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四川邻水县乡村旅游资源及旅游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的辩证关系,根据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继承和发扬邻水县独特的农耕文化,依托重庆市场,依靠华蓥山大峡谷景区,以县城、汤坝丘、千岛湖、御临河小三峡、凉山、倒须沟等地区为重点,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对策,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保护生态;政策扶持、业务指导、强化管理;融会贯通、传承农耕、加强建设;依靠特色、打造集团、形成产业;背靠重庆、努力创新、做大做强;全力以赴、全民共举、注重引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乡村饮食、乡村居住和乡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以村寨聚落文化为重点,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要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融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聚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融合接触—筛选—融合的过程,会在聚落空间形态上通过相关意向与符号反映出来。为丰富传统聚落类型与空间理论研究,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背景,从文化—空间角度,运用类型学方法,立足山水格局、聚落布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四个层面,总结客家文化与广府侨乡文化影响下的典型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提取两类聚落空间形态元素及原型,与典型客侨聚落黄洞村空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索在客侨文化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制及融合规律,以期为传统聚落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平衡的科学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4):202-206
花腰傣族文化悠远独特,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谷地带,其中新平县内聚居最多。花腰傣族乡村聚落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优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花腰傣族乡村聚落建设发展面临新的时期。本文对新平县花腰傣族乡村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源阳明文化历史悠久,其特有的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基于职业教育的角度,结合校企双制办学制度特色,开发河源阳明文创产品,对传承阳明文化、推动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河源文创行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镇化时期自上而下、追求效率化"快"发展的蓝图式乡村规划方法,已不适应我国当前传统乡村社会生态修复、产业培育和文化传承的振兴目标与发展需求.传统乡村规划思路应从效率化"快"发展转向品质化"微"振兴,规划方法须从蓝图描绘走向行动陪伴,即根据长期驻村调研,明确乡村多元系统要素振兴诉求和居民发展需求,针对性的展开乡村社会治理、产业培育、环境修复及文化传承等"微"振兴行动,渐进式的重构乡村社会生态平衡、重生乡村产业造血能力、重现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使规划行动契合传统乡村实际发展需求,实现传统乡村长期可持续的振兴目标.研究结合阜平县天生桥镇村庄发展行动规划展开实践应用,为探索传统乡村渐进式"微"振兴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及国家对乡村发展提出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数字乡村"概念被提出以推动乡村各级建设。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把握乡村地域文化的传承,通过各种产品策略手段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寻求乡村"人工智能化"特征,推动江西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将为江西乡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肖燕怜  师瑶 《数据》2022,(1):42-44
<正>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播以物理状态的乡村为起点。新乡村是有文化的乡村,学者温铁军、张孝德曾研究指出,“农家院落、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标志性建筑、特定的邻里关系与社会结构、风俗与节日、民间信仰和乡土知识、乡规民约、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等,都是乡村文化保存、传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它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其特有的道德观,进而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