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年夜饭的雅间已经全部订满,年三十中午的包间也订出了一半,现在只有散座有位置,”峨嵋酒家的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年夜饭预订情况比往年提前一个月,预订高峰将在12月显现。  相似文献   

2.
年夜饭是全家团圆的一顿辞岁家宴,2008年年夜饭吃什么?趁着周末休息,该好好研究一下年夜饭的“吃”情了。究竟怎样才能既吃出特色,吃出品质,又能少花钱呢?别急,看了我们的年夜饭大搜索是不是能有点收获呢?  相似文献   

3.
餐厅订年夜饭一桌难求,在家自备费时费力,通过网络销售、快递运输的“网购”年夜饭悄然出现。网购年夜饭品种多样,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市民对此跃跃欲试。不过专业人士表示,网购食品制作、运输过程难以监督,不仅卫生难以得到保证,一旦产生纠纷也难以维权,建议市民“网购”年夜饭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临近岁末,预订年夜饭也需“眼疾手快”。记者从杭城各家热门餐馆了解到,虽然年夜饭报价连连上涨,却根本吓不退外出就餐的杭城市民。多数餐厅的年夜饭早就预订一空。  相似文献   

5.
无理抱怨     
《农家致富顾问》2011,(1):32-32
两个人一起吃饭,盘里只有两条鱼,一条大鱼一条小鱼。一位抢先把大鱼吃了,另一位勃然大怒。“怎么这样?”他抱怨说。“怎么啦?”另一位问。“你吃掉了那条大的,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这样做。”“那你会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6.
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寒门再难出贵子”?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罪于当下的一些高考政策。一位负责在地方招生的北京某名牌大学教师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1.一位推销员疲惫不堪地敲开街角的饮食店,要了杯酒,刚尝了一口,顿时愣住:“怎么。这不是一杯白开水吗?”“哟,”店主也吃了一惊,“糟糕,我忘记掺酒了。”  相似文献   

8.
冷热年夜饭     
12月到来,节日的脚步也邻近了。大家又都纷纷行动起来,为圣诞大餐和新年大餐忙碌着。全聚德年夜饭已预订过半,又一顺年夜饭包间已经订出九成,厚德福春节期间的包桌已经预订到了大年初五……老字号年夜饭餐位紧俏,不少市民提前两三个月便下了订单。北京市工商部门10月推出的旨在维护订餐者权益,最适用于婚宴、年夜饭的《北京市订餐服务合同》,却少有顾客和餐馆采用。  相似文献   

9.
贺年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饺子是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
年夜饭陷阱     
每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协会总会接到为数不少的年夜饭投诉事件。日前,消费者协会结合往年案例,发出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去饭店酒楼预订年夜饭一定得小心年夜饭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之际,仍听说有位农民与一信用社信贷员三次约定时间办理借款手续均未见其面。我认为,该信贷员的做法实在不妥。首先,这大大损害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信贷员身为信用社职工,竟如此不讲“信用”,实在令人感到费解!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要求每一位职工都要“爱岗敬业”,难道他就是这样“爱岗”?又是这样“敬业”的吗?!如今,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试想,如果是在金融机构林立的地方,我看农户早就望“社”却步了。其次,失…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2011,(11):34-34
从称老百姓算个“屁”,到“跟政府作对就是恶“:从“我不贪污,当官干啥”,到“以可口击石论”等等,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雷人语录越来越显得赤裸裸。近日,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一位局长的话又一次挑战了人们的神经,“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要公平?臭不要脸!”。  相似文献   

13.
“回头率”主要用于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子,为官的哪有“回头率”可言?不然。近日,笔者却听到一位退休老干部说:“如今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官不大架子大,也不为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见到了都不愿瞅一眼,‘回头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假名牌何其多4月7日,河南省中牟县芦医庙乡集贸市场。正逢集市,上百家摊位前熙熙攘攘。记者看到五六家化妆、洗涤摊位上,摆满了“飘柔”。“海飞丝”、“诗韵”洗发水,几位年轻的农村妇女正在选购。一问价格,这些在正规商场要卖到三四十元钱的名牌在这里只卖十几元。再一细看,只见这些“名牌”产品包装又脏又旧,说明标签泛白,字迹模糊,很显然是用废旧的瓶子重新灌装冒充名牌。“这些洗发水这么便宜,是真的吗?”记者问一位女商贩。她头也不抬,反问道;“真的能这么便宜吗?”“没人查吗?”记者又问。“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  相似文献   

15.
会计“十戒”好得很最近我读了《农村财务会计》1997年第6期55页刊登“会计十戒”,我要为此文高呼“好得很!”为什么?我是一位已从农经战线上离休6年的老同志,对土改、合作化、改革开放等前后杜会变化体会最深,农村会计任务最重、工作最艰苦。别看一位小会计...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农业谁来干?未来的农业怎么干?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三道沟村、叶家湖村、金沟河村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面对面的与多位“70后”、“80后”的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在深入调研和认真商谈后,得出的结论是:未来的农业一定有人干,未来的农业依靠农村实用人才干,  相似文献   

17.
动物生蛋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却没听说过植物也能生“蛋”?听起来真像是天方夜谭。但陕西长安县一位农民却让香椿芽生成了“香椿蛋”.狠狠地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去了一趟河北定州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从培训班的课堂上我听到了这么几句新鲜话。当学员们辩论“要不要办合作社”这个问题时,一位学员说:“五十年代,我们办过合作社,最后迅速过渡到了人民公社,到现在,不是又走回去了吗?”另一位学员辩解道:“那时是行政命令,一阵风,现在,我们是自觉、自愿、自主。真正的合作社都是自下而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为何倒奶     
前不久,黑龙江肇东市一位奶农一怒之下把9吨鲜奶倒进了壕沟。这一事件如石击水,掀起层层舆论涟漪。以前,教科书在描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垂死性之时,常常要举“牛奶倒入大海”的事例,今天却怎么屡屡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其中有何区别?“倒奶卖牛”事件在奶农利益受损的表象之下折射出什么样的深层次问题?是真的源于牛奶生产过剩?还是奶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垄断危机、经营模式危机、政府管理危机等在做怪?又如何通过多方面的建设和完善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假日里,笔者同几位农民兄弟闲聊起“今年种什么、养什么”的话题,憨厚的农民各抒己见。其中有位农民兄弟说了一句:“什么值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我接着问他:“什么值钱?什么赚钱?”他却始终笑而不语……为何笑而不语?笔者深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也难以回答得好。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副产品已完全被推向市场,如今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主要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其目的当然是让农民兄弟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但是调什么?怎么调?仍然是农民的一大困惑。就拿这位农民兄弟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