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方存管模式下证券交易奖金结算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以下简称“第三方存管”)是为落实《证券法》和有关监管要求而在证券全行业限时实施的一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根据新修订《证券法》关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应存放在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的名义单独管理的有关规定,证监会自2006年以来开始稳步推进第三方存管业务,并于2007年底在全行业实施。实施第三方存管后,现行的客户证券交易操作方式并不会发生改变,但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取管理方式、券商的资金清算路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详细介绍第三方存管模式下的证券交易结算流程,分析了第三方存管业务实施后证券交易资金结算的影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清算制度,经过十几年一系列的改革,最终以监管部门主推交易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为发端,当前已初具规范化管理的模式。证券公司大量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所形成的巨额资金缺口导致了2002年以来的诸多券商倒闭和央行发放了共计数百亿元再贷款对个人债权进行收购。以此为导火线引发了监管层对证券市场的一轮综合治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制度改革。本文以2005年证券法修订所确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为核心,阐述当前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某些缺陷,并简要分析如何完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制度,达到防范券商挪用行为、保障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保证金制度已进入规范化管理的阶段。曾几何时,证券公司大量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所形成的巨额资金缺口导致了诸多券商倒闭和央行发放数百亿元再贷款对个人债权进行收购。以此为导火线引发了监管层对证券市场的综合治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制度改革。本文以2005年证券法修订所确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为主线,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用卡》2007,(9X):75-75
建行自2004年在国内首家同步开展A股、B股两个市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以来,已与95家券商正式签署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协议。其中,已上线使用建行第三方存管系统的券商达83家,上线客户数量接近800万,存管金额近14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证券公司客户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实施以来,在防范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内蒙古法人证券公司调研的基础上,从证券公司客户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和发展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客户资金独立存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对客户资金独立存管的两种实施模式--独立存管及第三方存管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即建立全国券商交易数据中心,增加证券登记公司实质监管的模式,分步构筑全国券商客户结算资金存管监控体系及另路稽核体系.  相似文献   

7.
数字     
券商实施第三方存管已达72%来自监管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本月15日,正常经营的100家证券公司中,共有72家公司实施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存管,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池州分行与属地唯一券商——华安证券池州营业部的第三方存管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标志着池州市农行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签约工作全面启动。当日该行签约客户45户,位居全省第二,至8月24日,该行累计签约客户398户,日均签约50户,办理借记卡368张,手机银行46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贵州华创证券新华路营业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截止日期日益临近,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侯女士就是其中一位。一番资料查询后,证券公司柜员小张告诉侯女士其存管银行是农行,需到农行办理第三方存管业务。"什么,农行?我哪时候选的农行?"侯女士颇为激动,此前,因同时具有农行和X行银证转账关系且最近一次使用农行转账渠道,其资金账户已被证券公司计算机系统批量预指定到农行,但她并不知情。  相似文献   

10.
证券公司大规模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是自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初始就存在的公开秘密,这也被称为中国证券公司的三宗"原罪"之一.为遏制大规模挪用客户保证金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也经历了"三号令"、"银行版"的第三方存管和"证券版的"第三方存管等三个阶段①.……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27日,新<证券法>提出"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随后,融资融券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加之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券商全面完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投资者日趋成熟,推出融资融券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2008年10月5日,证监会宣布将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工行湖北省荆州分行针对个人金融投资多元化和个人金融业务市场不断变化的特点,把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作为优化客户结构、竞争高中端优质客户资源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大机遇来抓。通过精心组织推进,部门通力配合,上下整体联动,积极开展与多家证券公司的密切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带动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行有15个行处、76个营业网点开通了第三方存管业务。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和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2月25日颁布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从2002年开始执行的存管银行制度。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改变了券商资金调拨的方式,建立了一套新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体系,为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了新一轮银行间竞争。  相似文献   

14.
李箐 《金融博览》2004,(5):24-25
按照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起草的方案 ,南方证券公司将作为国内第一家试点证券公司 ,开展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也称客户保证金 )的独立存管。承担这一试点任务的是中国建设银行。“存管制度改革看上去只是证券业务流程中一个小小的变化 ,但是这种方式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涉及历史问题的解决和未来利益格局的划分。”深圳一家券商的经纪业务部总经理如是说。保证金挪用难题中国现行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制度是实行全额交易保证、分级存管。二级市场证券买卖实行全额保证金制度 ,即不允许信用透支。投资者买入证券必须在交…  相似文献   

15.
证券业作为金融业中是最具开拓和创新的行业,由于流动性强和交易复杂,往往容易受到洗钱者的关注,成为打击洗钱犯罪的重点领域。证券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三方存管制度实施后,证券业金融机构交易结算方式和业务资金流程以及洗钱方式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重新梳理证券业洗钱方式,探讨证券业可疑交易现行标准,对于厘清证券业合理怀疑与重点监测的可疑交易,指导证券业金融机构根据行业特点和机构实际自主建立可疑交易监测指标,形成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改革的方针应为:“疏堵并举、标本兼治,既要能够防范风险,又要能够有利于证券业的发展,不能失之偏颇。”我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改革的最终目标和最佳方案是建立以证券银行为核心的、保证金存管与券商融资相统一的证券银行制。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银行资金存管,是指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分离,使得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客户资金被挪用。目前,银行与网贷平台开展的资金存管合作模式共分3种:银行直连、直接存管、联合存管。  相似文献   

18.
包政 《浙江金融》2001,(6):30-31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俗称"保证金",前些年屡遭证券经营机构挪用.当时券商没有合法融资渠道,守法经营的意识薄弱,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管体制也存在漏洞.九十年代早期我国证券市场由于投资者少、资金量小,所以客户把资金存入券商处,由券商直接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总额不断提高,但这种存管体制未做相应修改,大量资金滞留在券商处,给其挪用提供了机会.如果挪用金额较大,形成大量沉淀资金,就有可能造成投资人没有足够的资金买卖证券,对投资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挤提,进而引发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证券市场规模巨大。近年来广东省分行在总行的支持、指导下,大力发展“第三方存管”(以下简称CTS业务)业务,先后与广东证券、中投证券、民安证券、汉唐证券、长江证券等证券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在广东当地CTS业务中,市场份额超过95%,始终保持在省内金融同业中的领先地位。截至2006年6月末,存管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已达28.25亿元,占建设银行全行的24.29%,位居全行第一;存管机构及个人客户达26.10万户,占全行的17.21%,位居全行第一;累计完成证券资金转账交易额49.23亿元,占全行的22.30%,位居全行第一;累计实现手续费收入159.06万元,占全行的19.55%,位居全行第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证券行业逐渐兴起和不断发展的十多年里,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成为证券公司的一项顽疾.虽然中国证监会一再三令五申,并逐步规范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管制度,严格了管理办法,但足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还是有不少证券公司铤而走险,挪用客户资金事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