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任何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负有三重责任:付费、生产和监管.一般而言,政府干预的首选方式是监管,只在作为某些物品或服务的最后出资人的角色上,政府才应为这些物品或服务付费;类似地,仅在层级性组织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政府才应当亲自组织这些物品或服务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农户的声誉不仅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用,它还具备信息效应与资本效应,对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博弈的均衡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在独立博弈下,声誉的直接效用能使农户采取合作行动;在关联博弈和重复博弈中,声誉的信息及资本效应对农户的偷懒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将导致博弈进入合作均衡。因此基于声誉损益的考虑,由农户自愿供给农村社区内的公共物品会是一个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艾小宁  刘爱琴 《经济师》2010,(9):279-279
公共物品是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公共物品根据其是否同时具备一定的标准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物品其提供方式有政府提供、市场提供与混合提供,文章结合一定实例对公共物品及其相关理解点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与政府职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物品是独立于私人物品和商品之外的,其生产和消费不能以市场方式解决的一种特殊物品或环境,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条件.加深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研究不仅对现代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而且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市场的局限性、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和防止政府职能异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刚 《经济师》2003,(9):21-21,23
公共物品由于其消费的特殊性 ,其供给方式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还比较单一 ,效率低下。文章结合中国实际状况提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公共物品供给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中国的学术界对于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理解,还存在莫衷一是的现象,并倾向于把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国际公共物品理论混为一谈。这不仅制约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运用的效果,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和国际公共物品理论的辨析,提出了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观点,进而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对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拓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与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都是基于对市场与政府的估价直接导出政府的职能范围,从理想的市场或政府出发来确定市场与政府的有效边界,是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一个共同的局限,政府是源于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由于公共性是一个连续区间及公共物品的扩张性,政府活动的合法范围是难以明晰的且会不断扩张,我国应通过政府改革,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和机制,合理扩张政府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准公共物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已多样化,但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以满足公共需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作为依据,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相似文献   

9.
公共物品与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乐明 《财经研究》2001,27(8):11-16
本文分析了经济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共通的逻辑缺陷和公共物品的性质,认为政府是源于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由于公共性是一个连续区间及公共品的扩张性,政府活动的合法范围是难以明晰的且会不断扩张,我国应通过政府改革,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和机制,合理扩张政府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与公共物品提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最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各种治理方式进行实证评价已经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有成千上万个村子进行了村民选举,这无疑为研究民主对农村基层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提供了良机。基于最近一次农村调查,本文就两种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村民选举有助于增加村的收入,且主要靠企业上缴的税收。但是,私有化增加了向企业征税的难度。单靠选举不一定能增加村财务支出中公共投资的比例。只有真正实现决策权分担以后,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财政学教学与科研逐渐摆脱了原苏联财政学体系的影响,全面转向以英美财政学传统为主要特色的当代西方主流财政学。这既加速了中国财政学“国际化”的进程,同时,这种以“英美化”为标志的“国际化”进程,也对当代中国财政学研究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在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两大源流--英美财政学传统与欧洲大陆财政学传统--的理论特色和历史演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财政学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公共财政的相关因素。利用一个包含4个层次、72个具体指标的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对我国2000—2004年社会和谐状况进行的趋势分析和国际比较表明:(1)我国现阶段社会和谐程度总体形势是令人乐观的;(2)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表现较差,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然任重道远;(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国际差距依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conomics of charitable fund‐raising. We begin by developing theory that examines the optimal lottery design while explicitly relaxing both risk‐neutrality and preference homogeneity assumptions. We test our theory using a battery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and find that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largely confirmed.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single‐ and multiple‐prize lotteries dominate the voluntary contribution mechanism both in total dollars raised and the number of contributors attracted.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fund‐raising mechanism depends critically on the risk postures of potential contributors and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是这一问题产生的财政体制根源。所以, 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我国当前来说,公共财政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和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和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公共财政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科学地对待通货膨胀,不要“谈通色变”,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物价上涨。对当前的中国来说,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因此,应选择“适度快速协调增长+温和的物价上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宏观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基础,认为公地悲剧问题是个体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公共品供给需采取与个体真实公共品偏好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并由政府承担供给角色。实验经济学研究则提供个体异质社会偏好的稳健性证据,并在合适的惩罚、沟通交流和声誉等机制下提供诸多可以实现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证据,表明群体或自愿组织也可作为公共品供给主体。这些公共品实验研究为现实公共治理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的偏好基础和公共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Centralized sanctioning institutions cultivate cooperation by eradicating the gains from free‐riding. Studies show that electing a community member to operate a centralized sanctioning institution further increases support for the public good. These studies have overlooked an all‐too‐common attribute of non‐laboratory elections: political ine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replicate those studies and, then, introduce novel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hat examine how political inequality influences the cooperation‐enhancing effect of a democratic election to centralized sanctioning institutions. In our novel treatment conditions, participants receive either a random allotment of votes that they can use to elect a centralized sanctioning authority or an allocation of votes proportional to their earnings in a previously‐executed public goods game. We find that political inequalities created via the random allocation of votes do not hinder cooperation, whereas political inequalities created via past game play undermine elected authorities and diminish contributions to the public good from individuals advantaged by politic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背景,论证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对于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在全面而系统地梳理有关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建设为主要着眼点,以公共性为基本线索,构建了一个称之为"一条主线、三项职能、四个层面、十大指标"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o comprehend the impact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ovides a measur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as derived from duality theory. This productivity growth is decomposed into the components of technical change, returns to scale and the effect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the variable of our interest. In an application, we opt for Greek manufacturing so 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decline in its growth rate is partly explained by public infrastructure. Despite some variation i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shadow shares across industri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asserts a cost saving effect in most industries, though it also appears that traditional labour‐intensive industries with lower level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do not benefit from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The estimation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while public infrastructure enhanced productivity growth over the sample period for most industries, low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 the 1970s and the 1980s undermined productivity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