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商业模式的困惑 中国传统的实体商业正面临巨变,百货业出现关店潮流,国内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自2012年始,中国百货业关店潮渐起.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共计关闭201家门店,创历年之最.关店数量最多的百货品牌为百盛百货和玛莎百货,各关五家;其次为伊藤洋华堂,关店数量为四家;而王府井百货、中都百货、NOVO百货、宝莱百货、尚泰百货等品牌在二、三线城市也均有关店现象.2015年开年,天津、北京等地都有百货商场宣布歇业.今年2月,媒体调研发现,上海淮海路短短几公里的“黄金地带”就出现了十多家店铺关闭或调整,就连此前第一百货关闭后转型经营的宝马展示店也悄然关闭,大量空铺难以招商.  相似文献   

2.
香港商业及百货业员工生活水平下降一项调查显示,香港的经济不太景气与市道疲弱,已经严重冲击到了当地的百货业与商业,并因此导致商业与百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下降,生活水平随之降低。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发表的有关行业员工1995年生活开支与工作方式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
继东方百货的徐汇、南东(南京路第一百货东楼)、杨浦和常州等多家连锁门店。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开业后,一向以单店经营为基本模式的上海百货业,正在开创扩大连锁的新阶段。如同国际上大百货公司均以连锁形式出现一样,目前本市的本土百货也开始尝试走连锁百货之路。东方连锁百货在上海消费品零售市场中率先亮相。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9日-10日全球百货业高层论坛(WDSF)将于上海召开,论坛由中国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百联集团和全球最大的百货业协会——世界百货业联合会(IGDS)共同组织召开。全球百货业高层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把全球主要的百货公司和他们在全球的供应商、品牌商、合作伙伴汇聚到一起。  相似文献   

5.
商业零售业在向多元化经营进程中.不断向新业态、新领域开拓。从百货零售业向新百货转轨中,我们看到先是在商厦内开拓餐饮、娱乐业,继而又向超市、大卖场、专卖店涉足。经过多年的市场搏杀,尽管开拓了多种百货业态,但提高百货业利润率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国内的零售市场经济出现了“两高一低”现象。即商业设施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社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居民购买力增长速度,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企业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唐城百货,曾经是古城西安无可争辩的商界老大,如今,昔日的风光哪里去了?家世界,进军西安两年多,就以年销售额9.8亿元坐上零售业的头把交椅,“火”从何来?“麦肯锡”的预言:在未来三至五年里,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三至五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足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  相似文献   

7.
葛晖 《中国经贸》2008,(21):40-41
中国百货商店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改革开放30年迅猛地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业态形式。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楚修齐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百货行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百货店的发展承受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1997年,全国259家大型商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一年实际增长5.2%,实现利润比上一年下降0.6%。1998年市场形势更加严峻,被业内些许人称之为“倒闭年”。这种称谓虽不科学.但却反映了当时中国百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杨育谋 《开放潮》2002,(3):65-66
“麦肯锡”曾有一个预言:在未来3到5年,中国零售市场的60%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将由国家级零售“大腕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商手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百货零售业自身特点的定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滢 《特区经济》2008,235(8):227-228
自中国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百货业将面临着外部与内部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其它业态相比,百货业处于劣势,这主要是由百货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现代百货零售业应针对自身特点,明确市场定位,以便在新世纪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零售业是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百货零售业发展印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商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轨迹,是浙江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浙江百货零售业之所以能在多元零售业态竞争中取得成功,既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区位优势等方面环境因素,也与产权制度的成功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更离不开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林伟 《开放潮》2004,(1):39-42
和2002年相比,2003年福州商业零售市场的群雄混战、攻城掠寨之势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突出表现在百货零售、超市和家电零售等领域。可以说,福州商业零售业的动荡变化,是全省商业零售业发展最具象征性的一个缩影。 福州百货零售业“困”在哪里? 2002年年初,号称福建全省第一的百货龙头企业福州东百集团易权;东  相似文献   

12.
李海泉 《天津经济》2004,(10):32-34
近几年,我国大型百货零售企业由于来自连锁超市、家电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等零售业态竞争压力加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支出分流等因素的影响,在商品经营结构、档次及发展战略上进入了转折调整期。以百货零售业为主的商业时代,在短缺经济或卖方市场背景下的超额利润时代已告结束,中国商业已经步入买方市场和微利时代。如何  相似文献   

13.
台湾百货业是一种成熟的内需型产业,在台湾经济多年增长基础上,已经具有较为稳定的发展水平和商业业绩。据官方资料显示,台湾民间消费能力占国民生产毛额的比例,1996年为60.44%,1997年为60.73,1998年为61.41%,1999年预计将增长为62.43%。显然,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台湾经济已在复苏,估计台湾百货以在21世纪仍会有较大份额上升。台湾百货业目前上市公司有14家,其中:经营百货公司的有欣欣、远东、统领及中友(在北京开有分号);经营小百货的有三商行、丽婴房;经营贸易业的有汇侨、高林、特力及德记洋行;经营事物机器的有中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零售业的组织演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百货业的衰落和连锁超市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目前明显的特点。零售企业连锁化已成为中国零售业的现实,其中连锁超市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力业态。从传统百货业到现代连锁超市的过渡,实质在于零售组织模式的变迁。,市场集中度的增加与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则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回答这场业态革命的原因,同时梳理变革的不同类型,展望变革的未来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起我国开始在部分城市和经济特区进行中外合资零售商业试点,国家正式批准24家合资企业,其中5家正式开业。随后一些跨国零售企业诸如美国的沃尔玛、荷兰的万客隆、法国的拉法耶特、家乐福纷纷进入中国。到1996年,外商及港台投资的零售贸易网点共有872个,企业就业人数分别占总数的0.066%和1.6%。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后,以其一整套独特的营销方式进行市场分割,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其绩效令国内疲软的零售商业企业刮目相看。如德国麦德龙国际管理有限公司同上海锦江集团公司合作建立的锦江麦德龙配销中心,1996年10月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12,(10):71
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商业企业,注册资金人民币1.053亿元,主营业务为烟酒粮油批发零售,食品生产、批发、零售,商铺租赁,物业管理,服装加工,外贸等。快乐集团现有上海悦来芳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快乐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桐柏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商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山商厦、上海华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白玉兰饮食有限公司、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上海武宁百货有限公司等,以及参股企业上海普陀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全面开放商业零售业后,将有更多的外国零售企业进入国内.国内的百货零售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和考验,如何应对世界商业巨头的挑战,取得竞争优势,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3,(44):12-12
“我国电商的增速很快,预计到今年,我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预计2015年我国电商零售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占到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郑昕 《特区经济》2004,(10):49-50
<正> 深圳零售市场活跃,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其2003年增长速度16.3%低于深圳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7.3%;与上海比,深圳第三产业在3大产业的比重为40.5%,远远低于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48.4%,零售商业在总体规模、商业企业的积聚、辐射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通过与上海零售商业的比较研究探求制约深圳零售商业发展的因素。 一、消费总量不足 深圳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均处于全国之首,并远远高于上海,但从消费总规模来看,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远远低于上海,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  相似文献   

20.
企媒联盟     
《宁波经济》2006,(3):60-60
博洋集团:打造"品牌商业"模式从2005年开始,博洋集团独创性地提出了"品牌商业"经营思路,开始了进军百货业的计划,利用传统百货业面临升级和变革的机会,打造博洋独有的"品牌商业"模式,确立博洋在每个城市当中的商业品牌。2006年1月18日,位于南昌市中心的"博洋时尚百货"正式闪亮登场。这家主题百货商场营业面积达1万平方米,集购物、时尚、休闲、运动、文化于一体,倡导"休闲、运动、读书、我们的生活"的经营理念。"博洋时尚百货"的亮相,是博洋集团完全进军百货业的又一大体现,为打造博洋独有的"品牌商业"模式、确立博洋商业品牌的地位锦上添花。博洋创新传统百货业,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和竞争力。(《博洋报》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