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标准化》2010,(11):52-53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设施标准汇编》 (上、下册) 2010年07月(第一版)出版 推荐理由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是做好消防工作的根基,是衡量一个地区平安创建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我国的城市建筑中,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设施在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以及维修管理上,还存在欠缺和隐患。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城市道路和建筑的设计是依据健全人的功能和人体活动空间参数考虑的。许多设施是按照健全人的活动模式和使用需要设置的,这给广大残疾人出入起居和参与社会生活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公共场所由于没有方便残疾人的设施,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外出,或者不得不在外出前几小时不喝水;许多道路没有导盲设施,使盲人通过很困难,在影剧院、在商店、在图书馆、在地铁车站、在博物馆、在住宅楼、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09,(4):50-50
合肥市正三轮车最早出现在城市街头,是作为下肢残疾人代步使用的。后来,有许多非残疾人也挤进来,用正三轮车搞起了非法营运。据2008年3月的调查统计,仅在合肥市区营运的正三轮车总量已超过5000辆,其中残疾人车辆1384辆,不仅挤占了城市主要公共场所,影响交通秩序,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3,(13):298-300
本文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对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存在着高度相关性;通过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分析了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在总体上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并不完全适应,尤其是还存在着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和精神病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够协调等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残奥会在为世界人民展示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同时,不要忘记的初衷是让人们向残疾人投去更多的目光与关爱。希望眼前的种种无障碍设施不会变成一种“临时建筑”;希望残奥村里温暖可以传递,可以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希望能有一部专门为残疾人而制定的无障碍设施新标准,无论是出行、住宿,还是就医都能方便自如……  相似文献   

6.
高冰  罗颖 《活力》2012,(10):49-50
我国有13亿人口,残疾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标志着残疾人是我国人口不可忽视的基础力量,同时残疾人也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格外关心的特殊群体。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如何、社会地位怎样,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香坊区政府及香坊残联已关爱残疾人为己任,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成立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满腔热情地关心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7.
事实上,火灾极易发生在被人忽略的"死角"。上海胶州路11·15火灾事故,使公众更加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设施是否健全。公共场所作为公众工作、生活、娱乐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公共场所的消防器材是否齐全、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成为考验其防火能力的重要标准。近日,本刊对太原市的几个公共场所进行了现场探访,发现太原市大型公共场所内的消防设备比较齐全,消防通道也比较畅通,而不少老旧居民区的防火设施大多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公司》2000,(6)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残疾人达6000万之众,军消费额在2000亿元左右,并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因此,残疾人用品堪称是一个前景广阔、充满商机的产业。以上海为例,近年来就投入2亿多元用于残疾人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残疾人用品的购置,残疾人用品用具的销售量年增长率达40%,仅去年一年上海就拨款5000万元用于更新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残疾人用品的生产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能生产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功能单一、价格低廉的产品,如轮椅、拐杖、假肢等。而许多性能优越、功能多样、技术…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6,(21):119-121
文章以未就业残疾人为研究对象,对未就业的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康复服务、无障碍设施、参与社区活动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对残疾人就业有影响,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黄淑敏 《中国就业》2006,(10):15-16
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全世界有5亿多残疾人,我国有60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5%,涉及到1/5的家庭。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国家必须重视,否则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据抽样调查,我国15岁以上的残疾人当中,有劳动能力者占27.42%,有部分劳动能力者占42.99%,合计可参与劳动的残疾人数达80.41%,而残疾人的待业率为49%(正常人为3嘲。且在业残疾人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96.6%,而从事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仅占3.4%,同全国在业人口的总体相比,残疾人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体力劳动。这表明我国企业中存在严重的残疾人就业歧视现象。残疾人就业中存在很多问题,残疾人需要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我国残疾人服务标准的发展现状,以目前实际工作为基础,介绍了残疾人服务标准的特点,探讨了残疾人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残疾人各方面服务标准的制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10,(9):6-7
6月18日。人社部副部长张小建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邀请,出席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残障与发展论坛,作了《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发展》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残疾人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强调了残疾人就业的意义,提出了残疾人就业任务目标,并重点梳理了残疾人就业法律政策和保障措施,对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摘要刊载,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全国共有多少大中城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山东平邑县读者李全书来信问:目前我国以政府名义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的地级以上城市有哪些?李全书同志:截止1995年底,我国以政府名义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地级以上城市已有26个。我国吸烟者占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为残疾人出游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服务将成为旅游业人性化的标志。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并总结了目前上海残疾人旅游设施及服务存在的问题,从政策、立法、旅游服务行业的不同角度,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晓蕾 《活力》2013,(4):62-62
一、我国残疾人法律保护的现状 1.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帮助。一方面,残疾人由于生理或者心理的原因,参与社会生活受到诸多的限制;另一方面,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又相对容易受到侵害。所以,无论从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发展成果的角度,还是从维护其合法权益、防止其权益受损的角度,都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特别的保护。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权益的保护.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法律保护也越来越好,自1990年我国针对残疾人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残疾人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而绝大部分残疾人是具有劳动能力或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残疾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我国残疾人就业率低、就业岗位层次不高、就业风险大、地区之间就业差异明显等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可以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中看出来,开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残疾人的数量大、种类多,由于残疾人身体部分功能的丧失使得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巨大的困难,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国家充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公共场所重特大火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涛 《价值工程》2011,30(18):283-284
针对近年来我国公共场所重特大火灾事故频繁发生,本文结合我国这几年公共场所重特大火灾案例,概括了我国公共场所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残疾人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弱势群体,我国残疾人数量较多、特征明显、需要社会的帮助,但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效供给和公平性分配仍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里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重大问题。怎么样能够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享有的根本权利以及其面临的特殊需求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和改善,既是我国社会政策之意,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较为成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分析和借鉴,进一步提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浅析新形势下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各类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柱。随着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企业重视不够,消防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需要,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消防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