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的金融稳定问题危及经济发展的新经济环境下,各国基于现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再次受到质疑.本文拟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货币政策的依据和影响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金融稳定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历久弥新的课题,该课题引起广泛关注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频仍发生、带来惨重损失的金融危机、风波及动荡联系在一起的.金融稳定方面的理 论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的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金融稳定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进展状况,重点就金融稳定的框架、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和金融稳定等问题梳理、分析和评述了现有中外基本文献,以便促进金融稳定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违约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技术冲击、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作为外部的风险因素,刻画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导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的调控效果。主要结论有:(1)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系统,但可能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变量的调控效果;(2)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变量,但具体的目标取决于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3)当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且这种政策组合在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存在“政策叠加”现象。  相似文献   

4.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新渠道,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思其成因,"过低的利率"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长时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导致金融不平衡的累积。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表明,追求物价稳定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7.
万田杰 《商》2013,(5):143-144
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危机越来越频繁的发生,自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来,各大产业的倒闭以及国家的破产促使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对金融体系的维护以及措施的采取。金融稳定要如何去维护也成了各国学者关注的议题。本文主要选取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到2010年这个时间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扩张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越加完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创新迅速席卷全球,为各国专家学者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文主要论述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分析了金融创新与国内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商》2016,(9):146-147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我国的银行金融服务逐步扩展了海外金融服务与金融贸易交易。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与进步,金融服务体系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不仅提升了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对于自身金融体制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强国开始加快金融创新服务战略,以便更好的保持与货币政策的高度一致性,进而实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紧接着,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传导机制和作用关系,为货币政策的修订和完善,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审慎监测的视角出发,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拟合了宏观金融稳定指数,并使用STR模型对样本期间内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的迁移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发生了结构性迁移,结构迁移时段恰好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期间;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指数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性;相比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宏观金融稳定指数在危机过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金融安全:货币政策第五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安全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确保金融安全是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杰 《现代商业》2014,(26):241-242
本文通过选取银行表外业务变量,以定量分析检验了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渠道等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表外业务对货币供应量总量和结构均产生明显影响,并会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而其过度发展,将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建议适度和规范发展银行表外业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金融与货币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贸易和国际接轨以后,国际金融对于我国贸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国民时时刻刻对于国际金融贸易的关注都是有迹可循的,而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两者又是人们常常在讨论的问题的范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众多学者在进行研究的课题,各个国家实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是不一样的,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形势也就会出现格局变化。文章主要就对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金融稳定政策对货币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金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希望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能对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彭远平 《商》2014,(3):117-118
传统的观点认为较低的通货膨胀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条件,各国央行都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依据。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发展中国家大量低价产品出口给发达国家带来通缩效应,低通胀会“迷惑”货币政策制定者,使其在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本国经济时不用担心通货膨胀的威胁,以至于吹起资产价格泡沫。与此同时,贸易盈余国将巨额美元储备用以购买美国国债又拉低了长期利率,更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危及金融稳定与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美国"特朗普新政"的出台,特朗普政府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大规模发起摩擦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经济正处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转型时期,内外部经济环境风谲云诡,宏观调控有效性大大减弱。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是最重要的两种调控手段。一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对一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金融开放下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都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实践过程中的经济特征和宏观经济政策配合机制,提出了关于金融开放下如何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玉敬 《商业时代》2011,(31):47-48
从2000年以来,对于金融脱媒现象,国内外一些学者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而后,理论界对于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曾有争论,但最终不了了之。然而,近两年来,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仅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极度扩张,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也表现强势。金融脱媒现象愈演愈烈,这也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本文就此对金融脱媒重新审视,分析其影响,并采用实证分析加以验证,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冲击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冲击叠加的研究方法,将异质性行为人、认知局限假设和金融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参数设定结构下金融冲击的短期效应,探索应对金融冲击的合意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注重调控产出波动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产出波动的过度平抑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冲击的调控效果,注重调控通货膨胀波动会引发受担保中间部门的产出和总产出在施行货币政策后出现持续、显著的波动。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采用适度调控总产出的策略应对金融冲击,同时应减弱金融冲击发生后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关注,以达到减弱金融冲击短期效应,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联系有很大意义,文章拟从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传导机制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一切发展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依赖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的稳定,如果货币在短时间内迅速贬值或者增值,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国家如果想要稳定的发展就要稳定金融和货币政策,使其不要在短时间内贬值或者增值,保证我国的经济能够稳定而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文荣  姜雪 《中国商论》2024,(8):107-110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为数量型中介指标和价格型中介指标两类,中介指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桥梁,通过中介指标监管部门可以提前判断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而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因此,中介指标的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影响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变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越来越低,而以利率作为金融变量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我国开始考虑向价格型中介指标过渡。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运行现状,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创新对我国数量型中介指标的有效性影响,得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面临的困境,并给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