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闵超 《财务与会计》2007,(11):64-65,72
除英美外,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大企业中,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其他股东问题,掠夺的手段包括私下向特定股东高价回购股票、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等。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公司控股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股利政策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时要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往往无所顾忌。那么,控股股东究竟是如何利用股利政策来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投资者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在企业控制权安排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一种是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消费、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3.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是企业控制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企业控制链与不对称股权结构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小股东权益在企业并购中频繁受到侵害。在这个背景下,证监会出台了业绩承诺相关规定,期望以业绩约定来约束企业行为,为中小股东权益增加一层保障。然而,随着业绩补偿协议的广泛应用,其初衷并没有体现,中小股东的利益依然被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害。标的公司频繁出现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的业绩承诺协议,中小股东却在事前无法防范、维权难度大。本文以天娱数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签订业绩补偿协议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业绩补偿协议中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唯一存在目的,还应最大限度地增进除股东利益外的其他社会利益。其他社会利益主要包括员工、顾客、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是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一致的。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目标要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当然,股东也是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表述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外,还应对社会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讲到企业利益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股东利益,仿佛股东利益代表了企业利益。但在实际价值链中.企业利益中不但包涵了股东利益。还包涵了社会政府利益、顾客(销售商)利益、配体供应商的利益、员工利益,显然企业利益代表一个经济群体的共同利益。企业与其他四方的利益:即价值关系如果中断了的话,整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将无法运转,各方利益难以实现。企业存在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在企业控制权安排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一种是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消费、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共同分享,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相关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目标是公司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财务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历史上看,企业目标经历了由股东利益至上到利益相关者利益至上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企业财务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拥有众多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企业理论所关注的企业经济责任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现实中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总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利益关系,如果企业片面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承担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问题,其结果除了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外,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  相似文献   

10.
股东利益至上的口号变得极为苍白,因为这个口号没有回答更深层的问题:哪一类股东的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赵晨 《企业研究》2011,(1):31-31
2005年《公司法》承认了一人公司,并对一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规定。一人公司的最大弊端是股东利用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将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混淆,损害交易相对人的利益。为防止的混淆损及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对一人公司的监督必须到位。本文基于新《公司法》对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着重讨论自然人股东一人公司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定义和度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若微 《企业经济》2005,(11):210-211,125
由于大部分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现况,使得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核心内容发生了改变。而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研究都普遍缺乏对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界定以及一个合理的度量方法,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学术界探讨企业对社会发展所作贡献与承担责任的主要热点问题.深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对企业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当然,股东利益服从于企业利益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影响着企业利益的维护.那么,机构投资者监督和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是更好地实现自我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的目标并非是为了单纯地实现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为了实现公司法上的各种利益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在考虑公司法的问题上,应该更为全面更综合地考虑公司在清算时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尤其是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以及其形成的对于股东履行清算义务的障碍,这深深地影响着公司的整个生命历程,从设立到治理,从解散到清算。文章研究股东的清算义务在实践履行中所遇到的问题时,总结出意思不能、行为阻碍、意愿差异和指引缺失四个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履行清算义务时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5.
股东利益保护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资本成本约束"是公司股东利益得以保护的最为有效的财务机制.股东依据对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程度确定自己的要求报酬率,并以此构成对企业投融资活动等理财行为的极为严格的资本成本约束;企业以资本成本水平为底线进行价值管理,从而确保企业价值的持续增加;通过股利、资本利得等具体的价值实现形式,保障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股东利益保护情况不甚乐观,近一半数量的企业没有能够实现股东投资的实际报酬率高于股东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即资本成本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许多利益相关者订立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企业的财权安排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会使得企业管理当局仅仅考虑股东的利益,做出以牺牲企业价值换取增加股东财富的财务次优决策,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企业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弥补由于所有自身企业经营能力的缺陷。但同时,在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股东无法对管理进行完全的监督,使得管理可以利用职权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按股东利益行事。代理成本的存在降低了公司价值,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一种解决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存在控股大股东的企业当中,管理当局与小股东关系密切,管理当局代表着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利益。同时,大股东拥有超强的控制权,并且在大股东进行决策选择时,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急于获得控制权私利,忽视小股东的利益问题。因此,公司的决策最  相似文献   

19.
姚远 《湖北审计》2014,(7):40-42
在股权集中制度下,公司治理围绕如何识别和消除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展开。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和构造模型,重点研究了这种代理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得出企业可选择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或者采用优化股利支付制度的方案以减少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种观点: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作为剩余要求权的拥有者和风险的承担者,股东对企业具有最大的监督权,其利益也最具有一致性。容易区分和衡量。“股东价值最大化”优先解决的是一个目标问题.如果把企业价值比做一块蛋糕,股东价值首先关注的不是如何分割,而是如何烤制一个更大的蛋糕供大家分享。因此。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主导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最具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