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陕西省金融的开放开展带来机遇与挑战。2014年国家银监会明确了国内民营银行试点方案,表明了中央层面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决心。陕西省金融资源贫乏,金融效率偏低,资金供给与需求实践中严重不匹配。陕西省民间资本活跃,但是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状况不容乐观,民营企业一直被融资难困扰。应强化金融开放发展理念,争取陕西省政策优先权;建设"民间金融街",促进陕西省民间金融的发展,培育发展民营银行;严格准入,统筹规划民营银行的数量和规模;加强监管,完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配套机制建设;重视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专业团队。  相似文献   

2.
白琳 《产权导刊》2013,(1):43-46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也非常活跃。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民间借贷风波"、"资金链断裂"和"老板跑路"等问题对温州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是未来"财富金融"和"消费金融"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民间金融内生性和风险性探讨了其内在脆弱性,并通过借鉴欧美日民间金融成功模式和我国曾经实行的"价格双轨制"分析了"金融双轨制"的可行性和价值性,为民间金融阳光化模式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4.
谢健  杨福明 《浙江经济》2012,(10):28-29
2011年下半年发生在温州等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频频"跑路"的民间借贷危机,表面上暴露的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的现实,但更深层次折射出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供给缺失及民间金融成为高利贷俘虏的现实。中小企业金融制度供给缺失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的金融垄断。正是金融垄断导致金融产业  相似文献   

5.
王赛芳  易建平 《特区经济》2012,(10):122-124
温州是市场经济和民间金融的典型和代表,但民间资本与金融服务处于"金融压抑"的状态。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解决温州民间金融桎梏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温州民营企业"两难"问题症结和改革难点,揭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重点方向和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6.
杨文进 《浙江经济》2012,(10):22-25
国务院关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容公布后,对其中的意义和作用等,人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认为主要内容是"促使金融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或者"建立草根金融服务于草根实体经济","破解微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等),也有人认为主要目的是促使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和规范化";更有人认为是"进行体制创新,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等等,这些认识显然反映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温州金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之后,能避免类似吴英的悲剧和争议吗?从温州金融改革12项主要任务看,改革方案的主要突破是明确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融资体系。这意味着长期处于"地下状态"暗流涌动的民间资本,有望走出阴影,开启阳光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的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力求解决三大问题:让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解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更好振兴实体经济;打破"玻璃门"、"弹簧门",促进民间资本投向垄断领域。"金改"试行一年后,温州市长却坦言存在"三大落差"。试点,究竟试出了哪些经验教训?前方是坦途还是险滩?  相似文献   

9.
林芸 《北方经济》2012,(17):90-92
正一、"民间高利贷"的溯源民间借贷因其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的特点,加之我国金融监管不严、资金需求量大等外界原因,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没有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其自身缺乏规范性,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造成了民间借贷的变质。故"民间高利贷"是由"民间借贷"因未规范化而自然衍生出的失控的民间金融行为。向来被视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温州在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户中,有较大比例的有效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文章从"农户是否具有融资意愿""农户的融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谁更可能满足农户的融资意愿"三个方面采用二元及多元logit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融资意愿先减弱后增强;山东中西部地区农户以及新型农业主体更容易产生融资意愿,家庭人口数量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金融基础设施越多、支柱性产业影响越大,越可能产生融资意愿。正规金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户的融资意愿,但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表现出对正规金融的青睐。正规金融机构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措施依然是农户获取正规金融融资的重要羁绊,POS机、ATM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方便存取、支付,对提高融资意愿的满足程度作用不大,因而正规金融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互助民间金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户的融资意愿,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随着农户家庭金融增产的增加,农户对互助民间金融的劣势越来越敏感,因而互助民间金融的发展需要有新形式,目前试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用的最大特点是高利率。金融资源的集中和垄断,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资本逐利的本性,民间借贷的高成本、高风险,利率的非市场化和泡沫经济是高利率产生的主要原因。高利贷危害大,但也存在着合理性。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法律和政策上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创新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形成"高利贷"变成"低利贷"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常见方式起源甚早,而在银行等大型金融中介机构特别重视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更将民间借贷热潮推向了一个怪异的繁荣期,继而引发了诸多问题和负面社会现象,将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特别是民间借贷,与金融商业活动发展之间关系的平衡协调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满足目前"微主体"对资金的"大需求",同时解决面临的偿还能力的"高风险"问题,金融法律法规完善问题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分析如何以法律为手段解决和规范民间借贷这一问题。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民间借贷加以规制,一方面满足民间借贷的迫切需求,发挥民间借贷的优势,另一方面弥补民间借贷的不足,规避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障和促进金融市场资金配置趋于合理化与高效化。  相似文献   

13.
在龙年开春之际,温州的民间金融迎来了"龙抬头"的机会: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构建与温州经济配套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改进金融服务,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支持是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由于当前正规金融"支农"不足,使民间借贷在边远农牧区一直存在.为了解民间借贷的新情况、新问题,达茂支行抽组人员以实地走访调查了包头市达茂旗塔令宫村的民间借贷情况.  相似文献   

15.
佘传奇  赵鑫 《特区经济》2011,(9):176-177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供给型金融压抑,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只能转而求助于民间非正规金融。本文在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本文认为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汪炜 《浙江经济》2012,(9):23-24
温州,这个充满活力和争议的城市,注定要走在中国改革的潮头。而这次,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则是金融。改革开放30余年来,民间金融一直是支撑"浙江模式"特别是"温州模式"屹立全国改革前沿的重要内核和独特基石。可以说,没有活跃的民间金融活动,就没有浙江独具特色的内源式民营经济发展和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东省航运金融的发展为例,在分析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运用难"两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激活庞大的民间资本活力,推动金融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与实施,解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引领港口加快转型升级,破解港口城区发展难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民间金融,是指国有农村金融体系之外所发生的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低层次、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关系,又包括较高层次、有组织地通过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及交易关系。农村民间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本身有很大风险。因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对其难以监管,潜伏着隐患和风险。民间金融也会发展分化,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体制多元化伴随与之匹配的金融结构的多元化问题目趋显现,民间金融、民间借贷已成为经济活动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在分析我国民间金融民间借贷的现状基础上,探寻其成因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完善和规范民间金融、民间借贷的具体建议,这对我国民间金融及民间借贷的健康平稳发展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燕  高翔  张艳斐 《理论观察》2007,(3):108-110
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农村正规金融的支持,而且需要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笔者在分析我国目前对于农村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的基础上,运用法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理论和不完备法律理论,从对合理农村民间金融的抑制以及农村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两个视角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疏导"式的法律规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