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企业年金投资的监管领域,依据监管当局对投资资产组合类别和比率的限定程度,存在定量限制监管和“审慎人”规则监管两种基本监管模式。由于受到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投资管理人内控的完善程度、监管当局经验及法律渊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监管模式选择对一国企业年金的风险和收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这两种模式的选择一直都是企业年金监管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两种监管模式的含义和比较出发,通过对OECD国家企业年金监管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模式选择及发展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险的企业年金监管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风险导向监管是严格的数量限制模式和审慎性监管模式之外,整个年金监管框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入风险导向的养老金运作监管将是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养老金监管的文献观点,探讨风险导向监管模式在企业年金领域应用的理论和意义,并着重通过采集流程风险点,构建风险监管矩阵和制定监管实施工具等来建立基于我国企业年金以风险为导向的RATE监管框架,从而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初步探索新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3.
严格准入还是审慎监管:中国养老金市场的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锦非 《上海金融》2012,(1):53-58,117
本文通过国际上两种主要的养老金监管模式——严格限量监管和审慎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严格准入的监管模式进行经济学模型分析,得出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将带来养老金市场的寡头垄断、造成服务供给不足,并形成较高的市场价格、降低市场运行效率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国际上采取这两种模式的国家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采取审慎性监管模式的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较高,同时风险水平也相对较低,而严格监管模式下养老基金投资却在承担较高风险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也较低。尽管审慎监管模式有若干优点,但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目前宜采取严格限量监管为主审慎监管为辅的混合监管模式,逐步引导中国的养老金市场监管走向审慎监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主要有审慎性监管模式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两种,如果把审慎性监管模式认为是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第一个层面,那么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可以被认为是鉴于第一层面力度不够而又叠加上去的第二个监管层面,而这两个层面需要哪个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决于各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的主要环节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曙松 《海南金融》2005,(7):4-7,34
我国企业年金运营模式复杂,年金市场涉及金融机构类型众多,风险监管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信用风险监管,保证相关利益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注重投资风险和运行的公平。监管机构应当加强主动监管,推动协同监管框架的创新尝试,加强监管主体之间以及其自身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重点监管关联交易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保险资金的投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面临的一般风险、特殊风险和渠道风险,进而从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投资渠道优化、内部控制优化和审慎投资流程优化角度探讨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控制手段,并从推进监管模式改进进程、注重保险投资人才培养、构建内部监控体系、加强资产组合配置和进行货币匹配管理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我国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启动后,为防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风险,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方法。本文提出建立我国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该体系是基于风险的金融监管理论在企业年金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建立基于风险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确定企业年金的监管架构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模式;建立统一的风险监管平台,开发统一的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系统,统一企业年金监管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指标,形成支持协同监管的技术系统平台;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奠定监管基础;切实严格执行管理机构的准入制度,形成优胜劣汰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启动后,为防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风险,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方法。本文提出建立我国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该体系是基于风险的金融监管理论在企业年金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建立基于风险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确定企业年金的监管架构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模式;建立统一的风险监管平台,开发统一的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系统,统一企业年金监管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指标,形成支持协同监管的技术系统平台;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凄定监管基础;切实严格执行管理机构的准入制度,形成优胜劣汰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金融业监管发展的历史为主线 ,分别对放任自由的金融监管、合规性监管、风险监管、审慎监管以及混业监管进行介绍 ,并比较研究了各种监管模式的背景及优缺点 ,旨在通过对不同监管模式的研究分析 ,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监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枫  薛逢源 《保险研究》2014,(10):24-37
长期以来,中国保监会一直对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有着严格的监管规定,并对每类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上限有着明确的控制。本文通过建立多期的保险资金最优配置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监管限制下最优投资组合的构成,为资金运用监管比例提供一种理论模型的借鉴参考。投资监管的放松将带来最优投资组合的改进,即在满足一定的风险约束下,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将显著提升。企业债券、基础设施债权以及房地产这三类资产的投资配置监管比例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研究是基于理想状态下所得的最终结果,在现实世界中投资监管有其存在的必要,建议谨慎地逐步放宽投资限制,并逐渐向最优比例靠拢。  相似文献   

11.
陶敏 《海南金融》2007,(4):53-55
作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建立,因为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在发展的时候需要更多地借鉴别国的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年金的两种基本监管模式:严格准入限制模式和审慎性模式,然后在比较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年金制度监管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监会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资本量的测度与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反映保险公司投资资产所具有的风险,迫切需要形成新一代监管制度。投资资产认可标准的确定是计量偿付能力的基础,本文应用风险价值模型度量了资产的某段时间风险价值,并与投资资产认可标准中风险折价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投资资产标准认可不当带来的松弛风险、过度约束风险及其他潜在风险。最后本文围绕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个核心内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欧盟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框架和欧盟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ESRB)的发展历程,及欧洲央行体系(ESCB)两大组成部分——欧洲中央银行(ECB)和成员国国家中央银行(NCBs)在ESRB履职中的辅助作用。同时,通过综述典型国家宏观审慎管理当局与其中央银行间的主流合作模式,对欧盟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框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为确保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有效履职,健全其法律保障甚有必要,这包括建立可靠的数据采集渠道和尊重央行的独立性。文章最后对我国央行如何参与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微观审慎监管模式的反思,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者,忽略金融控股集团在衍生品市场上共同风险暴露、对顺周期性效应无能为力等原因,使得单纯的微观审慎监管在降低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风险,难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后危机时代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文章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反思微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缺陷,提出必须完善我国宏、微观审慎监管,切实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启动职业年金基金委托投资的省份之一,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展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安全高效、审慎监管原则,扎实推进职业年金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和职业年金委托投资运营工作。自治区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真履行职业年金委托代理人和账户管理人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职业年金风险防控机制,加强职业年金委托投资运营监管工作,实现了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资产公司并表监管是指对资产公司在并表基础上的审慎监管,即在单一法人监管的基础上,对资产公司整个集团的资本以及风险进行全面和持续的监管,识别、计量、监控和评估其总体风险状况。为适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改革转型和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和加强对资产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并表监管,近日,中国银监会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基于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反思,新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为金融体系内在顺周期性环境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一个微观基础。研究表明,经济景气时期银行的经济行为可能成为将来的风险隐患,基于资本需求调整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在综合考虑风险冲击、资产价格和资本金需求之间均衡反馈效应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宏观审慎监管不仅关注外生性风险,而且重视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风险特征,即跨行业与时间两个视角。跨行业视角上,宏观审慎监管的任务就是发现整个系统的风险,依照单个机构风险在系统性风险中的贡献调整监管工具;时间视角上,当积累的金融失衡最终发生调整时,危机就会以资金流短缺的形式出现并随时间推移愈发严重,为抑制这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监管当局则主要通过逆周期政策实施监管。而宏观审慎监管的开展需要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以会计准则为指导,同时,进行市场约束也依赖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和宏观审慎监管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因此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相关会计准则的调整成为监管部门和会计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并表监管不仅是微观审慎监管工具,而且可以充当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覆盖的桥梁,也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并表监管是跨国银行持续性监管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有效银行监管的一项巴塞尔原则。它以母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