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吸纳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黔西北迎丰彝族村结合少数民族农村实际情况、风俗习惯、乡土文化等因素,探索适合少数民族的公众参与路径,如开展民意调查、举行家支会议、培育发展民间环保组织等具体的公众参与方式,将广大少数民族村民、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及组织头人、民间环保组织等公众参与主体吸纳到农村环境治理议题中来,形成环境治理合力,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维护公众环境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维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缓解生态危机,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我国环境规制的实践经历了发展期、完善期两个阶段,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总体处于结构性失衡状态。我国环境规制失灵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规制中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失衡、环境规制部门之间的权力失衡、利益主体的决策与诉求失衡。为了解决我国环境规制失灵问题,应该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环境规制职能,构建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均衡发展,并且尽快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CGSS2018综合调查数据,探讨社会资本等结构性要素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经济收入水平和环境认知能力在其中的作用。研究显示,社会资本有助于公众的环境保护合作,相比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对公众环保意愿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社会规范对公众环保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经济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资本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但边际环保支付意愿下降;环境认知能力越高,社会资本的公众环境参与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与管理体制等因素造成了运河的"水质型"缺水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运河杭州段的生态功能和综合开发的模糊定位,导致对水质治理缺乏具体环境政策的指导;运河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综合开发应以水质为前提,而水质治理需要遵循生态系统原则、利益与责任相当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基本原则;还应从法律上固化运河的功能定位,形成生态系统性治理思路,从运河利益分配制度、水质治理公众参与机制、运河生态补偿制度三方面来形成完善的保护运河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若不能利用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就失去了社区矫正的应有之义。事实上,社会公众参与社区矫正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社区矫正缺乏社会公众的认同、公众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高、公众参与社区矫正的机制不健全等。关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完善意见,如创造有利于社区矫正的环境、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矫正队伍、健全公众参与社区矫正的科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8年河南省18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探讨公众参与行为对公民意识的影响。将青年的网络公众参与分为冲突型参与、理智型参与两种类型,公民意识分为人情观念、私人利益、契约精神、公共利益四个维度,研究发现:网络冲突型、理智型参与均有利于人情观念价值、私人利益、契约精神和公共利益的生成;相较于冲突型参与,理智型参与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生成,对人情观念价值、私人利益生成的影响则较小。研究结论有力回击了东方社会的民主实践不能产生公民意识的观点,对于认识青年公众参与的现代特质、如何引导青年网络公众参与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在环境"公害"的重压下,开始了多元环境公共治理的过程,并开始关注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作用。从"环境优先"理念的确立和环境教育的普及、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保证、环保公众参与的全要素性等方面做了制度设计。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可以从日本模式中寻找有益的因素,努力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和环境责任感,着力保证公众参与环保的路径通畅,以及切实增强公众环保参与全要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立法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权利。但是环境保护立法公众参与程度低,这一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纸面上。如何使公民切实地行使这一权利,建议从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立法体系,为公众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明确公众参与法律责任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方式来解决我国目前公民参与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中,主体界定还存在立法规定范围过宽、缺乏组织化主体参与制度设计、参与主题单一等缺陷。面对这种现状,首先在明晰公众参与依附性的基础上,区分影响评价行为主体和公众参与主体的主从性差异,厘清公众范围;其次应当鼓励公众利益代表和构建公共利益代表两种组织化主体,最后引入第三方参与主体,促进多元参与,以期对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界围绕排污权属性争论得比较激烈,焦点在于确定排污权到底应是何种权利。从权利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传统法律权利理论来看,排污权不具有权利属性。从环境容量的特性来看,环境容量既不能承载所有权也不能以商品形态出现,环境容量只能承载公众的环境利益。由于排污许可本质上是政府代表公众对公众环境利益的一种附条件的让渡,排污权也只能是表明了排污者基于政府让渡而支配公众部分环境利益的法律状态。  相似文献   

13.
企业和社会群体的委托——受托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社会群体以各自的利益目标和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多元参与关系。为了体现参与方各群体的经济利益,完成受托责任,企业经营者就把这些经济利益要求综合到企业这一组织的行为规范之中,形成企业的经营理念或经营目标,这也体现在环境会计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网络慈善事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网络慈善平台鱼龙混杂,参与主体和利益诉求多元,加上程序缺乏相应体制和法律的监管,网络慈善一度亮起"信任危机"的红灯。文章认为,需要在监管层面解决网络慈善面临的困境,提高整个慈善事业的公信力,通过法律规范给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总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公众利益最大化,其经济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企业利益合理侵害的规范上。在目前的会计环境下,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侧重考虑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依据、作用及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探讨了公众进一步参与环境决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参与权利是公众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权利,健全的法律规范对保障公众环境参与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要保障公众环境参与权利的实现必须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高发态势,对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有关环境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性问题高度相关。文章作者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路径分析的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念模型,具体分析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具体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环境决策参与的价值认知、参与态度、参与个体主观规范以及参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都会正向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9.
环保领域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式提出此概念是在1991年.公众参与杭州湾水环境治理既能提高公民保护杭州湾水环境的意识,也能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作用,还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但现实尚存的五大困境必须破解:一是公众参与缺乏法律制度层面的支持;二是环境信息公开存在三大问题;三是缺少公众参与的有效平台与渠道;四是公众参与群体分散;五是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因此,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充分保证公众参与的权力,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进一步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杭州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奖励制度和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公众参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监督环境保护、节约环境保护成本和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等价值和作用。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还存在很多不足,鉴于此,应当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培养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