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七十二泉     
刘斌 《走向世界》2004,(2):68-69
苦苣泉,又称"莴苣泉",属涌泉泉群,位于柳埠镇袁洪峪内北侧崖下.泉水从山崖岩缝中流出,清澈碧透,长年不涸.泉池呈井形,水自暗渠伏流,沿山势落差往西北方向流入"罗曼山庄"院内,然后出露地面,由山石叠成的假山上跌落在一个宽3米、高2米的池中,又经暗沟,流入院中修建的人工游泳池中.金<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相似文献   

2.
新七十二泉     
刘斌 《走向世界》2004,(1):65-67
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因泉水历史悠久,城区泉水众多,素有"泉城"之称.早在金代,济南民间就曾立有七十二名泉碑.明、清两代又对七十二名泉加以增减,3次所记名泉达110处之多.其实济南的泉水数远不止这些,据最新统计,济南市范围内共有泉水733处.泉水区域也由原来的四大泉群划分为九大泉群:趵突泉群、五龙潭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百脉泉群、平阴泉群、涌泉泉群、灵岩泉群、玉河泉群等.  相似文献   

3.
新七十二泉     
黑虎泉位于济南黑虎泉路下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南岸.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源在一个深邃的天然洞穴内,洞高2米,深3米,宽1 7米.洞中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泉水清澈见底,寒气袭人.洞北有一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在池南壁雕刻了三只双目圆瞪、大口怒张的兽头.传说此兽名日霸下,为龙王之六子,性好喜水,常栖水边.池口兽头清末仅有一个,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整治泉池时建为三个.泉水通过洞中暗道,从三个大张的兽口中喷涌而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池北为一水闸,水漫池岸形成水帘,泄入护城河中.  相似文献   

4.
市区四大泉群(43处七十二名泉),可以集中游览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参考游览时间:一天.  相似文献   

5.
白泉位于济南市东郊王舍人镇纸坊村北约150米处,为一独立泉群,由白泉、花泉、柳叶泉等20余处泉水组成.白泉为众泉之首.因白泉有三间屋那么大,深约两米,当地村民又把其称为"三间屋".金<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  相似文献   

6.
典雅珍珠泉     
杜枫 《走向世界》2013,(8X):26-27
<正>在济南的诸多名泉之中,珍珠泉的气质最为典雅、飘逸,带着少女般灵动韵致。珍珠泉坐落在院前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正如清代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  相似文献   

7.
新72名泉     
刘斌 《走向世界》2006,(3):84-85
皇华泉皇华泉亦名木鱼泉、黄花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与卧牛泉相对。金《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呈长方形,长6.3米,宽4.1米,深2.1米,北壁上有当代书法家魏启后先生书写的泉名。皇华泉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者华”。古时国君派遣使臣外出,所到之处受到隆重迎接,因其带着国君的光华而来,故引申而称使臣为“皇华”使。明代诗人晏璧《皇华泉》曰:“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朝于1980年书写。卧牛泉泉水清澈晶莹、水味甘美。明代诗人晏璧《卧牛泉》赞道:“…  相似文献   

8.
刘斌 《走向世界》2004,(3):70-71
华泉位于华山南侧山脚下,华山风景区内,也称华水,因华山得名.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逢丑父与公移位,将及华泉,骖挂于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华泉由此而载入史册.宋代曾巩<登华山>咏曰:"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清人赵执信也有诗云:"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独清."  相似文献   

9.
珍珠泉泉群     
济南四个泉群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趵突泉泉群雄壮,黑虎泉泉群粗犷,五龙潭泉泉群秀媚,珍珠泉泉群则是宏阔。珍珠泉泉群在泉池数量上居于首位,共39处。随着岁月风尘的变迁,现在尚存10几处。像其它泉群一样,珍珠泉泉群的风格主要集中在它的主泉——珍珠泉泉池上。珍珠泉,位于大明湖的南侧,在泉城路院前街,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南隅。泉池呈长方形,面积为1240平方米。因为池中遍布着泉眼,时时涌出串串水泡,阳光映照下如同珠  相似文献   

10.
<正>趵突泉公园内,娥英祠院西北隅,满井泉与趵突泉十米相隔。与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盛名下的游人如织不同,满井泉似乎更懂得何为遁隐之道,在万物生息吐纳中安然观赏着时光变迁。满井泉被列为济南72名泉之一,泉池呈六角井形,深5米,石砌井壁,池岸绕以青色花岗石栏杆,南侧嵌泉碑。1964年干涸,1979年填埋,1997年7月修复,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均有著录。泉水因为四季保持"泉盈"、"池平",不枯不溢,清可鉴人,故名"满井"。明人《七十二泉诗》里咏满井泉道:"川流不息井泉盈,明秀亭前脉脉清。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满井泉一方泉水中规中矩,众泉之中并不惹人眼球,汩汩泉水在清净之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