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亚洲金融危机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金融风险教育课,当前,尽管我国还不会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但个别的、局部的、地方性的金融风险已十分严重,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的金融风波。我国金融风险在现实中突出表现为支付风险,而支付能力不足的背后是金融资...  相似文献   

4.
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债权管理就是金融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发放的贷款予以保护的行为。金融债权管理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加强金融债权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当前加强金融债权管理面临的难点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在加强债权管理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难点之一: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宽容”政策,客观上滋长了企业逃废债行为。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政府行为而不是以市场行为对企业进行改制,把企业改制搞成“形式”…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前银行改革中,金融债权不仅是金融机构与借款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策的简单的信用关系,逃废金融债务里也不是金融活动中的一般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机制状况、法制环境及法人与公民的信用和道德水准。逃废金融债权一直是困扰金融业的一种顽症,可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发展为政治问题,所以银行采取法律措施保全金融债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及社会的稳定,是非常艰巨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由于历史等原因,一部分企业长期存在信用意识差的问题,对于银行贷款“敢借、敢用、敢不还”的思想在部分企业中存在,加上信用环境恶化,扭曲了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导致一部分企业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利用各种兼并、承包、破产、改制等机会逃废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处置程序防范风险,银行拍卖抵债资产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们在强调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时,如果忽视对金融债权的保护和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就可能欲速则不达,甚至引发经济的震荡和社会的不稳定。从目前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国有商业银行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所占比例过高,金融债权维护难,这是创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金融债权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朱岩 《中国金融》2006,(4):66-68
债权是现代经济下最活跃的财产权。从交易过程来看,以所有权为中心的各类产权构成交易的前提和结果,而交易的媒介就体现为各类债权。市场交易是否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债权的形式,因此,金融制度创新在很多方面都反映了对债权形式利用的创新。从民法的角度出发,债权的本质就是信用,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即时交易的狭隘性,通过法律来保障债的关系拘束力,来实现当事人之间对未来经济生活的计划和安排,实现资产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8.
韩斌 《海南金融》2001,(8):48-50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合同行为,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同法》的内容较之于以前实施的《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借款合同条例》均有很大的改动,因此各家银行纷纷根据《合同法》的内容及自身业务的范围及特点,制定了借款合同本,借款合同本是各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的,因此,能够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经营和程序简化,然而,各家银行在使用借款合同本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严峻形势 企业逃废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企业逃废债务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据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据×行广西区分行的调查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该行开户的国有(非国有)企业改制72户,其中逃废债64户,已纠正逃废债落实债权17户,未纠正47户.  相似文献   

20.
“清收转化不良贷款”被称为银行工作的第一难关,究竟难在何处?又该如何寻求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防范新的增量不良资产的形成?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