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530多家企业参展中国展商87家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INDEX11)于2011年4月12~15日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该展览会由欧洲非织造材料协会(EDANA)主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的迅速发展,非织造布产量也持续增长。据美国非织造布协会(INDA)预测,2005-2006年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将超过563万吨,总产值达到200亿美元,世界的年增长率可达7.6%。国际发展动态1、中国2004年以来,非织造布行业保持了2003年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生产、销售、投资继续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非织造布产量9.4万吨,同比增长24.4%;非织造布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7亿元,同比增长23.6%。非织造布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量4.9万吨,同比增长35%;出口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3%。非织造布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已近50多家,从产能上来看,位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随着近年来一批新生产线的建投产,我国水刺非织造布的年生产能力将超过13.5万吨,成为世界水刺非织造布规模最大的国家。浙江是中国水刺第一大省浙江省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得  相似文献   

4.
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1NDEX11)于2011年4月12~15日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展览中心(PALEXPO烊行。该展览会由欧洲非织造材料协会(EDANA)主办,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水平较高的非织造布专业展览会。展览会3年一届。此次瑞士日内瓦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INDEX11)展出面积5万平方米,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30多名参展商参加,其中中国展商87家,带来了当今非织造布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较快,国内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在我国,非织造布工艺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整体水平已在亚洲领先,但质量和品种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些技术尚未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业存在的不足可从以下方面来看: 一、占纤维总用量的比例:有关统计表明,与美国、西欧、日本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印度纺织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非织造布工业协会(INDA)对该国非织造布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土工布现正在以23%的速度增长;揩布增长率为12.8%;卫生巾为20%;婴儿尿布为5.6%,未来印度非织造布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1997年底,世界非织造布销售总额达到75—80亿美元,非织造工业仍是纺织工业中最年轻和发展最快的领域。即使按目前“非织造”严格的定义,最近10年来全世界对非织造布一直保持着巨大的需求。1996年全球非织造布消费量为200万公吨(约45亿磅)。 近代的非织造业自十九世纪20年代从欧洲开始,到30年代传入美国,欧洲和北美的非织造布消费量超过世界总量的60%。日本自60年代步入非织造布卷材市场,在过去的30年里,日本也已成为非织造布不可忽视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继续高速发展,生产能力与产量迅速提高。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CNITA)统计,去年中国非织造布总产量达117.7万吨,同比增长12.89%,其中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总量达42.95万吨,占总数的36.47%;熔喷法非织造布总生产量为19055吨,占总量1.62%。另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超过600家,生产线超过1000条,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2000年非织造布总产量为38万-40万吨。业内专家结合1997年的行业普查情况和1997-2000年末的发展状况,总结出2000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六大特点: 一、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和产量均大为增加。近三年来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迅速增加,平均增长率超过25%。截至2000年8月底,全国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纺粘工厂已达48个,拥有国内外各种牌号的纺粘生产线65条,设备的国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以及国际非织造布工业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从经济上、技术上对我国非织造布工业构成了巨大压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与国际非织造布工业的先进水平比,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的整体水平还较落后,在企业组织结构、规模、工业技术水平、产品种类及质量、科技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由于跨国非织造布公司可以  相似文献   

11.
10月16~17日,全国第十二次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与应用交流年会在仪化召开。来自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公司、华东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杜邦—大源非织造布公司、加拿大宏基实业公司和巴斯夫(中国)公司等70多家企业的1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国  相似文献   

12.
布(Fabric)布是由短纤、长丝或纱线制成的具有平面结构的织物。布可分为机织布、针织和非织造布三种基本类型。非织造布(Nonweowenfabric)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非织造布是在不用纱线或少用纱线(纤维超过50%)的情况下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型方法和固结工艺,如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热轧、缝编、印花、热风透吹,如化学粘合等制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综合了纺织、化学、造纸、塑料、化纤、染整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全新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非织造布工业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技术进步和商业上的成功。世界非织造布的消费量1998年已达到240万吨(占纺织品的8.1%),而在1970年才只有40万吨的消费,预计在2007年可达到400万吨。 非织造布的生产(与常规纺织品有别)目前仍集中在美国(占世界的41%)、西欧(占30%)和日本(占8%)。中国生产了3.5%,其它各地共生产17.5%。2007年中国将生产世界产量的7%。 化纤产品占绝对优势 化纤产品占非织造布的99%,到2007年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4.
非织造布行业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970年,全世界的非织造布消费量仅为40万吨,而到2007年,全世界的消费量超过450万吨,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堪称突飞猛进。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非织造布生产和应用地区  相似文献   

15.
针刺非织造布(Needlepunched Fabric) 也叫做针棉。用针刺法生产的非织造布具有通透性好、机械性能优良等优点,广泛用于制衣、土工布、汽车用布、地毯和造纸毛毯等方面。  聚乙烯闪蒸纺粘布(Polyethylene FlashspunFabrics) 用闪蒸纺丝法制成的非织造布,适用于制作牢固、透气的防护服、高强度信封、图纸等。  屋顶防渗用布(Roofing Fabric) 利用非织造布作基布可极大地改进沥青涂铺的屋顶防水材料的效果。屋用非织造布用得最多的是聚酯纺粘布,其次,短纤针刺非织造布和丙纶纺粘布等也有应用。  喷胶棉(Spray bonded wadding) 这…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和意大利纺织机械制造商协会(ACIMIT)联合江苏省纺织工程协会(JSTES)在苏州举办了一场名为"技术革新纺织品及非织造布--意大利科技"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ACIMIT汇集了SMIT、MARIOCROSTA、LGLELECTRONICS、FLAINOX、CORMATEX、CORGHI、COMEZ、BIANCALANI等意大利纺织机械制造商的著名代表,以及江苏地区的众多纺织界人士,就中国技术革新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最新技术设备进行了友好的交流。研讨会上,ACIMIT代表Mauro Badanelli先生向中国纺织界人士介绍了意大利纺织机械行业近年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壮大,非织造布专业受到了纺织学子的热捧,天津工业大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向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非织造布》课程。1989在纺织工程专业下试办非织造布专业方向,是国内高等院校中第一家按专业培养要求开设非织造布专业方向的院校。钱晓明副院长,从1988年研究生毕业任教  相似文献   

18.
非织造布一直是纺织业三大门类之一,也是近几年飞速发展的行业。非织造布是医疗用纺织品的主要原料,在全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非织造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现在,生产高质量、高数量的医疗用纺织品成为非织造市企业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本刊推出此文,并向战斗在一线的广大白衣天使和夜以继日生产非织造布的纺织业广大职工致敬。该文全面介绍了非织造布工业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发展方向和非织造布原料的发展趋势,想来对广大关注医疗用品生产的企业和读者会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继续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各类非织造布生产能力有所增加,产量稳步提高。在去年各类非织造布总产量近14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8.66%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来自汉诺威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的消息,“2006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与“2006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将于今年10月10日~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由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和汉诺威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轴承进出口联营公司共同主办的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规模由最初的117家展商和4725平方米扩大到今年的约1100家展商和50000平方米,在同类展会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