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提出充分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梳理中国农业政策从强调粮食安全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调整完善,分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食物供给安全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各界主要将粮食等同于谷物,较少考虑食物多样性,与“大食物观”下统筹考虑食物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食物生产供给管理存在“重粮轻食”的现象,基于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仍面临挑战;面对持续增加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食物浪费与过量摄入问题,受制于农业资源少、产后损耗高等因素,仅以国内资源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有不小压力。中国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时,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树立大食物观”融入农业强国建设,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树立大食物观下粮食生产与其他多样化食物资源开发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借助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食物生产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供给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头等任务。围绕“树立大食物观”的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理念,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一是扩大食物的供给渠道,从来源上进行结构性优化,不仅向耕地要食物,还进一步开发海洋资源,挖掘非常规农业生产空间的生产潜力;二是丰富食物的品种,除了保障传统口粮安全,同时也要提高非口粮类食物供给。本文从深海养殖的发展模式出发,探讨金融支持深海养殖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农发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更深化、更广化的食物营养观念。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树立大食物观”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相似文献   

4.
<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随着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解决吃饭问题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
黄祖辉 《农村经济》2023,(12):143-144
<正>《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显示,全球有24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食物不安全状态。为实现全球“零饥饿”的愿景,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生产端的投入,有效提升各类食物产能和供给能力,并优化食物流通和分配环节;另一方面,还需高度重视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减少各类食物的无端损耗,实现更加节约食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加强土地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减少趋势,而对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和水产品消费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水平地域差异明显。中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应转变主销区的观念,承担相应的粮食生产任务。中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由南方向北方、东部向中部推移,应该加强对北方及中部新增长中心的潜力挖掘。研究结论:树立大食物观念,着眼于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转变传统粮食供给观念,提高非主产区食物供给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提出了《关于开展“放心粮油”、“放心粮店”活动的意见》,北京粮食集团等106家粮油企业发出了《生产“放心粮油”,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倡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意见”和106家企业的倡议提得好,提得及时,意义重大。粮油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食物,粮油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全民的身体健康。但近年来,随着粮油供给形势的好转,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变化,市场上粮油质量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制售假冒伪劣粮油商品屡禁不止,滥施滥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正>“十四五”以来,随着大食物观、大健康观、大资源观日益深入人心,粮食产业正在由“数量增长”向“食物营养与安全”、由“初简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进提升,支持区域性制冷烘干、储藏保温、鲜切包装等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近年来正在探索打造“三链同构”、  相似文献   

9.
最近,诸多报载粮食或食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引发了笔者的所思所想:人口大国岂能忽视粮食大事选近年来,粮食供过于求,粮价长期低迷,食物供给充裕的表面形势,致使不少地方盲目乐观地认为我国粮食过了“关”,片面地提出现在农村发展的矛盾主要是“钱”的问题,而把粮食增产与农民增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业生产连续五年丰收,粮食产量四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农村经济由过去的长期徘徊转向持续稳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由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逐步转向农林牧渔业、工商建运眼综合经营;主要农产品由全面短缺转向相对宽裕;农民生活由贫困型逐渐转向温饱型。特别是农副产品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促进了食物结构的改善,人们的食物需求向多样化、优质比方向发展,选择性增强,要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是微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在全球疫情频发、气候变暖、能源紧张、局部战争不断、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粮食和食物安全直接关乎国力、国运。为此,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微生物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明确指出“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毫无疑问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在支撑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已经“绷”紧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已多年连续增产,到了增产的临界点,要想稳定农业生产,长期保障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必须要突破资源制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辩证方法处理好几个关系:树立大食物观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与农业粮食结构改革的关系,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供给侧生产端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在质量效益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风险的防范面临挑战;粮食生产成本的攀升和比较收益的下降,使农业支持家庭生计的功能不断弱化,导致农户种粮意愿普遍降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种植结构调整,使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成本上升。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与行为、生产成本与比较收益、供需匹配关系等生产端的重要变化,对粮食供给能力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优化粮食安全目标,合理协调“保产量”与“优结构”的关系;完善价格激励机制,以需求升级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优化收储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蛛网模型为基础,从逻辑上考察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以玉米为例,结合我国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前后市场表现进行相应的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期货市场能够增加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降低供给价格弹性,当粮食期货市场足够发达时,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粮食现货市场由“发散型蛛网”转化为“收敛型蛛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下降并趋于均衡;(2)我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期间,玉米期货市场不活跃,难以有效发挥价格引领作用,而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后,玉米期货市场活跃度提高,在供给和需求价格弹性共同影响下,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幅度下降,玉米期货市场能够稳定现货价格。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丰富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建立健全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实现粮食减损就等同于增产,应立足源头从生产端抓起做好粮食减损工作。减少粮食生产损失能增加粮食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强化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但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存在明显的潜在损失与直接损失,生产减损空间依然较大。减损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以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设施建设、升级服务管理为粮食生产减损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以从粮食育种、监管、产中、减灾和收获智慧化五大着力点全面突破,并从“规划+”“执行+”“科技+”“人才+”“反馈+”等方面加快构建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求种源安全和数量安全,而且愈发重视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安全。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进口种源“卡脖子”、大豆逆差扩大危机、国际竞争力短板与全球不确定因素冲击等挑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新征程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绝对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数量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安全,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保障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也一直是农业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过去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而且人们消费的主要食物就是粮食 ,人们很自然地用“粮食安全”来表述国际上通行的“食物保障”的概念。《从食物保障状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指出 ,现在是把上述两个概念区分开的时候了。尽管这二者有所不同 ,但是 ,它们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即食物保障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 ,粮食安全是食物保障的前提。从这个视角出发 ,该文作者构建了以“剩余供给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指标 ,分析了包括粮食、肉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加大,粮食生产和供给状况好转,已过去供给不足发展成为供需平衡有余,部分主产区出现过剩。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开始进入基本平衡与年际间波动并存的阶段。农业发展的障碍将开始由资源约束向资源与市场需求双重约束转变。因此,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就迫切要求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但由于粮食需求存在较强刚性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在调整农业结构过程中,不应盲目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而应根据各地区情况制订粮食种植最低警戒线,并以立法形式确定。一方面以免造成粮食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免引起粮价的较大波动。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首先抓好粮食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搞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实施“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客观评估了目前中国食物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是,受资源的约束,中国中长期以粮食为重点的食物安全隐伏着风险。从国情和农情、粮情出发,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战略,实施“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新战略,并阐述了实施“新战略”的举措。论文最后,概括提出东亚各国扩大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