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笔者在岐山县集得一枚河南省造的"百文"铜元.该币正面边缘有珠圈,上书"中华民国二十年",其中央为国民党的党徽图案,下书"河南省造",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型的五角星.背面同样有珠圈,在上端有一大型的五角星,中央竖写"百文"二字,在左右及下端均为嘉禾图案.经实侧直径为4厘米,厚0.2厘米,重21克.币材为红铜质(见图).  相似文献   

2.
民国元年至三年,四川军政府先后铸造了大量的"汉"字"十八圈"当百、当五十、当二十、当十、当五等机制铜元,填补了军政开支,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后不久,民国七年"军政府制造"的当制钱五十文"汉"字"十八圈""湖北铜币"和民国十至十四年天水镇守使孔繁绵主政期间仿"军政府造""汉"字"十八圈"四川铜币"当制钱壹百文"翻沙铸造币相继出现.后人称天水镇守使铸造"汉"字"十八圈""当制钱壹百文"四川铜币为"孔铸币"或"沙版".  相似文献   

3.
2000年夏,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一农民,在修猪圈时挖出一个陶罐,内藏清代至民国铜元千枚,其中有"川陕省苏维埃造"铜币一枚. 此币正面上沿反书"川陕省苏维埃造",中部阿拉伯数字500,下沿有二个实心五角星及汉字"五百文",币背面,"全世界无产阶段联合起来",币中部空心五角星、镰刀、斧头、麦穗饰纹,下面是二个实心五星,"一九三四年".  相似文献   

4.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3,(10):60-61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マ"头,双点通,"宝"字为"缶"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5.
在大量存世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类"熙"字左侧少一竖的康熙钱,人们俗称罗汉.这类钱一般铜质较好,色泽金黄,常见品均为户部宝泉局所出.余十五年前在四川成都得一品罗汉钱,钱面文字和常见品相类,而背面穿左右却有满汉文"台"字.  相似文献   

6.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5,(11):79-8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直径25.50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1.2毫米、重4.7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样(如图).  相似文献   

7.
郑盈 《西部金融》2002,(5):61-62
我珍藏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十文铜币(图一),正面图案为中央十文纪值文字及稼禾图.禾叶稍细长,外环珠圈,上绕英文"中华民国",下绕纪值文字;背中为双旗图,上缘楷书"中华民国",下书"开国纪念币",左右各有一小花星.与普品文、络相同(见图二).  相似文献   

8.
罗凌 《西部金融》2004,(7):59-6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笔者在商洛地区先后见到三枚有"工人"戳记的袁像银币.2004年春,在征得银币持有人的同意后,我为这三枚银币拍了照(见照片).这三枚银币的"工人"戳记特征分别为:民国三年造袁像嘴前有一倒立"人"字,字高1.9mm;民国九年造袁像鼻尖有一"人",字高1.8mm,脖子后有一"工"字,字高1.9mm;民国十年造袁像嘴前有一倒立"工"字,字高1.3mm,耳朵上方有一倒立"人"字,字高1.7mm,后颈有一复戳的"人"字,字高2.1mm,鼻下角有一不能辨认之戳.这三枚银币的实测数据见表.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在韩城市选得一枚日本钱,面文"宽永通宝",背穿右有一"文"字,首画点作"√"状,颇异,为一异品钱.径17.7,穿5.3,厚0.07毫米;重1.05克(图).质为黄铜,略带绿黑色锈.  相似文献   

10.
有记载:新代王莽:"自认黄帝后裔","称黄虞之后","事事袭周礼","依讬周官","每事仿古","好法古","依古","深信纤纬,忌讳最多"诸语.历来泉界尚有"王莽是第一造钱能手",誉称"钱绝".且"好更币制","特好异",又有:"莽之更张汉制,皆貌为依古,实则好异"等说.新代不足二十年,多次改革币制.空前绝后的"宝货制",五物六名,廿八品.(图一)有人说"倒退",也有说"超前",即得即失,褒贬不一.(注2)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悮造".  相似文献   

12.
咸丰八年(1958年),清政府印发了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当时宝钞与官票合称"钞票","钞票"一词由此而生。清咸丰三年印制的大清宝钞,分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两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数种。宝钞上方额书"大清宝钞"四字;中间竖书"准足制钱伍拾千文",并于伍拾千文处钤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大清宝钞之印"红色方印;下部注明"此  相似文献   

13.
宋捷 《西部金融》2010,(5):86-87
元代四体文钱民国初年已被发现,文字在当时释读不一.近年根据新发现的文字资料,定其汉字读音为"至治通宝".分别为穿上八思巴文"至",穿下吐蕃文"治",穿右察合台文"通",穿左西夏文"宝",四字对读.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假日,清理多年积累,意外地发现一枚"开国通宝"小平钱.径25,穿径5.5,厚1.3mm,重3.9克;"开国通宝"四字为篆书;正面呈阔缘细郭,背面为阔缘广郭;通体表现为红斑绿锈.开国通宝,旧谱无载,近两年全国发现数枚.  相似文献   

16.
温苏 《西部金融》2001,(10):62-63
最近,在重庆市一古玩店处,见一张大明通行宝钞"壹贯"纸币,币幅高340毫米,宽220毫米(见照片).纸币较厚,重6.5克弱,呈深灰色,造纸工艺较为粗糙,桑树皮纤维依稀可辩.单印币,正面图案黑色墨印.底面下方加盖一黑印,印宽104毫米,高158毫米,图案与正面大致接近,但比例缩小,应不是与正面叠印,其中"壹贯"二字比正面小,清淅可见.  相似文献   

17.
唐会昌开元以钱背众多的州郡名,而为研究与收藏者所关注.而它的面文与背字在版别、字位与字形上则变化更多,但长期以来却少有注意.面文上如图13为"短一元",图9为"小字元右挑";背字上图1为大"昌",图2为小"昌";图4为大"越",图5为小"越";背字变异如图8为右"广",图7为异书"广".  相似文献   

18.
"长春县银行"是"中国农民银行东北分行"降为支行后,于1947年10月26日在长春设立的唯一一家分支机构。长春市解放后,"长春县银行"被东北银行长春分行接收。东北银行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节俭起见,利用原长春县银行支票背面空白处印制了"东北银行收据",因此便有了正面是"中华民国"的支票,背面是"一九五*年"收据的特殊凭证单据。这张特殊支票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的一个空白点,成为长春市金融史不可缺少的实物佐证和珍贵的金融文物。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七期<钱币研究>程宣本先生<少见五铢钱"宽头"五>一文,从所拓之图看,该钱铢字金旁三角形宽大,朱部上下部都圆折,一望而知是东汉五铢.  相似文献   

20.
"和"字书法系列首枚普通纪念币即篆书"和"字币,是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11月19日以第19号公告发行的3枚普通纪念币中的一枚(图1).该币面额壹圆,直径25毫米,黄铜合金材质,发行量1000万枚.其正面主景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大写"壹圆"面额,内缘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内缘下方刊"2009"发行纪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