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还不高、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满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向老龄产业提出了潜在需求,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人口优势。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我国人口自身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多元化养老方式,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开始逐年下降,我国高等教育产业面临严峻考验。文章回顾了国内学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认知误区,继而提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对高等教育产业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高等教育生源、高等教育经费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影响,揭示高等教育产业面临的招生困境、经营危机以及资源配置难题,高等教育产业正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冲击。文章最后给出一个简短的结论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新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在新旧世纪相交的时刻,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并且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老年人口迅速扩张的时期。相对于我国尚不发达的经济实力和尚待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人口老龄化问题无疑是来得太早太快了一些。如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为老龄人口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老龄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将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部门应如何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实际,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加快老年产业的发展。老龄产业的产生有其多种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老年人口需求大、而满足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产品少的矛盾,本文提出了符合区域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政府的挟持政策、政府的助资补贴对吸引民间投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将会吸引大批致力于老龄产业的企业投资这一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老龄产业的思考——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将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部门应如何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实际.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加快老年产业的发展.老龄产业的产生有其多种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老年人口需求大、而满足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产品少的矛盾,本文提出了符合区域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政府的扶持政策、政府的助资补贴对吸引民间投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将会吸引大批致力于老龄产业的企业投资这一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进程入手,重点分析人口老龄化新阶段的主要特征;针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创新性提出两次陷阱跨越、人口红利持续、代际传递转变、家庭价值重构等理论;首次提出人口老龄化引起社会关注的抚养负担和发展动力两大焦点,并对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社会进行系统阐释;在客观分析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挑战和体制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走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健康、保障、和谐老龄化的新路,重点实施人力资本综合开发、国民养老保障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发展促进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区域间人口流动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首先,构建包含年轻人跨区流动、老年人隔代照护、"统账结合"养老保障制度等中国特征事实的三期OLG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人口净流入比例的影响,人口流入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冲击。进一步地,采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县级数据,构建人口流动影响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随着人口净流入率的提高而不断弱化,特别是当人口净流入比例高于41.25%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反而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据此,本文认为,应通过激励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实施产业转移和跨区投资、设计精准的养老金调剂制度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减轻人口流出地区的养老负担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西是一个人口大省,现阶段全省的老龄化在不断上升.面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对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险基金、储蓄和产业结构等的影响,全省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对储蓄的转化利用,发展老龄产业,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不同层面的数据,可以观察到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范围较为突出,已经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养老产业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SPSS软件利用皮尔森系数从不同维度对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移率对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影响。最后提出鼓励生育政策、留住吸引人才政策等对策建议,从而延缓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在人口老龄化的框架下考察了地方公共政策的结构效应。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地方公共支出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功能产生一定的负效应,这种效应已经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突显出来;政府教育支出与医疗卫生投入的不足限制了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使人口老龄化的负效应更为显著;现有的中国公共收入政策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三次产业的发展,税负水平与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抑制了中国三次产业的结构转变与内在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ur-force age structure and industry composition in a multi-region and multi-sector framework. Relying on a panel dataset of Chinese provinces,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reveals two-way influences between ag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 Population aging induces a (an) reduced (increased) secondary-sector (tertiary-sector) employment shar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n changes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local labour force via the migrations of young workers as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expand. With an improved Leslie model, we predict a province-level population aging and industry structure trend. Accordingly, municipalities, developed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face greater pressure from population aging and a rapid structur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f the ‘two-child policy’ via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relaxed birth restrictions could slow population aging in some but not all these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3.
人口迁移对90年代珠江三角洲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玲 《经济地理》2002,22(5):544-549
90年代大量人口向珠江三角洲的迁移集聚,不仅使总人口快速增长、人间分布发生变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而且降低了人口性别比、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受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的提高。虽然人口增速全国最高,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却低于东、中部部分省市,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迁移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引导、加快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加强对企业经营和劳动用工的调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现收现付为例介绍“政府总财政平衡”、“养老金负债净额”、“代际核算”、“隐性税收”四种模型的基本内涵,以及测量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或财政体系收支平衡的影响,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必然出现代际不公平,人口老龄化对代际负担的影响测量复杂,代际公平应成为研究人口老龄化影响、评价养老保险长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放  谭燕 《经济学(季刊)》2007,(2):58-62,5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劳动力发展与规划问题。中国目前虽然从总体来看还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劳动力规模缩小和一些劳动技能出现短缺却是必然的趋势。为了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启动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力发展与规划的研究,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较高程度下劳动力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供求格局和变化趋势,寻求未来合理有效利用劳动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宏 《技术经济》2007,26(5):113-116
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由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护理等五大保险构成,其主要特征是立法健全、自治管理、统放结合和三方合作。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渐面临着开支膨胀、老龄化问题严重等危机,德国政府积极探索改革之道,希望通过开源节流、增加制度中个人的责任等措施来缓解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欧盟的老龄化模式不同,在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过程及社会经济后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欧盟国家在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在比较分析中国与欧盟人口老龄化过程、原因、后果的基础上,研究欧盟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应不断深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规避人口老龄化经济风险;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完善现代养老保障体系;适时调整人口发展相关政策,优化未来人口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urgent problems in China. This paper reveals new trends in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possible impact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e find that China will encounter the largest wav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next 30 years, characterized by more individuals among the oldest-olds, more empty-nest elderly, and greater elderly dependency. These trends will impose challenges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in the long term. Consequently,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but also to implement more innovative strategies to deepe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cluding among the older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一直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人口老龄化不仅表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增加,而且还表现在残疾老年女性人口数量的众多。江苏60岁以上残疾老年人口为287.6万,其中残疾老年女性157.9万,占残疾老年人口总数的54.9%,残疾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女性预期寿命普遍较男性长,江苏省残疾老年女性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残疾老年女性在婚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社会支持薄弱,面临一系列生存和发展问题,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