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讲和谐",人们自然会想到讲和谐的"大道理",什么"重要性"啦,什么"团结就是力量"啦,什么"人脉修出畅通路"啦等等,这些不是不重要,但只知道理,只讲道理,并不一定达到和谐境界.有时反面会因居高临下地"指教"而招致反感.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讲和谐”,人们自然会想到讲和谐的“大道理”,什么“重要性”啦,什么“团结就是力量”啦,什么“人脉修出畅通路”啦等等,这些不是不重要,但只知道理,只讲道理,并不一定达到和谐境界,有时反面会因居高临下地“指教”而招致反感。  相似文献   

3.
基层商业银行加强"和谐建设",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层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基层商业银行"和谐建设"应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两个方面,只有构建好内部与外部两大和谐体系,达到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和谐协调,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的境界与目标。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一种文化境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和谐思想,从"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构建和谐社会,要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和谐,在追求文化和谐的过程中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文化每一次的发展和突破中,都可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无为" 是先秦道家重要人物老子所提。老子崇尚"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就是要在"无为"的状态之下,达到"无不为"的效果,"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而道家思想的出现则早于儒家,讲究的是超然物外,即超脱、艺术。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和谐"是人类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感悟.整体上看,和谐是事物良性发展的一种状态,和指安顺,谐指协调.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思想其核心内涵在于人要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现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把伦理拓展到生态领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注入了伦理关怀;深入挖掘,吸收和运用环境伦理语境下中西"和谐"理念不仅是处理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理想追求,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早就提出的战略指针,久已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些重要精神,对统领企业的成长,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谐,说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不简单。就企业而言,企业与市场、客户如何和谐,与社会环境如何和谐,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就是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与职工、领导与部属、管理与成效以及职工之间、职工自身修养(身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如何等等,都有一个和谐与否的问题。我们开辟"感悟和谐"栏目,不是要进行理论上的阐释,而重在实践上的修为。要实现和谐企业、和谐发展,固然涉及经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归根结蒂,是要在企业从业人员的做人做事、待人处事等方面,真正落实人本理念,把和谐渗透到各方面的实际行动中去。常言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或者说"细节决定成败"。确实如此。"感悟和谐",就是从这些想法出发,希望把构建和谐企业(联社)、促进和谐发展的各种管理细则、言行范例的点滴精华,总结出来,展示于众,以便用于启智,用于诫勉,用于示范发扬!我们期待着人们的关注,企望着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那些只注重自我表现、好大喜功、貌似聪明的人是一种伪聪明,或称之为小聪明;只有顺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无为"的心态来处事的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也就是有智慧。看上去愚笨,实则洞悉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是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0.
张永桢 《发展》2009,(9):82-82
“和谐”二字,最早见于《管子》:“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道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能仿之。”其大意为:有道则和,有德则和,有“道德”则“和合”。有“和合”则“和谐”,有“和谐”则“团结”,有“团结”则“成功”。  相似文献   

11.
庄子"道"的"自然"美学品格首先是指"自然界",其次是"本然"、"无为"的意思,即事物所具有的没有人为处理或未显示出人为痕迹的情状。自然品格的第三方面内容是"真性",即人的真性情、真表现。庄子对"道"的自然品格的崇尚,成为后来中国美学所渴望获得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和谐管理理论,针对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各种危机,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应该创造图书馆管理系统自身"和"的环境与"谐"的关系,并建立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双则"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无为"即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只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本文旨在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探究,结合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实际,探讨道家管理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4.
"旅游的本质是和谐。"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庄志民曾在《旅游美学》一书中说过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加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达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从而建设更加和谐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5.
薛文杰 《黑河学刊》2012,(10):181-183
内心和谐是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修养、素质基本上能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并且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内心和谐是一种适当、平衡、统一、激情、力量、责任、智慧、能力、素质、过程、目标,又是一种心态、宽容、修养、幸福、境界、美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谈到"学雷锋",人们总在强调雷锋的辛苦清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还有一种"超脱"和"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是对助人为乐者的一种误解.一个人,当他无怨无悔奉献和付出的时候,内在机制非常和谐,他更处在一种人格快乐和精神快乐之中.这就是慈善家以及助人为乐者的一种自然境界,通过自己的善举给社会增加正能量,也让自己活得非常坦然、幸福,这就是宝贵的"快乐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根雕艺术简称根艺,这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奇根异木进行造型的艺术。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有人造不出来而天造出来的,有天造不出来而人造出来的。"自然,是人造不出来的;艺术,是天造不出来的,而根雕艺术是天和人共同造出来的。人天同构的根雕是一门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根艺用材是被人们抛弃的枯枝残根,一旦被根艺家的慧眼发现,经艺术加工,身价便会成倍提高,有的能达到"变废为宝"的境界。"化腐朽为神奇",指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为什么投身科学事业?他说是"追求自然和谐与美".极富多样性的大自然,吸引无数的科学家与艺术家去"发现自然中的和谐"(沙利文).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心理的不和谐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心理的和谐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价值。促进心理和谐,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家乡大连,有许多美丽的景区,景区有许多美丽的名字。星海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像许多地名都有传说一样,据说关于"星海"二字,也曾有一个传说,什么很久以前啦,什么青鲨精逞凶啦,什么乌鱼王率众奋起反抗啦,什么感动了天上的星神啦,什么调来天上大小星石把青鲨精砸入海底啦。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是否精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城市曾有一个名扬四海的星海公园,又有了一个亚洲最大的星海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