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谦 《河北企业》2012,(1):66-66
<正>广播影视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悉,2010年全国广电行业总收入首超2000亿元,它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通过融资政策的逐步调整,促使我国广播影视在新形势下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广播影视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海滨 《活力》2011,(2):105-105
就中国的国情来说,文化产业和政治、经济一体化,同时反映服务于政治与经济.甚至强化政治与经济。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就我国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主要是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和艺术业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娱乐文化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本运营是文化产业获得发展的动力源泉,现阶段我国文化资本活力不足、 体系单一,难以对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较大的促进合力.本研究以电影产业为例,立足探究我国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动态关系,系统分析影响我国文化资本运营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本运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市通过大兴文化产业研究,不仅深入了解了文化产业发展脉络和巨大经济价值.更制定了有利于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国际化文化产业园区和面向海外文化消费市场营销的一系列政策策略,并产生了巨大成效,增大其国际化城市化品牌的文化含量与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24):241-243
科普文化能够形成科学思想、文化精髓与审美艺术的合力。但科普文化是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各门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可以推动科普的形式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可以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增强科普企业的活力。科技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丰富科普内容,科普惠及人民生活,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面对河北科普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路径,推进河北科普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目前三地文化产业协同程度还比较低,协同效应还不明显,为此,应树立"一盘棋"发展理念,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顶层设计;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对接;构建统一文化市场,释放京津冀文化消费活力;促进文化要素流动,优化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配置。当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应着力布局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动漫设计业和会展业等六大领域。  相似文献   

8.
广播影视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利于文化体制的改革与深化。资本与金融是广播影视行业运作最为重要的推动力。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拓展是解决我国广播影视行业资金短缺的重要议题。文章从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现存问题入手对广播影视行业的融资渠道的拓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吉炳轩 《活力》2010,(21):4-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9,(10):140-143
文化消费是衡量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不仅能够对文化产业和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提升人的修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紧扣南昌市本土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阶段,认为南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产业多个领域都有亮点,尤其是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同时存在着规模较小、结构不平衡、人才匮乏和消费活力不足等问题。最后,从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的角度对推动南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培育引导文化消费观念和习惯、拓展文化产品供给的质和量、以创新管理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刘剑刚 《活力》2013,(9):43-43
一、中国出版业改革驶入快车道 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制定、发布为重要标志,中国出版业改革驶入快车道。“规划”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于德秀 《活力》2007,(12):71-71
党的十七大报告较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明显的特点是以相当篇幅论述文化。“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新名词频频闪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文化资源丰富不代表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问题,如何把握文化资源的特征、品质和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立法和政策引导,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机制,建立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调机制,探索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机制,才能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文化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4.
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横店农民,如今不但成了体体面面的文化人,而且又风风光光地干起了文化事业。他们这种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源于特大型乡镇企业——浙江横店集团实施的“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发展战略,源于横店集团大手笔对教育业、展馆业、影视业和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开发。教育业横店集团前身是1975年创办的横店丝厂。总裁徐文荣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技改。进入90年代以后,又提出了“非高科技项目不上”的立项原则,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更大规模的技改投入。徐总裁多次指出:“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任务。广西的发展,要以党的十八大为动力,做好增强广西文化创造活力的各项工作:一是要结合"学习践行广西精神"活动,焕发广西文化创造活力;二是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人民大众的文化科学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四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实力。  相似文献   

16.
张显明  唐建勇 《活力》2012,(8):109-1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全国各地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为我们垦区用文化软实力助推北大荒品牌的发展与腾飞开阔了眼界.注入了活力:更给我们不断向文化产业进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经济日趋一体的时代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呼唤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阐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针对浙江台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指出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驱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紧迫性和有效性,实施"文化兴市"方略。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应该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找到“双创”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合点,通过整合并购释放出更多资源,构建更完善合理的市场体系。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倒逼原有产业管理模式改革,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发展铜仁土家族文化产业,需要立足于铜仁土家族地区实际,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入挖掘铜仁土家族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壮大铜仁土家族文化产品生产主体,扩大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培养和吸引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本文立足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大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注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文化产业优秀人才高地;加强文化产业市场监管,推进相关行业规范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市场消费;深化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全方位提升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