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红  张艳 《农业经济》2005,(12):35-36
从经济总量上看,全省77.6%的人口和97.9%的土地都在县域,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8.1%,全省的经济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2003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4.5%,县域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33.8%,县域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此外,在一、二、三产业中,全省几乎全部的第一产业、一半以上的二、三产业增加值是由县域提供。从人均指标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03年,县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出口额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1.6%、35.8和37.4%,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只是全省人均水平的57%。因此,县域的整体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江西自建国以来江西首次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成果,文章依据2010年江西统计年鉴数据,利用Spass19.0软件,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14个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现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县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而后提出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通过对庐江县县域经济发展概况的分析,发现庐江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第一产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升级滞后;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人口基数较大;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秦富 《农业技术经济》2004,(4):F003-F003
县级区域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单元,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单元,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分析县域特质性基础上,提出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关键点。结合辽宁省凤城市乡村振兴规战略划编制实例,阐述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架构体系,包括总体规划的战略定位和导向作用、围绕产业振兴布局专项规划、以重点规划为引领推动规划落地实施等规划路径,为科学制定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加快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对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前期,二者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有限,产业集群未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转型,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在深入调查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绵阳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实际,剖析发展中小企业时绵阳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并分别从企业与政府角度提出发展中小企业,促进绵阳小康社会发展的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龚涛  沈梅  李雄平 《农村经济》2005,(10):49-52
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县综合经济实力能否提高,关系到贫困县能否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匠社会稳定和市场繁荣问题。本文以云南姚安县为例探讨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模式、发展方向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仅供地方政府及对此项工作有兴趣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强调政府机制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机制,把民间资本动员起来.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建立政府支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发展:本质、关键和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其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丰富性。县域经济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其发展的本质就是民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下移到县(市)一级。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距及其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度了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距,并引入结构分析方法揭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演化的结构性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的5年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变化过程,但变动幅度不大。总体差距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间的差异对全省总体差距起主导作用;在三大地带中,粤北山区内的相对差异最大;总体差距形成的产业主导因素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而第三产业空间不平衡程度对总体差距的作用日益凸现。并以此量化分析结论为基础,从空间和产业视角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2004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水平由东向西递减,但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不同单元水平差距悬殊,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效应及明显的点轴特征,并形成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的格局;而1996-2004年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已经出现东部沿海用地效率的提高趋缓,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快速提升,同时,按照基础水平和提高速度区分为6种类型,其中基础低密度提高较慢型涉及的单元数量最多、国土面积最广,并有若干经济密度负增长单元,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逻辑,为破解城乡发展困境、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与乡在分工协作、生态宜居、要素流动、保障公平、服务均等、收入平衡6个方面的差距持续缩小的过程,具有土地要素流动受阻、人口外流与结构失衡、基层政府财力薄弱的县域问题表征,其关键在于围绕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交换流动这一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权益保障、激励约束和资源优化配置价值功能,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木桶效应和联动效应。研究结论: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应围绕产权制度完善,以革新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宅基地使用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补齐农村土地制度短板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机制为重点,从政府绩效考核、规划计划引领、财政金融支持、户籍制度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功能深度耦合和权益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县乡基层政府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对基层政府的职能和作为的认识问题、事业单位改革和人员分流问题、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问题和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县域的豫南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豫南地区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三市为研究对象,鉴于发展县域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之观点,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3个相关因子对该三市所辖的28个县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析和关联评价。结果发现南阳市各县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驻马店市最低,且每个市中各县的发展水平差距较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进一步了解豫南三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应用1999 — 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 — 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策略与绩效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林果产业发展状况及增收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林果重点县进行典型调查和42个县(市、区)、4200个农户林果产业收入的专项调查,指出河北林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果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林板加工业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在了解其林果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情况,指出林果业收入构成日趋多样化,收入结构有所优化;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增收空间得到扩展;受林业生产任务调整的影响,林业纯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林果业增收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化经营规模、林果产品外向度、政策调整约束等。林果业增收潜力极大,表现在政策、技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林果优势产业带形成,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20.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系统深入分析农村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现状和原因,可为相关政策提供有利参考。本文以四川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及五大经济区2007~2016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其时间演变历程和空间差异程度,并运用收敛、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方法检验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强化农村区域合作、推动城镇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推动四川各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