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培训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了解变革时代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与培训状况,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与国家经贸委、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管理培训工程”办公室共同组织了“1998·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原国家计委综合民人事部流动调配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司。国家经贸…  相似文献   

2.
杨光 《中外管理》2005,(5):22-24
4月9日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主办的第12次中国企业经营成长与发展调查报告面世。本次调查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在调查结果出炉前,我们就充满了兴趣与期待,因为近年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主流显学”,如今企业经营者们几乎言必称“文化”,但究竟企业文化在经营者心目中是怎样的?落实在执行中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3.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作为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地被重复。这种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在中国大行其道,以至于成为中国的企业家们,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老总们谈成功经验时的一句口头禅。这种“人性化管理”比“制度化管理”更能让中国的企业在商场上取胜并发展壮大吗?  相似文献   

4.
独仁 《中外管理》2005,(1):21-23
2004年,已随着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在宏观调控与能源紧缺中的跌宕起伏,滚尘而去。那么,已经起步的2005年会怎样7从去年年末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调查问卷”数据中,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家们对今年的走势,有期许,也有焦灼。  相似文献   

5.
笔者走访过很多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老板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有90%只知其有,不知其用。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篇希望能帮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王敏 《质量春秋》2007,(4):44-44
“空降兵”指着陆中国企业的曾有外企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以后,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些企业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几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而最受企业家青睐的是那些谙熟西方企业运作模式、有着先进管理概念、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空降兵“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正竭力寻求新的定位,思考、矫正以前所肯定和效仿的“管理模式”。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企业家关注着这场风起云涌的“速变”,并创造出“模式转型”、“三次创业”、“激活”等概念来概括、解释这场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企业管理平台的重构。其中,某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做了一次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大体验》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许多弊病。现实警示我们──  相似文献   

8.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企业家们是怎么理解充塞于他们生命与事业中的“道”的呢?1999年5月26日下午,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香格里拉大酒店,美国惠普公司总裁Lew Platt和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相与对诚,坐而论道。这是国家经贸委培训司推出的“世纪变革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系列讲座”的第二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事业,从2005年开始设立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最高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年奖励2至3名在企业管理领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形成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企业家。第二届(2006)“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三位杰出企业家获此殊荣。本刊自《企业研究参考》选编了三位获奖企业家的管理创新业绩,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2007,(6):14-14
“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带进来!”本刊自2006年展开“管理全球行”活动,数次赴日考察研修之行后,矢志于陪伴中国企业与世界三大管理模式零距离。2007年4月10—22日,首批前往德国考察的企业家们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1.
张军  蒲越 《中国企业家》1999,(12):22-23
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必须聚焦“入世”这一重大历史话题,企业家视角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入世”最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的企业、企业家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中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的一切.企业家们是否知道前面的路?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准备了什么?只有真实了解,反映企业界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一如既往,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尽管调查问卷长达3页,本刊仍在2天里发出了180份问卷,收回了123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为何“短命”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管理顾问,你接触很多企业家。你认为中外企业家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 宋新宇(以下简称宋):中国企业家相对“短命”,对于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如果赢得了一个西方企业家的信任,几乎可以终生为其咨询、服务;而中国的企业家则有的升迁,有的消失,极少有人十年如一日、做职业的“企业家”,自然也无法成为管理顾问的“老客户”。 记:根本原因何在? 宋: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短命。德国一项对500家优秀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指出:这些被称为“隐藏的冠军”的德国企业平均年龄为 67…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20日,“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召开会议,评审委员们在该奖项专家委员会推选出的众多候选人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同意推选出三位企业家为首届(2005)“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人,青岛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名列其中。是什么原因使业界人士如此青睐这位工人出身、当过港口基层工人的企业家呢?要知道“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候选人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企业感到迷茫,恐惧,而另一些发展势头很猛的企业感到兴奋,于是喊出了“冬猎”,“抄底”的口号,主动出击。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是风浪里走过来的企业家之一,他告诉中国的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15.
亲和员工 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要和谐,相互理解。企业家要关注员工的各种需求。前不久,笔者在某企业调查,与员工代表座谈,员工意见大,说该厂某某老总,年纪很轻,架子很大,听不进不同意见,尽做表面文章,在巴结上级领导,在电视上露脸舍得花大把的钱,但过年过节也未给员工发一分钱。只用“高压”手段对员工推行指标考核、岗位轮换、竞聘上岗、提前内退、减员增效、末位淘汰、危机管理等。这种现象还比较多,不少企业家对企业管理“管、卡、压”现象严重,属典型的“泰罗制”管理,见物不见人,着重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秋风 《企业文化》2008,(10):38-39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国内企业家越来越明智,对于企业真正核心的东西也越来越清晰。任何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企,无不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要想让企业真正的长青下去,文化比什么都重要,什么制度、战略等等,都要服从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协调与配套。企业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进入到了文化管理的阶段。在明晰的概念面前,中国企业家们又一次蜂拥而上,  相似文献   

17.
很高兴应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的邀请,与参加“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的代表们见面。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新闻界的朋友们相聚在这里.围绕“中国的创新之路”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这对于我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调查显示,员工快乐指数与企业发展成正比。要想企业有活力、长盛不衰,精明的企业家和老板,应该学会增加“员工的快乐指数”,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世纪之交,面对中国加入WTO后将要面临的严竣挑战,如何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增强实力,是摆在所有中国企业家们面前一个共同的课题。从上海工业电度表厂短短14年的改革历程,我们可以发觉,创新、质量、管理,是中国企业冲出困境、走向辉煌的必然方向。秦纪南的三把“火”照亮了上海工业电度表厂的前进之路。我们由衷希望,更多这样的创新之火、质量之火、管理之火能够在国内企业熊熊燃烧起来,星星之火得以燎原,为中国企业改革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熟悉上海工业电度表厂厂长秦纪南的人都说:“这个人,就像他们工厂里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李源 《中外管理》2007,(6):34-36
“企业的社会责任”(CSR),绝对是2006和2007年中国商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众多媒体对此频繁报道给予关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更是将“企业家看社会责任”作为?《2007年度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