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泳 《商界名家》2003,(7):83-83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型人才纷纷走上创业之路。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些“知本家”往往“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要么被“资本家”所抛弃,如新浪的王志东;要么为职业经理人所排挤,如苹果电脑公司一度下野的乔布斯。企业创始人必须离开吗?他们遇上了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应该在何时离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财富》2009,(9):114-117
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的现实背景之下,《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国家科技部惟一一份定位于“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为满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需要,特开辟科技企业融资项目推荐专栏——《创业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财富》2009,(11):106-109
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的现实背景之下,《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国家科技部惟一一份定位于“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为满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需要,特开辟科技企业融资项目推荐专栏——《创业榜》。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自由     
《驴得水》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电影演绎了民国时期两位崇尚自我、追逐自由、不被世人理解的女性. 过去,中国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是被审视、评判、对照的“他者”,是一个扁平、片面化的群体:要么“绿茶”,要么“白莲花”,她们大多依附于他者,对自身的需要并不明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财富》2009,(8):108-111
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的现实背景之下。《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国家科技部惟一一份定位于“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为满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需要,特开辟科技企业融资项目推荐专栏——《创业榜》。  相似文献   

6.
《赢在中国》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比《赢在中国》本身更深刻、生动的创业融资“教材”。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不仅提供了一个电视真人秀的PK平台,而且已经具有了某种社会功能——搭建了一个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桥梁,资本的“慷慨”和选手们创业家的精神,成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但是,在对《赢在中国》优胜者的回访中,《快公司》发现,《赢在中国》里很多优胜者并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很多人或者没有真正获得参与节目时许诺的投资,或者虽然达到了让风投关注的目的,但是面对风投时才发现“资本都是有毒性的”。 即使那些成功获得投资的人,也被投融资专家评价“用公司75%的股份拿到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是一个挫败的融资策略,即使是天使投资所占公司股份比例也应该在35%以内。” 可以说,人们对《赢在中国》狂热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面对资本的不成熟和不自信,而大量优胜者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将成为我们这个创业时代值得反复品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一个人去创业就能带动一批人就业,很多人去创业,就会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客观地讲,在农村发动有条件的农民搞不同程度规模化养猪,在当前的确是可以“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的黄金项目。  相似文献   

8.
“张国芳事件”(见《商界名家》本期报道)说来也简单,是涉嫌以虚假合资骗取减税优惠,二是涉嫌行贿。不简单的是他是甘肃“首富”,一个“首富”和“行贿”联系在一起,就给人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于是,“张国芳事件”就在传言中不断被放大,被扭曲。因而才有如此中国式的观察:张国芳的“问题”还在于他是“首富”。  相似文献   

9.
金融变局下的企业联合战略 只有“群居价值链”才能“过冬” 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局中,中国产业正在完成自己的变迁,应该思考如何去寻求自己的产业出路。随着金融变局,廉价产品出口导向的产业格局即将被颠覆,而内需市场的建立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产业要么实现升级真正地走出去,要么转向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做“夹生饭”肯定是靠不住的,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相似文献   

10.
雁荡“阿信”新传潘文博在中国,日本电视剧《阿信》中主人公的故事家喻户晓;在风光旖旎的温州雁荡山,有个和《阿信》主人公有着类似创业经历的女人,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私营股份制旅行社,以独特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被旅游圈内人称为"金阿姨",被新闻媒体称为"...  相似文献   

11.
丰琳 《市场周刊》2004,(7):123-123
在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里,“出走”不是个褒义词。公司有人出走,要么是公司的责任,管理不善,前景黯淡;要么是出走者的原因,缺乏忠诚,见异思迁。而在当代,人才流动被赋予了积极的涵义,是社会、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胡冰 《市场周刊》2010,(12):122-122
姜文的电影在中国影坛一直是“最富荷尔蒙”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给力”。它更像只一往无前的鞭子。我们痛快的,是一鞭鞭抽下去时的皮开肉绽.虎啸猿啼。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三年以前的《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得更加聪明,他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难怪宁财神会在微博里说.”姜文才华盖世.他的王朝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既是收获的季节,也到了“皮肤病免费试用专卖店”销售的黄金季节。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再传喜讯:公司名下的汉兴清夫系列产品,荣获2011年度央视网《创业先锋》栏目“最具成长潜力品牌”荣誉,公司总部也被央视网授予“《创业先锋》栏目战略合作伙伴”称号。  相似文献   

14.
大变革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只有生或死两种选择,要么焕然一新,要么伤筋动骨。 当下,很多中国民企已经度过了创业期,进入了第二代、第三代交接班的时候了,而且企业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变革“祖宗之法”还是抑制元老,推行新政都成为大多数企业基业常青的必由之路。 在所有的变革中,元老派通常都是企业变革的“死门”,因为变革通常就是拿他们开刀,所到之处刀声霍霍.因此成功的变革胜就胜在要么诱之以利,得到多数元老的支持,如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要么铁腕施政,抑制住所有元老的势力,但稍有不慎则后患无穷。 而从古代王朝的变革中,我们会发现,变革乃“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仅仅有变革的愿景、勇气甚至道义的支持都不足以支撑变革的成功,而变革的策略如何设计、步骤如何推进、利益如何协调则是变革成功的关键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供销商情》2006,(5):73-73
各项目持有单位及个人、各专利权人、各招商单位、各职业技校: 由中国创业联盟、(《投资与营销》杂志社、(《中国职业经理人》杂志社、《中国致富信息网》联合编纂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创业资讯工具书《中国致富信息大全》将在2006年出版。在人人梦想财富的今天,创业、投资、致富已成为更多人经济生活的主旋律,于是,以创业为主题的展会、图书、报刊、网站应潮而生,一些加盟连锁项目攻城掠地般的重复炒作,误导着中国的创业市场,而更多的个人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6.
瑞雪兆丰年     
当2007年第1期《商业文化》稿件杀青之际,北京的天空正雪花飞舞。雪中完成的这本文字,我们定位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笔记”,希望像雪花一样给读者带去一种安逸。事实上,一本杂志要想让大家看好,首先就不要人家看得太累,而看着不累的杂志能让读者在枕上和厕上随便翻看两眼后,要么睡得踏实,要么就特痛快……不是有意搞笑,而是真心诚意地让离不开商业生活的人们实实在在地轻松一点。说起来,不管是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还是围着他们转的广告商,商界中人实在是不太轻松。这个受累的过程就是发展。发展中,中国的商业文化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供销商情》2006,(4):69-69
各项目持有单位及个人、各专利权人、各招商单位:各职业技校: 由中国创业联盟、《投资与营销》杂志社、《中国职业经理人》杂志社、《中国致富信息网》联合编纂的中国第一都大型创业资讯工具书《中国致富信息大全》将在2006年出版。在人人梦想财富的今天,创业、投资、致富已成为更多人经济生活的主旋律,于是,以创业为主题的展会、图书、报刊、网站应潮而生,一些加盟连锁项目攻城掠地般的重复炒作,误导着中国的创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旧业务江河日下,新市场踪迹令无,怎么办?惶恐慌乱中,大多数企业要么选择削减成本,瘦身过冬,要么加大营销力度,消化库存。也有人希望尝试第二条道路,企业再创业的道路,但不知道如何应对再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的建议是遵循“输得起原则”。  相似文献   

19.
媒介     
《国际广告》2009,(10):145-146
CCTV-7发布《百姓创业报告》 近日,CCTV-7《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百姓创业年份集中于2000—2008年之间,盈利年份大多在第二年,第三年以后盈利状况则逐步下降。金融危机让近半数被调查企业出口减少。  相似文献   

20.
陈志武 《新财富》2006,(8):36-36,38
中石化、中国银行、工行的上市当然也轰动,但它们不会在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方面起到任何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还是一个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市场,这不仅使中国的金融资源继续被低效配置,钱还是重点用来帮助不断产生亏损的国有企业和制造呆坏账的国有银行,而不是被投放给产生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而且,中国民营企业无法融到足够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竞标,国有企业的股权差不多只能卖给外资。只要股市还不对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培植中国的创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话,要么就只能继续依赖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