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1958年.大明湖被正式辟为公园。 如今.大明湖即将“还湖于民”。高高的围墙将被拆除.大明湖将从“深闺”中掀起盖头来.成为“城中湖”而不是“园中湖”。  相似文献   

2.
大明湖一带自古以来就是美的渊薮。“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对它的真实写照。不过在过去.湖面并不像今日一样阔达.而是由一条条纵横交织的田埂隔开.形成一块块湖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明湖逐渐去掉田埂,挖湖清淤.建成了如今的公园。  相似文献   

3.
一个城市的湖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一个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是看到一个城市的天,一个城市的地,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 古诗云,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其意正在表明——大明湖就是济南的眼睛!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济》,隋唐时名连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  相似文献   

4.
戴永夏 《走向世界》2014,(21):111-111
长期以来,济南流传着“大明湖里蛙不鸣”之说,认为大明湖里的青蛙从来都不会叫。这一说法,也有历史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上就说:“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那么,大明湖里的青蛙真的不会叫吗?恐怕未必。笔者近读《续修历城县志》,就发现了几点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13,(26):32-32
<正>一句"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让无数人记住了大明湖,记住了济南。甚至,有人认为,夏雨荷的名气比济南这个城市的名字传播力还要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的魅力和大明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1000多年前,北魏《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大明湖容纳了济南的一城泉  相似文献   

6.
清至民国湖南湘乡县涟水船户的家族文献,与地方志、《湖南省例成案》等官方文献互相印证,共同摹绘出内陆河道上以运输、捕鱼为生的船户历史。乾隆年间,湖南商贸繁荣,涟水上有六七千只倒划船,装载煤炭及客货,秘密走私硫磺。直至民国年间,涟水河道长期为陈氏、邓氏和潘氏宗族把持。三姓充当埠头,负责管理各埠船户,为官府转运漕粮,共同垄断河道的商旅运输和捕鱼权。三姓分别在宗族内部设立分房轮充运漕之役的机制,后演变为募役当差的应役方式。涟水运漕船户宗族与官方运漕制度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为了解明清州县以下基层运漕机制与实际漕务运作办法提供了实例,也说明官方运漕制度为船户群体提供了组织化的制度背景。涟水船户建构宗族组织的历程,与其他地区船户的社会组织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展现出主动灵活的应对能力。船户等水上社群的经济能力、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不可一概而论,需对其内部的阶层分化予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湖中好济南     
侯贺良  杜枫 《走向世界》2011,(30):29-31
湖是地上的一块天,她明亮、碧透,折射着一座城市的美丽和神韵;她静谧、温婉,洗涤了一座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大明湖是济南的湖泊的代表,其水源主要来自百泉汇流的泉水。大明湖风景秀丽,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其风景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8.
<正>早年间,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名不虚传。大明湖连接北园直到华山脚下的鹊山湖一带,一派江南水乡泽国之景象,湖泊如镜,莲叶田田,十里荷香,历史上就叫"莲子湖"。莲荷浑身是宝,深得济南人青睐。尤其夏季,荷叶、荷花在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那时的一些文人贤达,便将大明湖中莲叶割下,折成酒杯盛上美酒,  相似文献   

9.
食在济南     
《走向世界》2011,(15):102-103
鹊华居 皇宫鹊华居酒楼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明湖畔,酒楼两层结构,建筑面积3600平米,现有51个豪华包间,大厅1个,可容纳660人同时就餐。置身鹊华居,即可尽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美景。  相似文献   

10.
济南风景优美,尤以泉水著称,被誉为"泉城";泉水汇流成湖,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胜景,这"半城湖"便是风光旖旎的大明湖了。大明湖以水胜,以荷胜,更以文史古迹胜。它与趵突泉、千佛山一起,构成了济南的三大名胜。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现今湖面面积46公顷。湖水源于城中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质清冽,天光云影倒映其中,游鱼可见。湖的周围是高高低低的柳树,柔曼的柳枝像舞女的臂膀,婀娜点水。微风吹过,水面上划过丝丝碧痕,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烁。湖中有总面积达几十亩的荷池,盛夏季节,田田的荷叶铺在湖面上,像亭亭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白荷红莲交相辉映,如刚出浴的美人一般,分外耀眼。荷香随风飘溢,沁人心脾。浩渺的湖面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此情此景,俨若北国江南。  相似文献   

11.
或许,在你的印象里,关于济南有一句话念念不忘:一城山色半城湖。
  是的,这就是济南的魅力。你可能感到惊讶,但这就是事实。有文字确切记载,宋时,大明湖的面积是现在的3倍,但城区尚不如今日老城区面积,可不是有一半被湖水占去了?  相似文献   

12.
明湖镜中天     
杜枫 《走向世界》2013,(8X):32-33
<正>一部《还珠格格》让我们记住了乾隆与夏雨荷,也记住了大明湖畔。众泉汇集的大明湖,如一颗天赐的明珠,镶嵌在济南老城区的繁华都市中。这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大明湖风景秀丽,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其风景的最好写照。驻足湖畔,依湖而望,整座城市的繁华、儒雅、恬静尽收眼底。从空中俯瞰大明湖,就像一块安放在城中的碧玉,透着清,闪着绿,含着韵。"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与诗友会饮于大明湖南岸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4章,诗中句句写柳,通篇却不见一个柳字,境界高远。大明湖位于济南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出小清河入渤海,有"蛇不  相似文献   

13.
想必多数来济南旅游的游客皆为《老残游记》中的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吸引。期盼着能亲眼见到巍峨的千佛山.领略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或是亲临大明湖.饱览众泉的奔腾汇聚。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而要将“园中湖”变为“城中湖”的大明湖扩建工程.是今后两年省城集中打造的三大片区之一——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工程.也是济南市迎接第十~届全运会的重要配套项目.自去年10月全面动工以来进展顺利.部分形成了可为这句古诗提供最新佐证的怡人景观。  相似文献   

15.
明湖咏叹     
一个城市的湖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一个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天、一个城市的地、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古诗云,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其意正在表明——大明湖就是济南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张稚庐 《走向世界》2012,(24):34-35
“十步回廊三面湖.湖东种藕西栽蒲。采莲艇子无人弄.斜系弯弯柳一株。”这是夏莲居的诗《明湖片影》中的一首。且不谈昔年大明湖里的莲藕.单是湖里产的蒲菜.就驰名海内。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4月1日上午7点30分,趵突泉公园售出了"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试运营后的第一张门票。自此,济南市鼎力打造的第一个5A级景区正式亮相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包含"三泉一河一湖四园区",分别整合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和五龙潭泉群,扩城河、大明湖两大水体景观,以及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环城公园和大明湖景区四大园区。随着申报工作的不断推进,济南离5A景区的脚步已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18.
明湖冬曲     
李萨  叶农合 《走向世界》2007,(22):72-74
总以为在大明湖游玩最好的季节莫过于初秋,那时候垂柳依然青青,满池荷香还在荡漾;而冬天,全是残花败柳的大明湖,有什么好看的?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原来,冬日的大明湖,尤其是雪中的大明湖,更是别有一番浪漫情趣。  相似文献   

19.
拾荒 《走向世界》2009,(30):88-90
大明湖的韵致在水,在荷,在柳,更在船。因此,大明湖的船便成了很多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尽管其样式世代变迁,但久经岁月的大明湖的舟船,早已成为体现大明湖人文之美的一大象征。旧时的济南,水多湖阔,船也就多。  相似文献   

20.
是大明国寺下沉形成的大明湖吗?大明湖为什么久旱不涸,逢雨不涨?夏天大明湖里的青蛙为啥不叫?阴历七月三十大明湖为啥要放河灯?南丰祠院里为何种棵杜梨树?一副对联为何挂了204年……大明湖见诸文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