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一种新兴旅游业。狭义的观光休闲农业仅指用来满足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休闲农业则涵盖了观赏农业、休闲农业、乡(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由最初分散的一家一户农家乐,陆续出现了"民俗游"、"村寨游"、"农庄游"、"渔家乐"、"洋家乐"、"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社区"等多种业态,休闲农业与地产业相结合形成休闲农业地产的趋势愈加明显。本文分享休闲农业地产的五大类型及第四代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唐乡"。一、休闲农业地产概念1989年,台湾大学经过系统研究,正式提出"休闲农业"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农业与旅游联络在一起,运用农业表象和村庄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赏识、旅游、品味、休闲、劳动、领会、参与、购物的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形态。而休闲农业地产则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在运营休闲农业项目时,引入房地产的运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依托农业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为目的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漳州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漳州发展休闲农业应该从政府引导、差异化发展、区域品牌营销、打造良好产业环境、扩大对台旅游合作、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在泉州,农闲旅游作为一种慢节奏的"工作在城市,休闲在乡村"的休闲方式,已逐渐成为当地现代人新的追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泉州已有各种形态的休闲农庄60多个。而今年泉州又打算以"五朵金花"为概念,整合若干区域的休闲点,实施整体推荐,打造农业综合体,推进休闲农业的精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第一产业形态向第三产业形态的转型,是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和后现代农业的载体。休闲农业服务对象为城乡中产以上消费阶层。休闲农业内容宽泛,形式多样,包括观光农业、示范农业、采摘农业、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功能齐全,包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娱乐采购、教育示范等。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如何引导,举足轻重。几点思考,罗列成篇,惟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2012,(2):10-12
<正>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不仅仅是传统概念的以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而且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发展休闲农业开局良好,亮点不断,已经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规划定位、市场调研、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要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指导休闲农业的发展,科学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规范利用和整合休闲农业资源,谋划全市休闲农业良性发展,打响菏泽市休闲农业品牌。  相似文献   

9.
胡小友 《数据》2009,(7):11-13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是开发都市农业生活功能的表现形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休闲农业也是近几年新兴的产物,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和休闲农业企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民生活习俗等,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挖掘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吉安市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吉”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2.
休闲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生活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实施,按照《关于做好休闲农业调研及收集休闲农业宣传资料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神木县农业局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工作组,深入到各村组、庄园、农家乐现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休闲农业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展现状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蒙陕晋三省交界处。总占地面积7635平方公里,县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万人。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休闲农业作为富裕农民、改  相似文献   

14.
<正>一、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福建乡村休闲与旅游农业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萌发阶段(1980-1990),农业休闲与旅游主要是山海资源综合开发、外向型创汇农业科技示范点带动农业考察、观光。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90-2000),农业休闲与旅游结合,出现了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大观园等休闲与旅游农业产业基地(如厦门、漳州、福州、泉州马甲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带动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00-至今),休闲观光农园、农家乐、森林人家、休闲农庄等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建设,产业区,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以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为开心素材,以市场为导向,能够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及一些农村居民进行了观光、品尝、休闲、娱乐、参与、体验、购物、学习等活动的旅游形式。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乡风文明,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附加值等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对望城休闲农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发展休闲农业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休闲、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一、休闲农业的现状、类型与前景我国休闲农业首先在台湾地区出现。随着我国内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休闲农业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休闲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休闲村。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创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是激活农业和农村资源、发挥资源文化和技术服务整体优势,创新拓展农村产业的一种复合型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的主体是循环经济与高新高效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是农业主体产业延伸,并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而开展的与农业生产关联密切的旅游服务业,其产品性质是服务产品、无形产品。发展休闲农业,也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产品市场,通过产业旅游的方式促进农业产品销售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发展休闲农业是延伸农业产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的根本目标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追求休闲农业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与农业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休闲农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提出了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企业》2015,(3):44-45
<正>近年来,山东省各地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努力拓展农业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积极支持和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一、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模式一是园区带动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如烟台农博园、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通过改造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