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421条款”与“特殊保障措施”解读 “421条款”是美国国会依据《美国2000年中美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遵从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所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内容,添加的一条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进13激增条款。依据该条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2年内,  相似文献   

2.
337条款是美国贸易法的一条独特的条款,因其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该条款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于进口贸易领域内的不公平行为拥有广泛的调查权.不公平行为主要是指侵犯在美企业产品的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等知识产权行为.如果涉案企业最终被裁定违反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将会对侵权产品发布排除令和禁止令,这就意味着侵权产品将被禁止出口到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3.
“337条款”是美国外贸法律体系中调整外国产品的关键条款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具有高级知识产权内容商品数量的增多,美国利用“337条款”对中国企业提出的投诉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该条款对美国市场的保护,使得我国产品对美国出口极为不利。我国企业需要尽快增强对“337条款”的认识,以便在对美贸易中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19 U.S.C.1337),应美国国内产业的申请,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发起的调查。从1974年至2006年5月底,已经有571起337调查案。其中多数涉及专利侵权,少数涉及注册商标、版权和集成电路布图侵权,极少数调查涉及商业外观或商业秘密。在全部571起337调查案中,涉及中国大陆产品的调查共计51起,占调  相似文献   

5.
“42l条款”是美国国会依据《美国2000年中美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添加的一条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进口激增条款。依据该条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2年内,美国可以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限制从中国的进口。这使滥用“421条款”可能成为继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我国输美产品面临的又一新壁垒。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6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先后启动4起直接涉及中国内地企业的“337条款”调查,占同期“337条款”调查案件总数的36.4%,20多家中国企业被指控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涉案产品包括农用拖拉机及割草机、农用车辆、  相似文献   

7.
直面“337”     
夏廷 《新商务》2003,(8):52-53
自本刊刊登《公平贸易任重道远》一以来,很多读写信或致电本刊,询问美国“337条款”究竟是怎么回事。为此,本期“在线”就“337条款”的不公平贸易做法、救济措施、时限、反诉等五大问题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警示台     
《中国对外贸易》2010,(11):68-68
美国将对中国新能源政策展开调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0月15日表示.已按照《1974年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9月9日诉中国政府对本国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企业实施保护政策.提供“不公平援助”一案展开调查。如认定情况属实.该条款授权美国总统对中国相关产品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和停止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是一项可以单方启动调查并认定他国法律、政策、行为违反协定或者不公平继而实施报复制裁的对外贸易措施,分为普通301条款、特别301条款与超级301条款。301条款最初简明规定了总统的权力和国会的否认权,但其后的修订对301条款的内容进行了扩展并使其更具体化。特别是301条款根据《2015年贸易便捷和贸易促进法》做出重大修改,涵盖了WTO体系尚未涵盖但最近已纳入自贸协定的新领域。然而,这些针对外国贸易活动的单方决定和措施附加等至今备受争议,且已对强调多边贸易争端解决的WTO体系构成严重威胁。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修订主要围绕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措施、决定、对外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监督、确认贸易自由化的优先顺序以及知识产权不适当保护的应对等内容进行。针对美国不断启动的301条款调查,我国应与美国积极开展沟通与协商,加强与美国产业界的接触和交流,发挥全球化程度高的企业的作用,力争以谈话和谈判化解矛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新审视“走出去”战略;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完善全方位的开放体制;合理拓展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鉴于国内对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介绍不甚详尽,甚至有误,为此,笔者拟从四个方面对“301条款”作较深入的研究。 一、“301条款”的立法背景 及演变 (一)1974年以前贸易法对美国贸易利益的维护 根据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3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  相似文献   

11.
正当我国企业逐渐熟悉并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之时,近年来,美国企业频繁地提起涉及中国产品的"337条款"调查案件,"337条款"调查成为美国限制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企业的新贸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2.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 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加,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冲突日趋激烈。"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调查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337调查的调查对象,严重制约了中国优势产业产品向美国的出口,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美国对中国"337调查"的案件,解读"337条款",提高对"337条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拓展应诉渠道。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华337调查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秀健 《商业时代》2006,(4):70-71,80
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多地面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基于“337条款”发起的调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最主要的受害国,该调查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对美的出口贸易,文章通过对美国337条款调查的解析,梳理出我国企业深受其害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它主要规范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方法和不公平行为进行调查的行为。本文试图对337条款的特点、内容、救济措施及和特别301条款之间的区别进行介绍,加深对337条款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337调查”程序是根据“337条款”筑起的一道贸易保护的知识产权壁垒,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相比,“337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因而更加容易阻止别国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杀伤力更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反补贴法如同反倾销法一样,是根据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第六款反补贴法典而制定的。现行的反补贴法是参照《1930年关税法》中的反补贴条款,并经修改补充后,由美国国会通过的《1979年贸易法》中的一部分。1988年通过的综合贸易法对反补贴法作了部分修改。 美国的反补贴法规定,对任何出口美国的产品,如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都要征收反补贴税,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加拿大也不例外。现行的反补贴法中规定的补贴定义包括:政府对生产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或信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简称337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是美国对不公平进口做法提供法律救济的主要工具。337条款与国内所熟知的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301条款的作用机制不同,301条款主要针对美国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由政府授权贸易代表署(USTR)与有关政府谈判,促使对方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时,采取报复性措施。而337条款,则针对侵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9.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服务贸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2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高级专家对贸易和有关问题报告》中。1974年美国在其《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中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337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以往反倾销之后,美国企业开始对中国出口产品频繁提起“337条款”诉讼,该条款具有的永久排斥性使其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又一严重贸易壁垒。由于“337条款”调查涉及的内容在技术上比较专业,对应诉企业来讲,应对起来比反倾销更为复杂。我国应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事先预防、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审查机制,一旦涉案,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