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在结构上、内容上比较精巧的新闻。一条新闻的出发点、立足点,可能只是一个典型细节、一个有丰富内涵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这样的新闻往往以小事明大理。触及广大新闻受众的敏感神经,而“小”新闻的选材点也便是受众的这些“兴奋点”和“兴趣点”。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小”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源于西方的现代新闻学理论,时下还比较流行界分“软新闻”与“硬新闻”。将“经济新闻”,皈依在“硬新闻”范畴。美国前不久曾出版的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这样定义:通常那些去写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太应时,或者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而是使读者欢笑,或者悲泣,喜爱或膳恨,嫉妒或遗感。这类新闻,便是“软新闻”。  相似文献   

3.
罗立彬 《新经济》2004,(4):110-111
“媚雅”是从王小波那里知道的。他去听严肃音乐会,好象是布鲁克的作品。他被迫穿三件套西装,把自己装成雅的样子。王小波在美国时比较胖,马甲、领带箍,把他的腰以上勒成了三节棍状。听到中段,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所以他说:“媚雅这件事情是有的,而且对俗人来说,有更大的害处。”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更重要的部分,是“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到来,使知识经济的大潮更加汹涌,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猛发展的历史巨变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挑战与创新。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获利乃至发展,离不开战略。“战略”最初指的是军事战略,只用在军事领域,是对战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后来,“战略”这个词的词义被人们引申。目前至少有3种引申义:第一种是指对企业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第二种突破了企业竞争领域,泛指对各种行为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第三种不再是对某种行为的整体陛、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而是指谋划出来的某个重点结论。例如: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城镇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战略,以及许多企业提出的各种战略。都是对战略第三种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征订单     
《经济》2007,(1):I0004-I0004
负重致远,殊非易事,何况我们一直背负着的,是您的目光。 媒体的地位,往往系于读者的数量;而一本严肃政经杂志的力量,则尤在其读者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新闻学中,有“硬新闻”类分。主要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强调这类时效J注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重要事件,受众阅读或视听此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务求高重它所客观记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力量     
“文化”有力量吗? 什么是“文化”,并不是一句话所能解释清楚的,因为它的含义有好几个层次。比方说,最基本的,人们说“学文化”,这个人有没有文化,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等等,是指包括识字在内的语文等最基本的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又比方说,一个地方的“文化”工作做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它重要因为它不但关系着学生中考的分数,而且还是学生语文能力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志。说它难,原因在于至今也没有找到放之四海皆准的语文阅读解决方法。但语文教师们不断探索,尝试着总结出一些方法,努力解决这一难题。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要解决好语文的阅读问题,关键是抓住两个方面,即“术”与“道”。所谓的“术”,是指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所谓“道”是指语文阅读的根本,即文章的主旨、灵魂。  相似文献   

10.
安勇 《经济论坛》2006,(16):62-63
一、“小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小众化”是指不同于过去办刊“大众化”的一种新理念,就是读者对象的“窄”化、办刊的专门化,期刊针对某一类读者群体,就其所关注的问题做全面、细致、深入的报道。这种“小众化机制”并不追求巨大的发行量,而是期望有一个灵活的、有特殊需求的小市场,这个市场有固定的需求和固定的阅读期望,有经过“细分”的一批稳定的读者,他们是一种特定的受众,是期刊个体的忠实追随者。这个市场相对来说虽然不大,却异常稳定和有效。这对于目前竞争白热化的期刊市场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理念,是适应市场环境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办…  相似文献   

11.
张旭东 《开放时代》2008,(3):152-165
《启蒙时代》里的启蒙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资产阶级启蒙”或“小资产阶级启蒙”。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革命意义上的启蒙,所以南昌的成长,也必须是他克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王安忆的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是属于革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范式的。这也是她说“我就是我”。“张爱玲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并不大”、“我不是海派文学的传人”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12.
“约法三章”是个成语,其中的“约”是指协商,协定。原指约定三条法规,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相互遵守。本文选录几位老一辈革命家汀立的几则“约法三章”,以作为时下领导干部的镜鉴。  相似文献   

13.
美学本体论问题颇为特殊,其逻辑起点不是依托于一元性本体,而是植根于“主客观统一”的二元合一关系之中。从西方美学思想史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美学本体论问题的发展态势大体上经历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也即经由以“美在客观”说和“美在主观”说为主流的两个阶段之后最终走向符合科学认识论的“美在主客观统一”说。美学本体论之所以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在于美学的原始根基乃是“感性学”。明辨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特殊性与发展走向,对于深入全面地探讨美学史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袁文英  石成全 《时代经贸》2007,(5Z):157-157
近年来,气象新闻由原来的天气信息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强档,对于这个新兴的新闻栏目,并不会因为其先天的信息优势,而毅然“素面朝天”。面对日益挑剔的受众,以娱乐的形式向受众传播天气信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娱乐化路线,形式各异的气象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露面。当然,低级而拙劣的娱乐固然让受众大倒胃口,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迎合受众人群需求,气象新闻节目就必须采取争夺注意力。而真正的娱乐化传播模式也正是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是媒体所应追寻的,那么,气象新闻到底该不该“变脸”?怎样才能让受众接受,虽然众口难调,但笔者也想就此发表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的英文为DOCUMENTARYFILM,汉语译为纪录影片或纪录电影。它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影电视作品。“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①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一、采访的概念“采访”的英文是“interview”,但是在中文中却并没有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认为“采访”一词应该把它分开说,那就是“采”和“访”。“采”是“采集”,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环境经济》2005,(8):6-6
何谓“与时俱进”?何谓“创新”?这两句话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事情,在其原有体制的轨道上运行多年后,就变成“习惯成自然”了。要改变原有的习惯。打破原有的机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社会飞速的发展、形势瞬息万变,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否则我们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信息》2006,(3):50-52
有关“创新”的话题还很多,观点也各异,在本期主题最后,本刊集纳了部分专家、读者有关“创新”的不同理解,有争议就会有焦点,这或许是“创新”这个老话题常谈常新的本质所在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消费和谐"的演进机理及其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涛 《经济学家》2005,(5):125-127
“和谐”是指人类所处的各种关系中的协调、平等和基于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状态,而“消费和谐”是指消费组织在“两轨”、“两场”的作用下,使消费组织系统内部与外部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消费和谐”可以有不同内涵:从经济系统内部看,“消费和谐”应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和谐、消费与流通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19.
怀着对现代花鸟画的冷漠,笔者步入姚舜熙的个展“实入虚出”,当浏览了他所有的作品之后,我驻足于“红色系列”前,最初的感动来自于直觉:这是一个勇于向中国画坛单性繁殖的传统挑战的毫无禁忌的画家。说他画的是工笔,却又任性地将大团大团泼墨般的火红揉入画面:说他画的是写意,却又让精致不苟的线描深入每一个细节,不仅如此,他甚至肆无忌惮地摈弃了某些中国画至高无上的教义诸如“留白”之类,而让他所钟爱的色彩尽情泼洒,雄雄浑浑却又清清晰晰,如梦如幻却又真真切切,景象宏大,气势不凡。  相似文献   

20.
启蒙在中国     
陈乐民 《开放时代》2006,(6):126-128
若要“反思”这个题目,可以说许多话,但也可以说得很简而明,即“德先生”和“赛先生”自到中国以来一百年上下,“任务”远未完成,尤其是“德先生”的工作总是阻难重重,所以应该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所以,如果要“反思”,就只能“反思”两位先生,特别是“德”先生的工作何以如此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