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红玉 《新理财》2012,(Z1):58-59
见到郭明时,他刚送走国资委监事会的客人,这使采访时间比原定延后了几分钟,为此他一再表示歉意。如此谦和的态度,让初次见面的人多少有些惊讶,因为他有太多理由,不必去在意这几分钟的时间。身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总会计师,人们很容易理解他的繁忙,他  相似文献   

2.
李宁 《金融与市场》2000,(12):36-37
一、有章不循,使内部控制失去了有效性 目前,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从制度建设上讲,找不出太多缺陷.有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既全面、又系统.从管理制度、机构规章、操作规范到业务流程等一应俱全.有的装订成册,人手一份.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使制度悬空,失去了制度的有效性.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的一个美国女孩在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学成之后进入德勤工作,这似乎与她最初的理想相去甚远,但她仍然非常高兴能够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听完简简单单这么几句话,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女孩的决定很难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年轻人似乎不必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专业,只有中国的年轻人才会为了一份赖以糊口的工作而丢弃理想和在大学里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4.
<正>"跳槽",原本是职场中的常见现象,这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事。例如在一个单位干久了,想通过换一家单位来换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近年来,我们常见到众多频繁跳槽之人,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80后、90后,半年之内换三四份工作,并习以为常。他们频繁跳槽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因为待遇与自己期望不符,有的因为跟某个同事或某个领导关系不合,有的因为厌恶长期加班等。虽然跳槽的原因、动机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现状更顺  相似文献   

5.
转眼间,我加入教师队伍有二十年的时光.在这二十年的时光里,我体验过小学低年级老师的辛苦,感受过小学高年老师的不易,以前我觉得很累,可是,现在的我越来越体会到当老师的快乐与幸福.在这二十年的时光里,我接触过各种各样风格的老师,有的兢兢业业,爱生如子;有的知识渊博,出口成章;有的亲切大方,很受学生欢迎.应该说,教师行业里,有着我太多太多的学习榜样.我对理想中的老师,理想中的自己有了渐渐清晰的的形象.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高缅厚 《金融博览》2010,(23):66-67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你高不高兴、愿不愿意,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又都以行动为自己绘制了一幅人生“路线图”,在这张“图”的指引下,有的人获得了成功,到达了理想的顶点。有的人得到的却是失败,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7.
馆藏档案优化是避免无效劳动,减少人、财、物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档案效益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有些档案馆片面追求馆藏档案的数量,大量重份件材料和没有保存价值的件材料也被接收进馆,使馆藏档案鱼目混珠,极不精炼。周恩来同志指出:“档案不要搞得太多,不然是牍主义……我们为后代留档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额保险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鑫 《上海保险》2012,(2):9-11
对于小额保险(Microinsurance),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小额保险是一种保护低收入家庭的风险分散工具,有的人认为是保额小的保险,有的认为是保费低的保险,还有的认为是为在非正规经济中就业的人服务的保险。但是在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眼中,保额较小的保险并不完全就是小额保险,小额保险定位于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西化的差异,由于路途的遥远。由于教育所给予的这种意识形态及思维模式。使我们对美国的认识产生了如此大的偏差。这是我看了一些书籍后明白的道理。跟几位朋友交谈后,我发现他们其实比我走得还要远,有的人对美国,不,是对一种民主自由的制度有深深的误解。在这里不仅仅是客观地看一个国家的制度的事情,一种狂妄自大的民族狭隘的思维定式使许多人对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政治体制有太多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0.
面子为了谁     
“世人都晓扯皮好,不费力气不费脑。扯上三年和五载,问题全都不见了。”这是流传于企业职工中的一句顺口溜。可见,扯皮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机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对不属于他管的事,只当没看见,绝不去过问;即使是他份内的事,懒得去做,有些人不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自己应当履行而且能够履行的职责;有些人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多、错得多、扣得多”,不想多干工作;有的一件小事被各个部门当皮球踢来踢去,谁也不愿承担责任,事情不能及时解决,无效率可言;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推卸责任,一旦事情没做好…  相似文献   

11.
王洪滨 《财会学习》2006,(12):76-77
除了特殊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对不同的人来说,说话的水平又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人说话中听,有的人说话伤人;有的人说话简练,有的人说话罗嗦;有的人三言两语就会使人产生好感,有的人说不了几句话就得罪了人.一句话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一句话也可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可使到手的钱财飞走,一句话也可令财源滚滚而来……所有这些,口才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口才对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士来说都很重要.口才不只是摇唇鼓舌、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口才也不仅仅只是讲话的技巧.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敏锐的观察力、全面的分析力、准确的判断力及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记忆、良好的语言技巧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回家路上看到求职大军,而对于已经拥有工作的我来说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虽然这份工作也有少许不如意的地方,但它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让我的精神有了寄托,让我每天因忙忙碌碌而充实。干一行爱一行,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这份工作。有的人,得到一份工作以后,总存有好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是在职的财会人员,业余在立信夜校部念书,上学期学习了管理会计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对它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解决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以及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还有待于完善,西方管理会计中有些方法并不能拿来就用;同时,对照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做法,我们认为管理会计中的有些原  相似文献   

14.
刘玉 《理财》2012,(9):28-29
机会是对有准备的人用素描的手法去写实靳丽萍艺可能还不够,因为在她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一个人选择一条现实与理想之间最为曲折与遥远的路径本身就是一种勇敢,除了具备过人的勇气与胆识,还需要有一种接受困难挑战的心理准备,这一切都在靳丽萍身上得到最充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六月,夏中,近而立。4年多前,笔者有幸进入金融理财行业,1500个日夜,不仅个人得到成长,获得客户信任,收获一份喜欢的工作,更透过专业理财为自己创造了更理想的生活状态。在此,谨将几年来与客户朋友们的交流经验和自己的财务打理情况介绍出来,供读者参考。花还是存,这是个问题什么是你所向往的生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还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遇而安?各种生活方式需要的资金不同,相应理财的方式也不相同。但我们期望的,无非安全、稳定、精  相似文献   

16.
王久成  叶鹏 《理财》2004,(10):64-64
劝,意思是说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常言道:“听人劝,吃饱饭。”劝人,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劝人确实能使糊涂的人明事理、冲动的人熄肝火、好斗的人化矛盾、越轨的人敲警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从心底里应该为真诚关心他人的劝人者叫一声“好”!然而,在我们的不少行政或企事业单位,也常见有的把劝人经念歪了,用歪理去劝人。如有的对廉洁自律的领导干部,劝他们“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劝人做贪官;有的对无私奉献的老实人,劝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人做懒人;有的对患难与共的密友,劝他们“防人之心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有企业职工的参保率较高,缴费一般都正常。但有些民营企业员工的参保缴费情况则很不理想,有的仅给部分员工缴费;有的在用工期间将单位应缴的社保费发给了员工等。《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参保缴费是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其中,第四条规定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缴费。  相似文献   

18.
活着·生活     
昨天和家人去看了一场残疾人文艺晚会,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残疾,多少次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情不自禁的用掌声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他们虽然身患残疾,但对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有些汗颜,他们有的出生因为残疾被家人遗弃,有的身患某种疾病或是意外残疾,但是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在生活着。  相似文献   

19.
范礼仁 《中国外资》2000,(12):53-54
<正> 在业务拜访中,顾客若对你所说的一切都表示乐于接受,当然是最理想的了,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处理顾客的各种反应 顾客在业务拜访中的任何时刻都会有所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是直接提出不信任的质疑,这些负面的反应通常可以看作顾客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讯号。顾客可能需要得到更多的有关信息和你所介绍的产品、服务的好处的证据。当你面对负面反应时,应该采取及时的回应,不要让顾客在业务拜访中保留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些顾客只须你清楚回答他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20.
尚晶 《新疆金融》2009,(5):67-67
如今在普通百姓中,拥有一份商业保险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还有2份甚至3份。但是否只要买过保险就可以一辈子“一劳永逸”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