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朝着公司制改造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中 ,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 ,究其原因 ,在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和缺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分权及权力的制衡关系。对照发现 ,国有企业改制后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 ,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衡。只有重新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形成权力的制衡关系 ,国有企业的改制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从理论上分析,财务总监委派制应当是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两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通过委派财务总监,代表其履行对经营者的监督权,以加强所有权监督,维护其利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经营者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或团体)利益最大化的所谓“败德”行为。所以,现代企业制度下,既要给经营者合法的、独立的经营权,但也不能放松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为了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它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本质上看,它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西方国家中也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总监一般是由董事会委派的,行使对经营者的监督权。在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董事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分散的股东很难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董事会实际上代行了股东的权利,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可以起到加强所有者监督的作用。这里可以看出,西方企业的财务总监委派制表现的是一种企业行为。二、我国现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较多地表现为政府行为我国最早实行...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经营管理层产生机制不健全、股权结构不合理、委托代理机制不完善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相应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新的国有股减持新思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严重“行政趋向”,缺乏独立性,制度设计不健全,治理责任不清晰,不能代表股东利益行使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和监督等。本文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董事会制度的具体措施,从改善董事会决策能力、增强董事会有效性、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三个方面设计出较为合理的董事会运行规则,以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制约机制,保证全体投资者的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其核心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然而,现行公司制企业中,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致使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当务之急是明晰、规范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有效制约机制,完善内在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调整好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的、体现所有者意志的、对企业的财务及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专业机构或人员。从理论上说 ,任何企业都可设置财务总监 ,这是企业所有者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监督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需要。财务总监不仅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等进行监督 ,而且应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合规性、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等进行监督。当然 ,这种监督总是寓于管理之中的。另外 ,财务总监在行使对企业筹资、投资、耗资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监督职能时 ,总是要与财务计划、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许多财会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因而财务总监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一、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产生方式企业的财务总监是由企业的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决定的。对于股权集中型的企业集团来说 ,其董事会一般由主要的大股东控制。当然 ,企业集团是否设立财务总监的问题 ,由主要的大股东决定或由董事会决定实际上并无多大差别。对于股权分散型的企业集团来说 ,任何一个股东对董事会都不能完全控制 ,董事会作为全体股东的利益代表 ,成为企业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集团是否设立财务总监 ,只能...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本质是委托代理关系,而董事会应该充分运用代理权,有效地发挥自身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成为连接股东和企业经理层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关键。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公司治理、行使决策权和承担受托责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改革的重点主要围绕在如何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上。在西方,董事会治理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董事会在战略决策的制定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和学者在董事会战略决策职能上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我国目前大中型国有企业董事会战略职能弱化的现象,提出现阶段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董事会战略决策职能。本文认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董事会战略决策的制定既要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又要将战略思维与遵循、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工具相结合,从而改善公司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是公司制企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存在诸多缺陷:如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不到位;公司高层人员的选择存在政府行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监事会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等;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在于;优化董事会内部结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落实股东大会制度,分散股权,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弱化政府行为,完善高层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完善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转轨经济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机制体现出所有者现实缺位,内部人控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利益被漠视甚至被侵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弱化等特征。而外部治理机制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营者选择机制低效;控制权市场尚不活跃,银行的软约束等问题。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公司治理而言,应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优化内部制度,建立合适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委托代理问题、所有者缺位问题、所有权的不可转让以及不完善的外部市场竞争等;然后提出了关于国有经济重组中“有进有退”的国有股减持的策略分析,并针对委托代理问题,强调要完善公司董事会,让工人代表、外部董事进入董事会,以提高董事会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外部结构不完善等缺陷和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应当适度减持国有股比例、完善董事会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错位的委托代理关系。现行制度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往往还会与经理层共谋,共同操纵上市公司。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事务所的选聘机制由董事会委任变  相似文献   

14.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严治理企业,是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狠抓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尤其要抓好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国有资产能够做到保值增值.在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向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非常必要.对此,国有建设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比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相互之间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是使公司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  相似文献   

15.
健全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改革总体状况不理想.传统企业产权制度与治理机制,尤其是国企中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必须把国有资产的权力与责任紧密结合;企业改制核心是建立所有者与经理人员相互制衡机制;完善国有产权经济代理中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一个由主体、边界和范围、机制和功能、结构和形式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体系,包括内部治理和卟邵治理两个方面内部治理因其内在缺陷而面临“失灵”的危险,需引入外部治理。从中西方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控制权市场通过重新构造股东、董事会成员、经理层关系;对经理层形成潜在的压力使其及时改正经营中的失误;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公司效率等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完善国资及国有企业监管的方式方法,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的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重大决策中的作用,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国有企业决策效率,是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外部机制减少高管代理问题的作用,研究认为,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在竞争性强的企业发挥作用较小。然后,从股东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出发,证明其对高管的约束作用。考虑到国有企业可能存在产权不明、所有者缺位等特殊问题,使用了总样本和非国有上市企业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公司治理的完善应该在建设好企业破产机制的基础上,更多的在外部竞争环境较弱的公司中展开。  相似文献   

19.
财务总监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次意义上的财务总监,这类财务总监多数存在于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及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中;另一类是企业监督层次意义上的财务总监,这类财务总监是企业出资人统管统聘的独立于被监督企业的机构或人员。我国各地向国有企业委派的财务总监,大都属于后一类。依照《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如何理解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区别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的区别总体来看,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的基础不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是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国有资产产权代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等)为了完善委托代理制度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认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满足国有产权代理人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该制度的核心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总会计师制度是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协助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履行任期目标责任,满足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手工搜集的2010~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党委参与治理数据,研究党委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以嵌入董事会和经理层方式参与治理能够起到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但党委以嵌入监事会方式参与治理未能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党委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考察党委参与治理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后发现,在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对企业绩效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但在特定功能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未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党委嵌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