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哈尔滨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区,哈尔滨曾有两所犹太会堂,按照时间区分,分别名为老犹太教堂和新犹太教堂。老会堂位于现在的通江街上,当初被称为犹太总会堂。  相似文献   

2.
《改革与开放》2008,(8):F0002-F0002
犹太人的成功,引起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赞赏与关注,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犹太成功的秘密》就是一本由犹太人专为中国读者精心撰写的有关犹太民族智慧与成功秘密的书籍,作者为美国犹太社团领袖和美国犹太联合会主席杰克·罗森。  相似文献   

3.
潘光 《沪港经济》2007,(5):14-15
虽然中国自古就允许田地房屋的买卖,但经营城市土地、建造房屋,将其作为商品出售或租赁的近代房地产业,还是在上海开埠后才逐渐形成的,而犹太富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潘光   《沪港经济》2007,(5):14-15
虽然中国自古就允许田地房屋的买卖,但经营城市土地、建造房屋,将其作为商品出售或租赁的近代房地产业,还是在上海开埠后才逐渐形成的,而犹太富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美国学者所写的书评,对于《揭开哈尔滨犹太历史之迷:哈尔滨犹太社区概述》一书的评价较为客观,并得到作者本人的认可。张铁江先生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哈尔滨犹太人资料后,敏锐地认识到哈尔滨犹太人及其遗迹遗址的重要意义,便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大量收集整理相关哈尔滨犹太人遗迹遗址资料,张铁江率先提出哈尔滨犹太学,他不仅因其勤勉书写此专著为自己赢得了声誉,而且以其一人之力把世界犹太人的目光聚向了哈尔滨。  相似文献   

6.
莫尔杰哈伊·奥尔默特是著名的犹太社会活动家、哈尔滨贝塔运动先驱。1927年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在就读期间积极参加了哈尔滨贝塔青年组织的活动,为了筹集回国路费,赴双城堡中学执教一年。1933年回归以色列,为以色列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创建了阿米卡姆莫沙夫。奥尔默特作为原居哈尔滨犹太人,是中犹友谊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相似文献   

7.
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犹太人特有的文化和身份。文章从解析犹太文化入手,分析其历史、宗教和思维方式与犹太作家笔下人物身份认同的关联,揭示人物身份认同的三个阶段:身份坚守、身份迷失和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作为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宗教精神领袖,吉谢廖夫拉比领导哈尔滨犹太社团近四十年,对犹太社团的运作乃至社区生活方式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吉谢廖夫拉比的活动,从一侧面勾勒出哈尔滨多元文化中犹太文化、宗教、社区生活的诸多特质。  相似文献   

9.
莫尔杰哈伊·奥尔默特是著名的犹太社会活动家、哈尔滨"贝塔"运动先驱。1927年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在就读期间积极参加了哈尔滨"贝塔"青年组织的活动,为了筹集回国路费,赴双城堡中学执教一年。1933年回归以色列,为以色列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创建了阿米卡姆莫沙夫。奥尔默特作为原居哈尔滨犹太人,是中犹友谊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的小说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底蕴,描述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犹太民族的生存问题,贝娄的小说从独特的视角给读者渗透着传统的犹太文化,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给读者心灵的震撼,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发人深省,研究犹太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体现对解决世界各国文化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父与子”的家长观、流浪意识和双重身份三个方面剖析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文化.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是美国当代享有盛誉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小说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一面,但是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乐观主义,他痴迷于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描述,是一位激进的犹太人文主义者。以多克托罗在1989年出版的《比利·巴思格特》为例,阐述其犹太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06,(3):56-57
犹太商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从罗斯柴尔德到索罗斯,从洛克菲勒到彼德森,众多犹太商业巨子的功名事业令世人翘首瞩目。为什么耀目全球的光环总是频频落到这个人口仅占世界四百分之一左右,并且曾经一度漂泊流浪,无寸土可居的小小民族的身上?结果乃思想与行动的产物,且看犹太人赖以叱咤商海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因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日俄战争的爆发,大批俄国犹太技术工人和难民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的哈尔滨迁移,随着人数日益增多,哈尔滨犹太人逐步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并组建多个锡安主义政治团体。本文主要阐述哈尔滨犹太社区三大锡安主义社团及其所开展的活动,并对社团特点及其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沪港经济》2003,(1):58-59
长袖善舞的“犹太老手” 最近,来自美国的朋友告诉我:2002年10月4日,洛杉矶加州大学北岭图书馆,举行一次盛大宴会,赴宴者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犹太老人,他们分居在世界各地,都曾经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生活和工作过。他们在上海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和成功者,对上海有过贡献。人们称他们为“中国老手”(OldChina Hands),他们也以此自豪。 上海自从1843年开埠以后,外国冒险家纷涌而至,而最有成就以至成为上海首富的是两位犹太人:沙逊和哈同。 世界上最早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恐怕是犹太民族。早在唐朝,犹太人的祖先已经从波斯来到中国河南开封,他们带来制衣和印染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土地上立足、谋生、创业和发  相似文献   

15.
维克多·沙逊和嘉道里是往昔上海租界不可一世的大亨,这两个大亨家族对上海近代经济、城市盛衰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所写的,只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希特勒法西斯残酷迫害和消灭犹太人,世界犹太人厄运临头时分,这两位在上海滩具有经济实力的犹太大亨,为犹太难民同胞做的一些贡献……沙逊的一幢大厦和一笔复兴基金维克多·沙逊是在1923年从印度孟买首次抵达上海的,当时他是任新沙逊洋行总经理。这时候,沙逊家族在上海经营  相似文献   

16.
林庆华 《魅力中国》2014,(18):114-114
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是通过多个时期的不断尝试与实践建立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是20世纪上半叶大批犹太人来华创办多种形式的学校.在先进、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实践中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来剖析犹太音乐家对于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张玉 《改革与开放》2012,(4):195-196
“谦卑”不仅是犹太人的美德之一,而且是犹太道德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被称为是“至高的美德”.那么,拥有如此地位的“谦卑”在犹太人的道德标准中是被如何定义的呢?出于何种原因犹太人需要遵守“谦卑”这一道德律令?同时,根深蒂固的作为“上帝的选民”的观念岂不与“躬行谦卑”这一道德理想有所矛盾?本文正是从规范道德生活的“犹太智慧书”——《阿伯特》着手,致力于探索这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与开放》2010,(5):I0002-I0002
本书为每一位渴望更多地了解犹太民族历史、文化及其贡献的读者提供了极好的信息来源。本书涵盖了涉及犹太民族幸存和成就的诸多基本要素,当亲阅此书时,读者会对犹太民族的身份和传统有更好的认知。该书还专门就中国人所关心的犹太问题给予了回答。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末开始,很多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从俄国来到中国东北,在哈尔滨的近代社会史与其传统的“一体观”观念相融合,体现出了地域特有的犹太“一体观”.特别是在犹太社区建立和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会堂、各种福利机构等都是“一体现”的具体表现.本文从哈尔滨犹太人的生活史入手,揭示了“一体观”价值,是团结求生存的号角,是无私友爱的传递,是人道关怀的堡垒,是民族连结的护照,是集体责任的名片.哈尔滨犹太人“一体观”还为加强黑龙江省与国外合作作出了必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哈巴罗夫斯克边区首府——啥巴罗夫斯克(488,000人)。边区成立于1988年10月23日。除边区本土以外,另辖一个自治州,即犹太自治州。全区面积824,600平方公里,人口1,451000人(其中城市人口1,150,000人,农村人口为301,000人)。从莫斯科到啥巴罗夫斯克市的距离为8,533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