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林鹰 《环球财经》2011,(9):124-124
方旭说,自己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原著”。 这基本所言非虚。《我这一辈子》这部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中篇小说,曾被以电影(1950年,石挥导演、杨柳青编剧)、电视剧(2002年,张国立导演、马军骧编剧)、话剧(2006年,李六乙导演)等形式演绎。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一年前初识《时代潮》,一年后我热爱《时代潮》,如今我已是自费订阅《时代潮》的忠实读者。 我认为,《时代潮》以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四大版块和“高层吹风”、“政要动态”、“本刊策划”、“时代人物”、“经  相似文献   

3.
拙作《是“这里”还是“那里”》(《教师之友》1998年12期)认为《少年闰土》的两处“这里”系作的误用(见下)。朱宗金老师(《“这里”没用错》,《教师之友》1999年12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作并没有用错,用错的是闰土;并指出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闰土的年龄、身份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熊康 《黑河学刊》2010,(5):36-38
《三只猴子》这部饱含感染力的家庭伦理悲剧把人物的作为留在了幕后,呈现给人们的是,人物为所犯愆罪付出的代价——赦辜负的情感,被搁置的信任,怨毒、通奸、谋杀,他们在命运面前的挣扎、绝望与在日积月累的煎熬中渴求曙光而不得的苦闷,以及电影本身具有的沉郁宿命色彩,时刻牵动和考验着观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电影对于张爱玲,用她自己的话来讲,是“有一种难言的恋慕”。她自己就是个标准影迷,早在中学时代,就写过独到的影评,非但如此,她更在40年代开始写电影及话剧剧本,如:电影《不了情》、《太太万岁》、话剧《倾城之恋》,上映后即大受欢迎。60年代,她又为香港电影懋业公司编写剧本,计有《小儿女》、《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等。80年代至今,张爱玲的作品在内地逐步解禁,她的40年代的作品再度走红文坛,掀起了读者阅读张著的热潮,而部分身为张迷的电影人将张爱玲的小说改编为电影,计五部:《倾城之恋》、《怨女》、《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海上花》,另有三毛编剧影射张爱玲和胡兰成故事的电影《滚滚红尘》及若干电视剧、舞台剧等。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少有样板式的,多是真实的小人物不彻底的人生,多描画日常生活的细节,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不是传奇的《传奇》,其实是很不好拍的。稍不留神,就破坏了原著的意境,令人回味的文字转化为影像后,是否还能保留原著的神韵,是考验导演功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蒋剑虹 《东北之窗》2011,(Z1):98-99
那天很冷,人民文化俱乐部却很热。张艾嘉编剧、鬼才导演林奕华执导、金马影后李心洁领衔主演的话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吸引了众多热爱话剧的大连人,剧场爆满。没想到半场休息时,许多观众却离席而去。在深圳、上海等地都很火的这部话剧,在"北方香港"大连没有火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闫璐 《黑河学刊》2012,(8):59+66-59,66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律论的优越性。他的赋格曲标志着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8.
《蛙》讲述了在公社医院从事助产士工作的姑姑的故事。莫言用人物的器官来给人物命名,这当然也是他给小说增添戏谑成分的手法。莫言的小说叙述从不枯燥,他时刻都在追求诙谐的情调。莫言写实功底原本就非常精当,那些故事过程被他刻画得细致而自然,那些生活的困苦和戏谑的欢乐始终洋溢于其中。从总体上来看,莫言这部小说与他过去的汪洋恣肆的语言挥洒式的叙述大相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新视角     
好“经”为什么被“念”歪了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从1982年该委成立之初,就与股份制的试点、审批、规范结缘。几年来,他见证了股份制在我国从萌芽到发展的曲折历程。近来,随着对姓“公”姓“私”认识上的突破,支持股份制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流舆论,洪虎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深感欣慰。但他强调,股份制在我国的推行困难重重,来之不易,在积极推进和发展的同时,要依法规范,千万别把这部好经给念歪了。他指出,国有企业并非“一股就灵”,我国的改革没有哪副药能“包治百病”,更何况,在股份制的推进中,还有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一些企业认为…  相似文献   

10.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给商业银行经营的几点启示孙向波孙子,这位我国春秋时期的名将,曾与伍子胥一道佐辅吴王,长驱入楚,战胜齐国,取代晋国成为霸主。他的基于其长期实战经验而撰写的《孙子兵法》,更是千百年来为将者举为“兵经”的军事理论专著。不独如此,这部著作在政治、...  相似文献   

12.
去年,自从我一钻进人民文化俱乐部的话剧演出现场,我的魂儿就被话剧勾走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话剧演出,几乎是场场不落:《杜拉拉》、《武林外传》、《罗蜜欧与祝英台》、《21克拉》、《钱多多嫁人记》、《天堂隔壁是疯我院》,还有本土艺隆公司打造的小剧场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她的马文才》、《交叉跑动》……托大连话剧热的福,一年下来,我真是过足了话剧的瘾。  相似文献   

13.
去年,自从我一钻进人民文化俱乐部的话剧演出现场,我的魂儿就被话剧勾走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话剧演出,几乎是场场不落:《杜拉拉》、《武林外传》、《罗蜜欧与祝英台》、《21克拉》、《钱多多嫁人记》、《天堂隔壁是疯我院》,还有本土艺隆公司打造的小剧场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她的马文才》、《交叉跑动》……托大连话剧热的福,一年下来,我真是过足了话剧的瘾。我的朋友、漫画家姜末先生,也是一个十足的话剧迷。一有演出,他总会尽量抽出时间去享受话剧,他说话剧这种越来越新潮  相似文献   

14.
在藏族文学群峰中,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可谓是部压峰之作,被誉为“藏族文学群峰中的珠穆朗玛”、“东方的《伊里亚特》”,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宝贵价值已被世人所认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对于这部伟大史诗的创造、继承和传播者——民间艺人(藏语称为“仲堪”或“仲娃”,其意为讲唱故事的人),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战国策》云:“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在这一点上,青海以往是有美中不足之处的。可喜的是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状况,在近年来,随着对这部史诗的深入研究。那些为创  相似文献   

15.
旧事尘香     
《今日重庆》2013,(9):94-94
著名作家叶兆言写了三十多年小说,曾说自己“就是一个喜欢编故事的家伙,成天胡思乱想”。直到有一天,因“怀旧是人生难免的一种情绪”,他开始写些非虚构的文字,且写得津津有味,自得其乐。早几年,他的一本《陈旧人物》一推出便博得读者的盛赞,都说文字笔法不俗,值得一读。“既然有人愿意看这样的文字,读者喜欢,能写为什么不写,何乐而不为。”于是,延续《陈旧人物》体例,如今叶兆言推出新著《陈年旧事》,并在书里写道:阅读过去回忆当年,事实真假都在其次,关键是我们愿意相信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李小平 《黑河学刊》2014,(12):28-29
《前夜》这部作品,是屠格涅夫应俄罗斯时代发展趋势而写的一篇小说。在农奴制制度即将废除前夕,俄国社会需要一大批新人进行突破,《前夜》中的叶琳娜就是这一位应时代而生的新女性形象。以下,本文将对屠格涅夫及其《前夜》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新女性叶琳娜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这部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经济》2007,(5):F0003-F0003
从事中医学研究近五十年的徐凤玉,在凤凰山下的凤城市可谓是中医奇葩,他取祖传之秘笈、聚先师之精华的中医研究及医德医术,远近闻名,其业绩传略相继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世纪专家》、《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等大型工具书籍,并先后被授予“中华名医”、“中国百名名医”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王琦 《魅力中国》2014,(7):88-89
《红楼梦》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悲剧著作,前人但凡论及红楼梦之“悲”,总是从其人物或死活散、家族衰败的结局定义.或者从作者笔下人物(主要是宝玉)对闺阁女子、脂粉裙钗的体贴温情、乃至世间有情众生的同情去体察。似乎它看事物的角度是消极的,所以是悲观主义的。似乎悲惨哀戚是悲,悲喜之间的瞬间转化、无有终始就不是悲了,似乎软语温存是悲,金刚怒目便不是了,其实红楼梦的悲观恰是以风月宝鉴恰来给人当头一棒,打破梦幻与虚假。《红楼梦》的“悲观”是作为一种视角、关照事物的方式,以透视真实。  相似文献   

19.
谈话剧绕不开人艺,谈人艺绕不开《龙须沟》,而谈《龙须沟》则必定谈到叶子扮演的“丁四嫂”.  相似文献   

20.
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初刍议》一文中,对文言文教学传统中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提出了异议,认为文言文教学不应把其奉为真经,这种看法符合当前教学的目标。我们认为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要把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作为我们的教学主要目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