有公司.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末,我国兴起了一股海外上市的热潮,出现了"中概股"这一名词.而近几年,中概股在海外遭遇困境,纷纷私有化退市回归我国市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概股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进行了动因分析,包括当初选择海外上市的原因以及如今选择私有化退市回归的原因.但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回归面临很多风险,中概股究竟该怎样发展,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祝继高  端杨  李鑫 《财经研究》2015,41(4):110-121
文章研究了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私有化前一年这个特定时点来看,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减少自由现金流和降低交易成本.而且,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采用管理层收购方式进行私有化.从上市到私有化的长期角度来看,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和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未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股票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超额回报,而且溢出效应对于估值水平较低和自由现金流较多的同行业中概股公司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0)
近几年来,许多中概股纷纷开始了私有化进程,中概股私有化出现井喷趋势。巨人网络在2014年完成私有化,2015年在国内借壳上市,成为首家回归A股的游戏类企业。文章以巨人网络为例,总结中概股私有化动机,并结合我国新规颁布产生的私有化回归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三板的火爆与创业板的疯长,不仅仅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传奇,也在海外中概股中引起新一轮骚动.以暴风科技、百合网等为代表的VIE架构公司,纷纷通过私有化退市,回归国内上市.还有更多互联网创新企业,也在积极谋划拆除VIE架构,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有创投人士统计,由于国内对创新公司包容性逐渐增强,未来两三年将可能有近千家未上市公司计划拆除VIE架构回国内上市.使用特殊股权结构走出国门的这些企业,如今“扎堆儿”返乡,是何机缘?  相似文献   

6.
2012年,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与企业赴美上市一样抢眼。由于被做空者狙击,市值大幅缩水,中概股的日子很难过,很多企业后悔在美国上市,比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后悔上市。为谋求出路,避免被动退市,一些中概股选择了逃离华尔街,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时不时遭遇集体做空、频频遇冷,与此同时香港H股与国内A股市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准了H股与A股市场时机,纷纷考虑回归中国资本市场.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回归香港H股市场,市值高达4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新股王,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详细分析了阿里巴巴回归的原因与相关影响,其原因:筹集更多资金,缓解债务到期与高投资的财务压力;拓宽融资渠道,规避依赖单一资本市场的风险等.其影响:促进港股市场的发展;给国内投资者更多机会等.并提出了优化A股市场各项机制,拓展企业融资路径,提升企业内部革新能力等建议,以期为后续的中概股回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13,(1):106-107
<正>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6月30日,网易上市;7月12日,搜狐上市。这一年成为"中概股"元年。自此,不少企业抓住了华尔街对中概股的热捧,争相赴美上市。在2010年内,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一度达到45家之多,融资金额高达38.86亿美元。但是,情况从2011年起有所变化。从2011年6月开始,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中概股股价大跌,之前争抢海外上市的企业突然出现集体回流  相似文献   

9.
陈希琳 《经济月刊》2012,(6):109-110
在中概股私有化大潮中,为筹到巨额回购资金,企业必然选择与私募基金或者投行合作。在中国企业IPO活跃度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的形势下,中概股私有化成为PE参与中国企业投资的一大新主题。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国内股票主板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融资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证券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高溢价发行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本文的研究发现,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IPO定价不仅远远高于其在H股的发行价格,甚至出现了高于回归前一段时间H股市场平均价格的特殊现象,这些企业在回归过程中为什么能进行如此之高的溢价?这种过高的溢价又会引发哪些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分析了海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定价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陈希琳 《经济》2012,(6):109-110
在中概股私有化大潮中,为筹到巨额回购资金,企业必然选择与私募基金或者投行合作。在中国企业IPO活跃度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的形势下,中概股私有化成为PE参与中国企业投资的一大新主题。而私有化一旦成功,投资者也会获得可观收益,原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张化桥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价格管制导致的IPO时机选择现象.A股市场中IP0的发行价格受到管制,给公司带来不小的融资成本,研究发现,公司为了减少管制所带来的融资成本,会针对这种管制定价方式选择IPO时机,表现为:当公司的成长性较高时,将不愿意进行IPO,而会选择推迟上市,待其成长性实现后,当前盈利更高时才在A股市场IPO.海外资本市场不存在价格管制,公司去海外上市不需要根据其成长性进行IPO的时机选择,这使得海外资本市场上中国IPO公司的成长性要高于A股市场IPO公司.交叉上市的公司也多选择先海外上市,后回归A股市场.中国特殊的IPO定价制度使得A股市场成为一个低成长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境外上市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H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日益成为金融界一个倍受瞩目的现象,其动因问题也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通过以2000-2003年间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为样本来检验境外上市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境外上市有利于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通过对匹配A股的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比较分析,以及H股公司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崔博 《经济》2012,(11):135-136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中概股退市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0月的前两周,中概股又掀起一轮的退市大戏。继7天酒店之后,飞鹤乳业、利展环境、思源经纪、中国阀门等中国概念股也相继提出退市申请。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加入退市大潮之中,使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潮后浪推前浪——"私有化退市"已经取代IPO成为  相似文献   

15.
崔博 《经济月刊》2012,(11):135-136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中概股退市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0月的前两周,中概股又掀起一轮的退市大戏。继7天酒店之后,飞鹤乳业、利展环境、思源经纪、中国阀门等中国概念股也相继提出退市申请。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加入退市大潮之中,使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潮后浪推前浪——“私有化退市”已经取代IPO成为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的又一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原瑞 《新经济》2014,(20):72-73
通过对中概股公司资本运营问题的研究,提出提升公司财务效果的对策,对实现中概股公司资本价值最大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包括广深铁路、大唐发电、首创置业以及国航等多家H股公司先后表达了回归国内A股市场发行新股的计划,H股上市公司由此掀起一股回归A股市场的“回归潮”。而1月份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传出消息,2006年国家将重点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在此背景之  相似文献   

18.
张勇格  刘天娇 《经济师》2022,(1):103-104+106
2020年4月,瑞幸咖啡发布公告并承认公司财务经营存在虚假交易,引起中国证监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此次财务舞弊事件不仅使瑞幸咖啡公司股价暴跌,更严重损害了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的声誉。文章系统性地梳理了瑞幸咖啡本次财务舞弊事件的过程经要,并研究了导致其财务舞弊案件发生的内在诱因。在此基础上,剖析本次事件对中概股板块、瑞幸咖啡自身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此类财务舞弊事件提出多角度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010年我国A股上市的175家公司所公布的分部报告,对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了整体分析和行业分析.通过多元化回归分析,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两者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0.
将跨境交叉上市视为有益于促进公司治理改善、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重要外部机制的观点是约束假说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假说是否成立还有赖于跨境交叉上市所带来的市场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本文基于资本投资效率的视角,利用H股回归国内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约束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横向上对交叉上市和非交叉上市进行考察,还是从时间纵向上对交叉上市前后进行检验,均没有发现交叉上市行为对资本投资效率有显著提升的证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企业由境外市场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交叉上市行为并没有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与约束假说不符。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证券市场交叉上市存在类似国内上市公司同样的融资饥渴症,将追求廉价资本作为首要目的,并没有将改善公司治理作为主要目标。此外,本文的结论也为规避假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