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楼市》2005,(2):40-41
过渡性房子,顾名思义就是用以过渡的房子,就是在人们看中更好,更合适自己的房子后,把之前一套卖出或出租而居住在前一套房子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在出售或出租前一套房子时都希望能有较高的回报,这个“前一套”就属于过渡性房子。过渡性房子既可以是人们购买的第一套房子,也可以是第二套房子,只要是为自住的购房行为不断过渡性房子就不断。  相似文献   

2.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条大街上,某一天,人们从那里经过,发现路边多了一间正方形的玻璃房子。房门紧锁,里面放着几件家具,旁边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大家都很疑惑,这个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呢?艺术品?实在算不上,街头雕塑?也太没水准了。一天又一天,玻璃房子始终保持原样,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重,连记者都被吸引,想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可是,...  相似文献   

3.
民间验房师     
《财会通讯》2006,(7):I0001-I0004
房价不断地上涨,老百姓的口袋也越来越空,很多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就剩下一套房子。所以说房子已经是人们的命根子了,但是作为一个外行人,你知道你的房子是好还是坏?估计很多人都不清楚,2005年以来,南京房市悄然出现“民间验房师”群体,他们与消费者共同维权,引导房市理性发展,在许多城市引起反响。  相似文献   

4.
《江苏楼市》2005,(6):30-31
虽然不是所有产品都具有口碑传播这种属性然而,房子却天生就是一个口碑产品,为什么这样说呢?无论是作为栖身之所还是用于象征身份或者是构筑梦想房子历来就是人们愿意谈论且长久不衰的话题,古今中外,富贵贫贱概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不做『房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房子是人的“命根子”。家是什么?至少要有一间能栖身的房子,没有房子的人总有点无家可归的感觉。虽然在人们心中,有房子不一定就等于有家,但有家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活着总有些憋屈感。这就是近十年来举国上下房地产热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周日上午九点钟的阳光,洒满爱尔兰边陲小镇辉煌庄严的教堂。德克·普卢牧师走出教堂,很多人已等在门前,面露困惑和急迫的神情。有人递给他一张报纸,大大的标题是"谁的名声大?"原来,是当地的市长和最大的房地产商之间的争执。市长认为是他的不断努力,才使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安定、自由。房地产商认为这里百分之八十的民众所住的房子都是他修建,并且以足够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人们,是他给了人们最初的安宁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连久捷 《东南置业》2006,(10):102-103
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港湾,是朋友、亲戚团聚的地方,是心灵完全释放的场所。因此,很多人花毕生的心血去买房。谁都希望自己所买的房子,住得舒适,也希望从此仕途平稳,财运亨通,甚至荫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8.
侯燕俐 《中国企业家》2009,(14):I0082-I0089
宝石能当饭吃吗?在不景气的年头,人们更需要的是面包,房子。 对宝石开采者,加工者,交易商,消费者来说,宝石就是饭碗,就是面包,房子,甚至是惊情乱世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男女之间最热闹的话题是,整个社会都在探讨男女从恋爱到结婚能否抛开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个流行词从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物质基础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饿狼高盛     
多年来,高盛鲸吞般从客户和竞争对手身上赚取利润,给高管们发放数百万元的红利,而与此同时,人们失去工作、房子和福利,但这都无法满足他们对于金钱的欲望。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米家乾 《江苏楼市》2004,(10):38-38
几乎所有的房产产公司都在营销活动中强调房子的设计,配套设施,小区的环境等客观属性,这是一种基于理性思维的定位策略,这种策略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觉得谁的房子好就买谁的房子。  相似文献   

12.
沈彬 《楼市》2004,(10)
在推动人们尊重私有产权时,英国那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被频频引用作为格言:房子再破,没有获得业主的允许,即便是国王也不能擅自入内。怀念老街坊只是偶发的思绪,买上崭新的商品房却是孜孜不倦的追求:毕竟那是“我”的房子,“我”的花园,“我”的车库。但是仅仅说“我”是不够的,还是要说“我们”,连开发商都知道,要把“社区”、要把“择邻而居”作为卖点,作为具体实在的私有产权承载物的房产是要和作为抽象的邻里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为什么要提“新邻里关系”,我们不是出于怀旧。不是出于伤感,恰恰相反。我们是出于希望和期盼。我们一天到晚在讨论房子,但问题远不仅仅是房子本身这么简单。我们的居住安全不仅是依靠保安和红外线警报  相似文献   

13.
林间茅舍     
Kitten 《房地产导刊》2006,(10):62-64
瑞士是一个集合舒适,紧凑和风光的国家,一个个小村落和一块块火柴盒一般的牧场在日内瓦湖边陡峭分布。在这些村庄边缘,山脊顶泥泞的山路通向一所房子。房子的瑞士主人Dominique Perret花费了好长时间在Lavaux地区的山间寻找适合建房子的地方。作为职业滑雪运动员,他一生都在优美的画卷里面自由滑翔,因此,他把优美的室外风光作为建房子的首要条件,一点都不奇怪。  相似文献   

14.
高秀梅 《乡镇论坛》2009,(26):42-42
人们都说,有房就有家。我们要说的是那老高太太家的事——房子的事。她今年70多岁了,说起房子的事,那可真是满眼辛酸泪啊,她要和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老高太太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东北的一个小村庄。家里的人那叫多呀!爷爷,奶奶,爹,娘,兄弟姐妹六个这还不算,还有叔叔婶婶,表兄妹六个,这么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得多大房子啊!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对于什么样的房子是”好房子”,更是因人而异。正是因为无法简单地罗列出好房子标准,不断地体验、交流和切磋显得非常必要。前不久,一场关于“好房子的细节发现“讨论由东南置业杂志社举办,讨论的嘉宾代表有:开发商、代理商、建筑师、园林景观师、房屋中介、室内设计师、学、买房等,大家畅谈心目中的好房子。表达对好房子的评价观点。在经历了一次心灵与居住的对话之后。我们居住的房子与心中的宜居理想还有多大差距。[编按]  相似文献   

16.
里氏8.0级的地震让四川汶川瞬时成为一片废墟,举国震恸。在为灾区遇难者悲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同时,房子的抗震问题也被提到了桌面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外立面、整体设计的种种花样,回归到了最基础出的安全上,心有余悸的人们开始思考,我们所住的房子是否“安居”,它的抗震情况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江苏楼市》2004,(11):52-53
房地产卖的其实不是房子本身,更多的是在贩卖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梦想。  相似文献   

18.
深圳     
《住宅与房地产》2007,(6):68-68
“房子都是为百万富翁盖的,我们哪买得起房子。”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谭先生说,他现在厌恶谈到房子,一些房产广告也让他颇为不爽,“豪宅、巨筑、巅峰钜献,一看到这些字眼,我心里就不舒服,我想要的只是一套便宜舒适的居室而已。”  相似文献   

19.
在福州工作两年的小王6月初买了一套江南水都的房子,这是小王购买的第二套房子,但他却无法高兴起来。因为按照小王原来的想法,当时买二套房,只要两成首付,而且利率可以优惠7折,用小王的话来说:划算。然而,签完购房合同后一直等待房子解押的小王在7月份中旬却被告知,首付款和房贷利率都要调整,首付款要提高到四成,利率可能要提高到1.1倍。  相似文献   

20.
关方 《现代企业》2010,(3):49-50
你想买房子吗?如果一下子拿不出足够的钱,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政府出50%或者30%和你凑份子,并按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产权。5至8年之后,你只要将政府出的那笔钱还了,房子就全归自己了。据《重庆晚报》报道,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推出的“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引起了全国关注。在国务院发展研讨中心组织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值得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