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当代女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低于男性,并探讨了原因所在:性别刻板印象、男权话语及女性成功的双重标准造成女大学生角色冲突.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社会启蒙,使全社会走出性别刻板印象的误区;呼唤女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性别角色,树立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社会性别教育面临着理论支撑的匮乏和现实脱节的复杂状况,同时大学生有着急迫的社会性别教育需要。要解决这对矛盾,可以从认识论层面着手,主张性别平等、突破社会刻板印象、在认识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性别协调;同时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着手,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开设社会性别教育的相关课程、着眼于细微并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3.
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研究课题,然而片面关注性别差异的研究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造成一种性别刻板印象。应该从新的视角把性别这个变量放置到更大的语境中去全面客观地发掘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要关心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且应该关注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BSRI对959名在职MBA和企业人员的测量, 本文调查了组织中的领导者的性别角色类型和性别气质差异。调查研究有三个主要结论:62.6%的优秀领导者为双性化的性别角色, 领导者胜任水平与被社会认同的性别气质呈正相关性;领导者性别角色与其生理性别无关; 优秀领导者男性化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相似文献   

5.
电视广告包含有不同性别的广告,而广告中男女形象常常以其传统的刻板印象的模式展现。广告中过多地强调了女性家庭主妇的角色,女性也被描绘成为无活动能力的、静止的、装饰性的角色,似乎没有男人的帮助,她们根本无法做出决定。如此一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问题,许多广告商为了避开这一“雷区”,在以女性为主要诉求对象的广告中,开始采用更加安全的男性形象。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广告的制作中,常见的性别刻板形象需要放弃,人物性别与广告产品诉求的适宜才是受众之欢喜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高校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生源地、学科为变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倾向中存在性别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知是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容易出现偏差.年代标签称谓则是给不同年代群体及个体贴上同质化标签,使人们增加认知困难,导致认知偏差,对被称谓群体产生刻板印象,可能使其自我束缚或相互疏离,不严谨、不科学、不可取.应该谨慎对待,理性分析其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女性性别角色心理的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女性由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父母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女性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淡化性别角色的刻板定型,了解自身生理心理,如遇心理问题需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以大众传媒为视点,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理论,揭示传媒中女性的四种刻板印象,从而发现女性不经意的被歧视的严重现象,也间接地指出女性所处的不平等压抑状态,进而告诫人们觉悟起来,为争取两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性别歧视语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中存在大量性别歧视语,体现在英语中的指代模糊及刻板印象,这主要基于社会和文化因素所致。通过非性别歧视语的运用,有效避免语言不平等现象,从而实现社会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11.
性别和社会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则发展于后天的社会生活。社会性别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存在决定了两性使用语言时存在差异。本文着重阐述社会性别的发展,及其在语言性别差异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个体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的、个性化的社会存在物"。因此,个体道德的形成只能在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来完成,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并将其内在化的结果。这种内在化的过程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反复性和持续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性别和杜会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则发展于后天的社会生活.社会性别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存在决定了两性使用语言时存在差异.本文着重阐述社会性别的发展,及其在语言性别差异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者的极大重视,但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不少误区,其中文化知识的灌输导致刻板印象的现象较为普遍.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适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情况,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避免刻板印象的负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验证.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案对探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税收社会认同是税收遵从和税制平滑运行的前提条件。税收社会认同是在个体对税收的社会认同基础上,经由交流、扩散形成群体进而形成全社会对税收的认可。因此,个体税收社会认同对税收行为和税制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个体税收社会认同分为以税收为核心维度的个体税收社会认同和以税收为认知对象的个体税收社会认同。二者的不同组合对税收行为和税制运行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拟态”环境、刻板印象、媒介正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南方都市报》2008-2012年相关报道为个案,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报纸上的形象呈现。研究发现,在城市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中,外来务工人员多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往往与被关注的弱势形象和易冲动负面形象相关联,形象固定化、片面化,与城市市民相分割。笔者认为,大众媒介首先应该逐渐消除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潜意识里的刻板印象。以公平、公正、真实的姿态再现外来务工人员形象,以便使阅报大众对这一重要社会构成体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城市扩展过程中的波核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产生的过程就是经济核通过经济波对区域内其他经济体进行辐射而发生影响的过程,经济波辐射强度的差异形成层次不同的城市个体,在受经济核影响的区域内由于距离经济核远近不同而形成不同水平的中心性影响强度,在经济波的影响下城市个体通过经济的和空间的联系形成城市体系。排除政府干预,城市外围空间的扩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在谋求效用最大、实现地租均衡以及边际比较中形成城市的外围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种族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包括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种族刻板印象和群际接触等方面。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本族效应、种族刻板印象和群际接触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体现在不同的ERP成分上;fMRI的研究表明,梭状回、后扣带皮层、杏仁核、前扣带回和额叶皮层等大脑区域参与了种族心理的认知加工过程。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与种族心理相关的脑机制,并且要关注间接接触减少偏见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种族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本土化的民族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其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正如个体人之于社会。社会生活中个体人讲良心,社会才会和谐,同样企业必须讲良心,即遵循基本的市场之道,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企业良心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觉意识到应有的使命、职责和任务而产生的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应尽义务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企业良心的根本点是“仁”、“诚”、“正”。要培养企业良心,需要企业人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心力”的作用,借鉴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风险情景中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的冒险倾向差异。方法:采用自编风险情景问卷及自尊量表对江西南昌市某中学22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尊水平高的个体的冒险倾向显著高于自尊水平低的个体;(2)不同风险情景中个体冒险倾向存在显著差异;(3)在不同的风险情景中不同性别个体的冒险倾向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