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彼得原理     
《金山企业管理》2009,(4):40-40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近日,日本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令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制止他,这样他才知道生馄饨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孩子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日本妈妈却说:“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我们是能源贫乏国,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进而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3.
靠什么容忍贫富差距?——欧美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说贫富差距,欧洲比美国小,社会福利也是欧洲比美国好。但美国人觉得他们的社会流动性大,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上爬”,即使贫富差距拉大,也不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加之他们能够参加“游戏规则”的制定,因而可以长期保持对自己对社会的信心。而欧洲社会过于凝固、严格的法律使企业解雇员工变得既困难又昂贵。但也正因为如此,欧洲的老板不敢轻易雇人,生怕日后甩不掉。结果,美国人失业后常常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找到工作,在欧洲,失业要再获得就业机会常常要等几年。美国人通过市场而非政府管制来降低失业率,维持着比仁慈的欧洲更为良好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4.
有句老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水往高处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随着抽水机的发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千里眼”、“顺风耳”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在当时人们认为—个人根本不可能具备那样的“本事”,所以他们只能出现在虚构的神话里.但随着卫星、雷达、网络的发展.借助这些工具,现代人几乎都成了“千里眼”、“顺风耳”。  相似文献   

5.
“500强”是堵墙.不管是熊孩子还是老猎头,都在憋着劲,努力地往上撞。不过,前者可能是为了“到此一游”.而后者除了要立此存照.更多的是想靠着墙爬梯子,就像恒大集团。在“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揭晓的同时,许家印就号召恒大:明年要跻身世界500强!这是继2014年年初万达王健林发出“要在短期内进军世界500强”宣言后.又一位上榜企业家冲着500强吹响“集结号”。  相似文献   

6.
林彬 《河北企业》2006,(2):38-40
“官僚制”本没有错,错在组织机制障碍。当CXO成为企业的时髦名词时.你的企业也许已经出现了官僚主义,这时你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像联想那样改造称谓,更重要的是破除组织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7.
营销运作就好比爬山。爬l万米的山,一口气不可能爬到顶,有的人爬三千米休息一下,有的人爬二千米休息一下,有时快一段,有时慢一段,这就是节奏。营销运作的节奏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营销运作的成败。营销人常说的“三平台理论”就是节奏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平青  刘冉 《经济界》2012,(3):24-29
转轨时期的企业组织中,无论是位居要职还是基层员工,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情绪的波及者,亦会受到职场复杂关系的困扰。本文基于中国职场的基本特点,从自我管理、向上管理、平行管理等方面,探讨组织内的情绪及关系管理,并特别分析如何与女上司相处,以及如何做智慧“女强人”。  相似文献   

9.
赵赟 《人力资源》2006,(4S):18-18
“测量是为了比较。”——当施测者的比较与求职者的竞争联系在一起时。人才测评就会遇到一个“测谎”的现实问题。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几个人同时竞争一个职位,在参加测评时,有的人会有意识地往这个职位所需要的能力特征上靠,从而使测评结果分值升高。当然。还有的人会尽量往低分值特征上靠,这样做无非是想逃避不喜欢的工作。无论是往高靠。还是往低压。实际上都破坏了测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消费形态的多样化、优质化以及个性化的趋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延揽各种“前卫”型人才。他们应该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个性,这样才能设计开发出形形色色、适合不同阶层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这些“前卫”型人才所共同具备的特质,就是计划、应变能力强,富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这样的人会比诺诺的人更有益于企业。然而,管理者必须确实清楚企业未来的远景,有了远景之后,才能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经常有很多管理者不知企业应往何处去,因此对于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往往是心中无数。现今管理者面临的不仅是一个错宗复杂的经营环…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经营管理,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我们不可不知的法则。这些法则简单明了,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有些类似于黑色幽默,更让人哭笑不得。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五项修炼》及所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引人中国以来,凭借其低门槛、高境界的特点.再加上其内涵的东方哲学观,而迅速风靡整个中国企业界与学术界。如果说,90年代初诞生的另一企业管理思想“企业再造”理论。只是触动了已然成熟的大型企业,那么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则几乎成了中同所有类型企业共同的梦想!然而,“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又是尴尬的。太多的人在赞叹学习型组织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巨大价值,但却几乎没有人能够用业绩来证明这种理论上的价值;太多的企业在执着地谈论学习型组织.却鲜有企业能够真正执着地将其表现为行动,更不用说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很多所谓的“学习型组织”都是走形式!是拿企业的行为往“学习型组织”去靠.只为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三难殃及蚕农隆厚君7月21日,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某镇蚕茧收购站外,聚集着成千上万的蚕农,翻铁门的、爬围墙的、打架斗殴的,一片混乱。收购站内,黑压压的蚕农和白花花的蚕茧堆满了整个院坝,数千蚕农拼命地往收茧窗口拥挤,人踩人、人托人,有喊救命的...  相似文献   

14.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5.
人们时常会这样自问:“为何他成功了,而我却还是庸庸碌碌?为何他能登上珠穆朗玛峰,而我却连家门口附近的小山都爬不上去?”你可能把这些差异归结到遗传因素上,这样想并没有错,但是你也知道有些人只是比其他人更有兴趣攀登珠穆朗玛峰.心理学研究者研究了动机的一个核心原因,导致人们寻求不同水平的个人成就的动机因素.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漳州市工商局地处闽南金三角,下辖14个县(市、区)工商局,共有65个工商所。近年来,漳州市工商局把基层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流、钱往基层去”的工作思路,着力“四个注重”.致力加强基层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建设上新水平.带动全局工作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冻春 《英才》2004,(4):14-14
往google搜索里打入“雇凶杀人”关键词进行搜索,所得到的搜索结果是9960项,其中第一项便是“亿万富翁雇凶杀人被捕曾为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  相似文献   

18.
何青 《新前程》2007,(9):44-46
惟我独尊的个性能让你向上提升,进入天堂,也能够使你往下沉沦,堕入地狱。  相似文献   

19.
林景新 《新前程》2006,(7):43-45
“向上管理”的失败:从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说起 “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的沸沸扬扬使“向上管理”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关注——向上管理不是领导上司,而是通过向上沟通、向上协调、去影响及引导上司的看法与自己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喜欢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其实这是错的。你是神仙吗?为什么人家没有你能有呢?你今天有,人家明天就会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