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晖 《活力》2008,(4):57-57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第一台自动柜员机(简称ATM)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电子化的需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均重视并加大了自助设备的投放力度,各家商业银行的自助式银行服务不断出现在许多城市的商业闹市区、商务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大专院校等地。自助银行的服务突破了银行旧有的“站立+微笑”的柜台式模式,它不受营业时间的限制,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山东企业管理》2014,(11):56-57
从“一卡通”到“金葵花”理财.从“一网通“到“网上银行专业版7.0”.从。手机银行”再到。微信银行。。在竞争激烈的零售银行领域,招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日渐积累了客户口碑.铸就了许多业内领先的服务品牌。2014年,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方面.零售条线继续保持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启动了三大方面的升级换代:服务体系的新体验:服务延伸的新渠道:传统网点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银行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严监管已经常态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合规始终是立行之本。本文从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着手,结合检查发现问题的原因,从立规要合理、守规要主动及循规要监督三方面提出银行应如何强化合规管理,进而提出银行内审部门践行合规管理的措施,以期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纠偏、挽损、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风险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和90年代.天灾人祸和轰动性的公司丑闻接踵而至,比如巴林银行、安然以及Worldcom.促使监管机构采取措施欧洲监管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英国“特恩布尔委员会”都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用更完备的风险管理办法.即所谓的“企业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金融审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普遍做法主要是“两个集中”,一是“资金集中”;二是“信贷投向集中”。从局部看也许是风险小了,资金安全了,但从国民经济全局看,金融风险却集中且放大了。第一,基层银行既不敢给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也不敢给负债的国有大企业贷款,只会把存款用来买国债或上交总行,其结果是把金融风险都集中到了中央政府;第二,银行对中小企业“急、小、险”的贷款需求慎之又慎,但对热门行业竟相投放,贷款集中在重点行业的少数重点企业,特别是对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及技改项目的信贷投入,如果没有合理的布…  相似文献   

6.
张东 《房地产评估》2007,(11):13-14,3
80年代末,美国因收不回抵押贷款产生巨额的银行不良资产,导致一批银行的倒闭破产;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同样是因为不动产评估人员的行为,导致了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由此可见,房屋抵押评估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完善,抵押评估业已相当频繁。市场经济不但提升了购买力,更重要的是催化了人们全新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推进,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整个银行系统开始进入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基本框架的电子银行时代。与此同时,顾客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时化、个性化的需要都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旨在建立完整、高效的新流程,使银行有效适应市场要求的业务流程再造就成为服务提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陈堃 《中国审计》2006,(6):50-51
银行保险是银行和保险公司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与融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通过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了银行、保险的双重资源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屣。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银行市场的发展,银行规模不断膨胀,银行经营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操作风险也开始受到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所导致的银行案件震惊了国际银行界,其中,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1996年日本大和银行被住友银行合并、2002年联合国爱尔兰银行和2004年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严重损失都使人们认识到操作风险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曾宇平 《企业经济》2003,(11):167-168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CS战略在国内各商业银行间竞相运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着中国加入WTO,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继续实施CS战略的基础上,应该增加实施更深层次意义的CL战略。CL战略是英文CustomerLoyalty的缩写,中文意思为“顾客忠诚”,它是“顾客满意”的延伸。作为一种现代营销手段,它是将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价值体系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融入产品和服务中,通过在银行获得了物质和精神满足的员工这群特殊的载体带给顾客。对银行满意和忠诚的员工,必然会给顾客满意的服务,从而造就“忠诚”…  相似文献   

11.
张荣峰  潘利 《经济界》2005,(3):85-90
一、引言跨国银行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跨国银行拥有发达的国际网络,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从全球目标出发、制定全球经营战略,对国外分支机构实施集中统一控制。从历史上看,银行跨越国界的经营活动,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存在,但具有现代意义的跨国银行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早期商业银行迈上国际化的经营道路,是由于跟随其跨国公司客户向海外发展。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使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促进了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规模经济的成长,加速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80年代各国的金融…  相似文献   

12.
王伶 《经济界》2001,(3):81-8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银行业合并活动日趋活跃,日趋频繁的大规模合并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巨头。银行购并从表面上看只是金融机构的重组,但更深层次则包含着更多的金融要素的重组和金融创新的深化。从市场运行的机理来看,银行购并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一、全球银行购并的宏观因素 1.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 80年代以来,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不仅要想方设法赢利,更要注重机构的设置与规模,并且继续向跨国收购倾斜,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当前,各国银行购并效益凸现,使得…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得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银行"慎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好借不还,甚至还千方百计逃废债务。从另一角度看,银行信贷人员,也要提高素质,多方位服务,要看准企业的前途、贷款项目的前景,同时,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也要利用银行信息优势,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因此,企业在信用问题上,不能"银行的钱不占白不占";银行在服务问题上,也不能几十年一贯制或者一刀切。  相似文献   

14.
银行理财产品:稳定收益的中坚力量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比较稳定,是市民规避风险和战胜CPI的利器。“从这几年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还算一种比较稳妥的理财方式。它虽然不如国债稳定,但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比例极低,成为众多市民理财的首选。”建行青岛私人银行理财师郭琦说,客户主要选择的是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三个月以内的居多,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虽然收益率不算高,但能够跑赢存款对这部分客户来说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临沂河东农村合作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工业振兴年,打造实力河东、富强河东、特色河东”的部署,把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全辖深入开展了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创新信贷管理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开展系列服务兴企活动,全力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经营者》2007,(3):12-12
衡量我们改革成败的最重要标准,是看建设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说到底,这要看我们能否为客户提供最好的银行服务。现在,我们提了许多目标和口号,最根本的就是:让建设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银行服务。如果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最好的银行服务,我们就能够成为最具创造力价值的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树清  相似文献   

17.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银行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然而,银行的“合理规模“是有限度的,规模过大反而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审视近20年来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很多银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合理规模“的标准,显然,用传统的“规模经济“标准来评价银行的并购已经不再合适,需要从其他角度对银行并购的规模经济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张家港等苏南地区着手进行社区建设,先从市区推广,后向镇村推进。从这些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步伐看.引入社区的概念并着手进行建设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苏南地区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社会产生了“服务需求”和“解决问题需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人们一般称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学者为“火箭科学家”。在始于上一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所谓西方金融创新热潮中,“火箭科学家”是最受华尔街各大银行、投资基金、投资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欢迎的人才。因为这些“火箭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对影响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部门——中国农业银行,怎样帮助乡镇企业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已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一、认识要深化,态度要积极。乡镇企业是银行信贷服务的客体,也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载体。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乡镇企业的效益,就是银行的效益,银行一旦和乡镇企业攀上“亲家”,就结下了“同生死,共患难”之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无论从农村深化改革的形势和重点看,还是从信贷资金的安全与效益看,都需要我们认真探索金融与经济结合、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