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现代人对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的思考,它是人们在反思自身行为的基础上而找出的可行性发展目标.大学生态文化建设要从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和对大学生态文化的反思中一步步探索.而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生就成为我们大学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大学生态文化需要大学生在自身进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推动它的建设,同时,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也能促进大学生力、智、德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力、智、德的发展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文化建设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现代生态危机的爆发惊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都提出了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诉求。生态文化建设更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内容,对生态文明的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作为我国的生态大省,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提出了“四个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本土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青海省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现状及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青海省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以期为本土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生态文化建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齐齐哈尔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加强生态文化普及、教育、宣传、培训,以及借鉴国外以及发达地区发展生态文化的成功经验,建立公众参与及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生态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备的管理体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在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更是出现了注重环境与资源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旅游形式---生态文化旅游。但是,生态文化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需要借助旅游目的地的载体,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生态文化旅游与新农村并轨发展之路成为政府关注重点。文章基于对武当山经济特区的研究,根据当地实际问题,提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规划新农村,集中优势发展,推动移民建设,统一规划与生态文化旅游相一致,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以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与新农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西藏、美丽西藏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要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生态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以藏族生态文化为依托,促进生态保护法治化建设,培育现代生态公民,建设美丽西藏。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艳 《理论观察》2008,(6):53-56
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生态文化的建设要求,且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止匕,我国未来及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应注重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时应吸收现代西方生态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建设社会主义自己的崭新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危机形势和资源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必将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企业生态文化。文章试图通过对两型社会、企业文化、生态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剖析,着重研究两型社会背景下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媒体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手段,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成为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媒体文化是生态文化与媒体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是媒体在生态时代承担起自身社会职责和角色定位的具体体现。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传播生态信息、进行生态教育和教化、引导生态化的社会消费行为、促使人们生态价值观更新等功能。就媒体自身而言,它的运营也存在生态化的问题,包括媒体管理的生态化、媒体产业的生态化和媒体技术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本身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生态文明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建设提供广阔的舞台,而文化也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其中的文化因子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不同的文化底蕴,对自然的依赖程度不同,环境对其文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也就形成了具有明显环境特征的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徐晶钰  盛筠  王新 《中国经贸》2011,(10):105-106
城市“生态文化”是协调解决人与自然问题而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包括与时代发展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建设。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生产力的发达,其生态建设、历史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杭州西湖的生态文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是以人类为中心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的文化,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形成有赖于生态文化建设的推进,缺乏生态文化的支撑,生态也就难以成为一种文明.文章以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新精神、新要求,对建设西藏特色的生态文化、推进西藏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建设途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胡今 《辽宁经济》2012,(11):43-45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农村各地区产业的发展必须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推进农村产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条件日趋恶化、乡镇企业的生态环保问题、长期的"二元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及生态意识较低等。生态文化建设在农村各个相关领域的缺失及不完善,是形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完善生态法制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广绿色经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生态园区建设、加强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及推进民间环保组织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协作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杨立新研究员主持的天津市“十一五”社科研完规划的一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为:TJKS06——026。鉴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会同课题组策划了本专栏。本期专题作为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生态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即生态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促进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性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发展以及论生态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通过这四个层面的研究和分析,从总体上阐释了生态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对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是文化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人在这一系统中是主体,人的生存状态是文化生态系统的本质性内容。文化的"人化"本质说明,文化生态的发展与人的本质的实现具有内在统一性,长株潭文化生态与人的发展之间处于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因发展节奏和速度的不同步,长株潭文化生态与人的发展之间出现了矛盾,即长株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不和谐。"两型社会"的构建着眼于人与环境的建设,通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株潭人的发展与文化生态的矛盾终将消解于"两型社会"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鹤文化逐步地渗透到经济建设诸多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研究鹤文化、打造鹤文化、弘扬鹤文化,就成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应该鹤文化研究的理念转变、强化鹤文化研究的品牌特色、加快鹤文化建设中的立法步伐、拓展我市鹤文化在省外、国外的宣传力度、重视鹤文化的民间性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鹤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今 《辽宁经济》2012,(10):54-57
目前,生态问题逐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辽宁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面临生态法制不完善、环保意识淡漠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在生态文化建设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应以新农村建设为有效载体,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发展生态法制文化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素养及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等多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是革命老区的重要的优势。加快推进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是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传媒、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生态宗教文化等要素,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生态文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掌握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提升我国村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的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农村和美丽中国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村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生态意识比较淡薄、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法制不健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等严重阻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问题。要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需要从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社会环境以及提高村民素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